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10-17 09:42 原文链接: 中科院:向着“四个率先”目标跨越

  对中科院人来说,2013年7月17日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到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视察。他对中科院人说:党中央对我国科技界寄予厚望。中国科学院要牢记责任,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

  从此,实现“四个率先”便成了中科院人的历史使命。

  5年过去了,中科院人正在用自己的拼搏和实干努力完成党中央的期望。

  在2017年和2018年两次的新年贺词中,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提到了“悟空号”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和“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如果再加上2016年4月发射的实践十号微重力科学卫星,这4颗卫星是我国首次研制并成功发射的科学卫星,是中科院人大胆创新和精益求精的硕果。它们在太空中遨游,结束了我国没有科学卫星的历史,表明了中国人不仅仅是空间知识的使用者,也开始成为空间知识的创造者。

  可上九天揽月,也可下五洋捉鳖。中科院研制的“潜龙”系列自主式水下航行器在深海资源勘查领域,连续对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矿区和西南印度洋热液硫化物矿区综合精细调查,累计下潜近百次,探测海底面积近千平方公里;30多台套“海翼”水下滑翔机,在东海、南海和西太平洋等海域开展了大量航次应用,覆盖了不同深度;自主研发的万米级遥控潜水器“海斗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多次完成万米深度下潜作业(最大深度10911米),获得批量珍贵样品和数据资料。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所长于海斌掷地有声地说:“万米深海已不再是中国海洋科技界的禁区。”

  在5年多的时间里,中科院在铁基高温超导、量子通信、中微子振荡、先进核能、干细胞与基因编辑、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跻身国际先进或领先行列;在深空、深海、深地、网络空间安全和国防科技创新等重大战略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

  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药创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农业科技创新、资源生态环境、防灾减灾等方面,中科院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和转化示范工程落地生根,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说,中科院实施的“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探索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全方位地开展科技支撑与服务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也许,数字更能说明问题。中科院新闻发言人周德进说:“5年来,作为第一完成人或第一完成单位,中科院共获国家自然科学奖72项,占全国的32.8%,其中一等奖4项(全国共6项);获技术发明一等奖和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共6项。”

  按照总书记的嘱托和“率先行动”计划的要求,中科院启动了建设特色研究所工作。经过3年摸索,14个研究所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特色能力、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促进重大成果产出等方面均取得一定成效。

  这些特色研究所均向着研究具有独特性乃至唯一性的方向发展,一些特色所区位独特,在国家战略安全、生态安全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目标聚焦,特色所积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相关任务,解决重大科技问题和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

  以中科院南京土壤所为例。该所将原来所内的60多个课题组(PI)组建成5个研究部,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能力和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主持了“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专项”等6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产生了高水平的成果,形成了结构合理、骨干突出、高层次人才队伍稳定的总体格局。所长沈仁芳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终于打破了原来‘有人才没团队’的状况,实现了由‘PI作坊式’向‘大兵团作战’的转变。”

  中科院还在行进,向着“四个率先”的目标努力前行。

相关文章

北方针叶林春季物候变化的关键热临界点获揭示

近日,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与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合作,揭示了驱动北半球针叶林春季物候变化的关键热临界点。相关研究发表于GlobalChangeBiology。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副研究员......

植源抗真菌活性先导化合物发现和作用机制获揭示

当期期刊封面。研究团队供图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邱声祥团队研究揭示植源抗真菌活性先导化合物发现和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近日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在线发表于《农业与食品化学杂志》(JournalofAgricul......

磁场助力抗肿瘤药物实现定向快速“穿透”

在现代医学中,将药物装载到磁性纳米颗粒上,利用外部磁场的导向性使其“快递”至肿瘤,已成为一种重要且安全的肿瘤药物治疗新策略。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

中科院2个生命科学“小立方”搭乘飞船进入太空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中科院)获悉,由该院牵头负责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研制、昵称为生命科学“小立方”的2项科学实验的样品及实验单元——“空间辐射计量及生物损伤评估技术”和“空间微重力环境调控植物......

“人造太阳”逐日梦“聚变合肥”加速度

11月28日,记者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国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CRAFT)建设主体工程“进度条”正全力推进,关键子系统和大型测试平台研制取得阶......

中科院组团参加第十届中国(绵阳)科技城科博会

11月16日,第十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以下简称“科博会”)在四川绵阳开幕。本届科博会以“科技引领·创新创业·合作共享”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结合方式进行,展示重点领域科技自立自强成果,展......

弃用影响因子!2022年中科院分区表即将公布

2022年中科院分区表即将公布。据官方透露,今年的中科院分区表“预计11月底或12月初上线”。(之前几年基本都在12月末,甚至次年1月)和往年相比,今年的分区表将会有较大变化。从今年开始,分区表将只发......

科研十年磨一剑|科学家成功克隆野生玉米高蛋白基因

经过10年不懈努力,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和上海师范大学科研团队合作,首次从野生玉米中成功克隆出高蛋白基因,并通过杂交实验,有效提高了现代玉米的蛋白含量,这一成果11月17日在国际学术期刊......

最新测年研究有望解决青藏高原复杂沉积物的瓶颈

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14日对外表示,最新测年研究可有望解决青藏高原复杂沉积物的瓶颈问题。日前,由青海盐湖所和兰州大学合作的研究——复杂沉积物的单颗粒释光测年研究取得新进展。盐湖作为工业和农业生产所......

地球环境所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

地球环境所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回顾介绍老一代科学家的科研工作事迹。学习参观老一代黄土研究科学家的事迹展览。照片均由张行勇摄11月11日,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党的二十大精神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