发布时间:2017-01-09 11:01 原文链接: 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十二五”硕果累累

   在云南昆明,有一家历史悠久的科研单位,它是我国最早开展灵长类动物驯养繁殖和研究的单位之一,曾为我国原子弹的辐射生物学研究作出过贡献。它就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昆明动物所)。

  新时期,昆明动物所立足于我国及东南亚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瞄准“遗传、发育和进化交叉统一”的重大科学前沿,面向动物基因资源的发掘利用和疾病动物模型创制的国家重大需求,通过多学科的融合,解决关系国家和区域发展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科技问题。

  昆明动物所所长姚永刚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们希望能成为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演化机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的著名研究所。”

  “十二五”硕果累累

  在“十二五”期间,昆明动物所优化并确立了进化遗传与进化发育、生物多样性资源利用与保护生物学、重大疾病机理与灵长类动物模型三大重点科研方向。

  结合“一三五”战略的实施,昆明动物所部署了“重大疾病灵长类新型动物模型创制与新药研究”“基因组进化的理论突破”“家养动物及其野生近缘种基因资源发掘”三个重大突破和“进化遗传与进化发育”“动物多样性资源保护、发掘与利用”“家养动物基因资源”“疾病动物模型与新药研究领域”和“干细胞研究与应用”五个重点培育方向。

  在中科院组织的“一三五”工作国际评估中,评估专家对昆明动物所的三个突破方向,尤其是“基因组进化”和“家养动物资源挖掘”方向,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姚永刚介绍道,“十二五”期间,所里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成果。在中科院组织的“十二五”任务验收评审中,突破方向“基因组进化”和培育方向“疾病动物模型与新药研究领域”被评为优秀。

  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昆明动物所通过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和“杰出技术人才”、研究所“青年科学家小组”等途径,共引进10位海外高层次人才,培养青年科学家小组组长2人,研究所学科组现已扩展至34个。其中,4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3人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支持。

  “十二五”期间,昆明动物所承担各类国家部委、中科院、省(部门)科研项目等各类项目共计587项,另外,承担各类承担横向项目67项、国际合作课题17项。

  2011年以来,昆明动物所共发表各类论文1171篇,多项研究成果受到专业期刊和主流媒体的专题介绍,并应邀在相关权威期刊撰写专题综述文章。姚永刚指出,近五年来,研究所以第一完成单位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申请ZL137项、获授权87项。

  “十三五”瞄准重点与突破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科技发展面临重要转折与机遇。

  姚永刚表示,“十三五”期间,昆明动物所确立了“一体两翼”的战略发展布局,即围绕研究所总体定位(一体),依托研究所承担的中科院先导项目(B类)“动物复杂性状的进化解析与调控”,建设“动物进化与遗传前沿交叉卓越创新中心”;依托研究所灵长类实验动物和基因组分析方面的优势,建设“模式动物(灵长类)表型与遗传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构筑“一体(研究所)两翼(卓越中心和大科学设施)”的发展宏图。

  此外,昆明动物所还将依托“中科院—云南省西南生物多样性实验室”,筹划院省合作共建 “西南生物多样性国家实验室”。

  “十三五”期间,昆明动物所的三个重大突破和五个重点培育方向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突破一“动物复杂性状的进化解析与调控”是“基因组进化的理论突破”的延伸和提高;突破二“灵长类动物模型与重大疾病机理”是“重大疾病灵长类新型动物模型创制与新药研究”的延伸。五个重点培育方向中新部署了“肽类分子探针与候选药物”“衰老机理与动物模型”“灵长类动物表型与遗传”替换原先的“进化遗传与进化发育”“家养动物基因资源”和“疾病动物模型与新药研究领域”。

  姚永刚认为,昆明动物所通过“一三五”项目组织,统筹优化科研力量布局和资源配置,积极探索与引导创新群组等科研模式,建立与之适应的人才培养工程和考核评价机制,提升研究所核心竞争力,推动重大成果产出。

