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2-27 10:34 原文链接: 中科院上海技物所全力打造“中华牌”超级慧眼

2月27日,国防科工局联合气象局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的首批卫星云图。自2016年12月11日成功发射至今,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制的星上两大光学载荷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和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先后顺利开机工作并进入在轨测试,成功传回大量气象探测数据,图像细节清晰、波段光谱特征明晰。其中部分数据是国际气象界迫切期望使用的,除了中国的风云四号气象卫星,目前没有任何一颗在轨卫星能够提供。

风云四号气象卫星是我国第二代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这一类高轨气象卫星历来是国际竞争的制高点。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6年11月19日发射的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GOES-R,以及日本同年11月9日发射的向日葵9号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均未搭载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的第三代气象卫星MTG-I和MTG-S将分别搭载成像辐射计和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前者首颗卫星将于2022年发射。与欧美国家的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相比,一星同时搭载先进的成像辐射计和新型的高光谱探测仪的风云四号01星在综合实力上已在国际上遥遥领先。

从1995年10月召开的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专家研讨会,到国防科工局2002年布局卫星和有效载荷预先研究,2010年国家正式立项进行工程型号研制,直至2016年12月11日零时11分卫星发射升空,前后历时整整21年。上海技物所研发团队先后破解了亚秒级指向精度的碳化硅双扫描镜二维扫描机构研制技术、高灵敏度面阵探测器技术、甚长波红外探测技术等技术难题,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实现了所有核心技术自主研发,完成了从基础机理到核心元部件再到系统集成全创新链的自主可控研制,确保风云四号的两只超级慧眼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和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为纯正的中华牌。

这两大红外光学载荷充分利用卫星姿态的三轴稳定方式,成功抢占了地球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在国际上竞争的制高点:高频次观测和高分辨率区域机动探测能力。其中,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大幅提升了仪器性能,可加强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监测能力;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更是填补了人类的高轨三维精细遥感知识的空白。两台主载荷同时装载在高轨气象卫星上,在国际上率先实现高时效对地三维探测,对提高我国气象卫星全球观测能力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这在国际气象组织中将更强地彰显中国元素,可切实提升我国空间天气监测预警能力。

国际上对风云四号卫星的发射给予高度重视和评价。美、俄、拉美国家的媒体第一时间进行报道和关注,认为风云四号气象卫星将提高中国气象局的定量观测和应用能力。欧洲气象卫星开发组织原主席、德国气象局原局长、世界气象组织空间计划卫星事务资深咨询专家蒂尔曼莫尔表示:国际气象界都在迫切盼望使用这种新型数据如果最终这类探测数据的价值得到确认,干涉式大气垂直探测仪将成为气象卫星的重大突破,而中国气象部门将在这一领域走在前列。

多通道扫描成像辐射计是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实现气象业务应用的成像仪器,承担获取地球表面和大气的多种光谱辐射信息,为天气预报、气候观测提供观测数据的重任。与第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二号配置的扫描辐射计相比,它成功实现了技术的代际跨越:探测波段数大幅增加、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成倍提高、温度分辨率明显提高、光谱分辨率显著提高、辐射定标精度有进一步提升,载荷具有灵活的区域成像功能,可获取地球表面和云的多光谱、高精度定量观测数据和图像,包括昼夜的地球全圆盘图像、高频次的区域图像,将全面提高对地球表面和大气物理参数的多光谱、高频次、定量探测能力。具体而言,辐射计探测覆盖了可见光至波长达13.8微米的甚长波红外波段,光谱通道增加到14个;可见光通道最高空间分辨率由1.25公里提高到500米;每15分钟即可对地球圆盘扫描成像一次,还新增了高速区域扫描功能,可以最快30秒获取一张图的速度,对一百万平方公里(1000km-1000km)范围进行的多光谱密集观测。能做到这点,是因为卫星采用了新的三轴稳定架构模式、仪器采用了焦平面探测机制。欧洲空间局就因为该设计难度太大而未敢在业务气象卫星上尝试。

相关文章

我国首次在轨对导电环磨屑产生过程实现观测

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抓总的空间站航天技术试验领域导电环磨屑试验装置自2022年10月31日与航天基础试验机柜一起随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发射入轨后,至今已开展了为期5个多月的导电环磨屑在轨观测试验,成功实现......

“星火”相传,守望星空不辍

“穹台窥象”曾被列为青岛十景之一,其中的“穹台”指的就是座落在老城区观象山边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青岛观象台。近百年来,这座不大的观象台背后,有数位中国天文气象开拓者的名字熠熠闪光。在这里,孙立南父女“......

第五届海底观测科学大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

1月14日上午,以“携手共圆海洋梦”为主题的第五届海底观测科学大会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举行。来自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齐聚珠海,围绕国内外海底科学观测的前沿科学问题和关......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洋观测预报监管通知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上海市海洋局、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山东省海洋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大连市海洋发展局、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厦门市海洋发展局,自然资源部各海区局:为贯......

2022年校园宇宙线观测暑期学校在高能所举办

为充分发挥校园宇宙线观测装置开展科学研究、促进科学教育能力提升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进一步促进宇宙线观测和研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校园宇宙线观测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于7月23-24日在高能所举办了......

天津首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总站建成

记者日前从天津市科技局获悉,天津市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总站建设已于近日完成。据了解,该站是天津市首个国家野外站,在地球科学基础研究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填补了国际地球关键带观测网络中......

如何观测?“天宫”空间站将进入适宜观测时期

我国的“天宫”空间站过境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不少摄影爱好者也用记录下了“天宫”过境的美丽瞬间。天文专家介绍,从本月7日到本月下旬,“天宫”空间站将较为频繁地过境我国上空,是一段适宜我们观测的时间。来......

天文学家观测到新双星系统

新型双星系统 图片来源:M.Weiss/哈佛大学和史密森尼天体物理中心哈佛大学和史密森尼天体物理中心的研究人员观测到一种新型双星系统,该系统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存在的,但却始终未能观测到。这一发......

加快突破海洋气象关键核心技术

“除中国近海外,几乎所有大型全球海洋观测都是西方主导,我国对全球海洋的观测能力严重不足,这是我们向海洋强国和气象现代化迈进的一个卡脖子问题。”6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副校长张人禾在海洋气象科......

雷达生命探测仪旨在解决目前市场哪些根本缺点?

在大自然的面前我们显得是多么的弱小,我们无法阻止大自然对我们的直接伤害,泥石流、地震、山体滑坡、坍塌给人类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还有对于一些暴乱分子、劫持人质的事件不断发生,解救人质困难重重,对我们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