  此外,昆明动物所还将组织、申报“精准医学研究”“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干细胞及转化研究”“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等重点专项。

  直面挑战,开创未来

  在新形势下,姚永刚带领的昆明动物所清醒地意识到:在我国当前科技迅猛发展和激烈竞争的形势下,研究所在学科发展、队伍建设等方面都面临着内部和外部的诸多挑战,如何统一共识、凝聚力量、开拓思路、制定务实求新的发展战略,形成清晰可行的发展路径,引领动物复杂性状进化、灵长类动物研究领域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同时也将深远地影响研究所下一步的跨越式发展。

  姚永刚指出,在进化生物学和灵长类研究方面,传统学科和资源优势正逐渐丧失,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域和创新成果不够多;在生物多样性研究方面,我们把握学科发展趋势的能力不强,调整学科内部结构的主动性不够;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构筑大团队联合作战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

  “十三五”期间,昆明动物所将努力完善基础研究和重大项目研究的机制与保障条件,加强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吸引高端人才,促进青年科研骨干成长,建设科技支撑队伍;在PI制基础上尝试新的科研活动组织模式。

  昆明动物所正在加快茨坝新园区、花红洞园区的建设与改造,希望借此加强大型条件平台科技支撑能力,提高仪器设备与相关遗传资源开放共享程度,建立并完善以人为本、学术为魂、责权明确、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与学术创新生态系统。

相关文章

第九届LipidALL脂代谢会议(北京)第一轮通知

LipidALL脂代谢会议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税光厚研究员发起,至今已在国内多个城市成功举办八届。丰富的会议主题与优质的会议内容数年来吸引了超过数万名各地科研人员参与其中,极大推进了脂质/代......

中科院学部回应《饶议科学》院士增选存行贿受贿问题

5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当天,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饶议科学”发布《院士选举改革的第一步:收到贿赂上交》一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饶议科学”该文称:“中国科......

中科院道德委工作人员:希望饶议科学提供证据或线索

5月31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当天,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的个人微信公众号“饶议科学”发布《院士选举改革的第一步:收到贿赂上交》一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饶议科学”该文称:“中国科......

黄荷凤院士:最好的预防从生命源头开始

DNA究竟携带着什么?DNA序列信息如何解释复杂的生命活动现象?5月26日,复旦大学庆祝建校118周年相辉校庆系列学术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生殖与发育研究院院长黄荷凤从理论到实验,再到临床......

一次艺术碰撞,会擦出什么火花

 一次艺术家的碰撞会擦出什么火花?答案可能超乎你的想象。正如意大利现代艺术家洛伦佐·钦尼奇(LorenzoChinnici)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李政道科学与艺术中心(以下简称李......

中科院4集体、7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

4月27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召开大会,表彰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和全国工人先锋号获得者。中国科学院4集体、7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一起来认识一下他们吧!祝贺以上获奖集体和个人!......

中科大本科生共同一作发Nature!

2023年4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铜文/杨正金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题为“三嗪框架聚合物膜内近无摩擦的离子传导(Near-frictionlessiontran......

“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团大湾区开讲

4月24日,“科学与中国”走进大湾区暨深圳第十一届院士专家巡讲系列活动在南方科技大学开幕,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高鸿钧通过视频向活动致辞,广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曦出席开幕式并致辞,26位两院院士出席......

中科院与河北省举行科技合作会谈

4月2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张涛一行在石家庄会见了河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正谱,并与副省长严鹏程等举行了科技合作会谈。张涛代表院党组感谢河北省长期以来给予中科院各项工作的大力支持,特别是近......

5年成为行业黑马,中科可控是怎样炼成的?

5年,对于高端制造产业意味着什么?在一些制造企业,5年的时间,可能仅够新增几条产线,或是完成一两次智能化升级改造,再或增加几种新产品的生产。位于江苏昆山的中科可控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可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