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08-28 14:07 原文链接: 中科院院士贺福初:大发现时代的“生命组学”

  纵观自然科学史,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厚积薄发”的现象:当人类对某个领域的认知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出现一个甚至数个划破历史长空的科学巨星,他(们)促使重大发现蜂拥而至、喷薄而出,促使一个或多个相关学科呈现爆发式成长,乃至革命性突变,如此该学科可谓进入了“大发现时代”。

  A 自然科学史上的若干“大发现时代”

  人们对于自然科学的了解和学习大多从数学开始,近代许多重大突破,都是基于数学的发展。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突出贡献,开启了自然科学的第一个大发现时代。该学派最早证明了勾股定理,提出了奇数、偶数、质数、亲和数、完全数等概念,他们发现:算术的本质是“绝对的不连续量”,音乐的本质是“相对的不连续量”,几何的本质是“静止的连续量”,天文学的本质是“运动的连续量”。在此基础上,该学派提出“数即万物”学说。

  地理学的“大发现时代”爆发于短短的40年,却影响了世界数百年的格局。十五、十六世纪之交,以地球说为理论指导,借助于指南针和罗盘的发明,地球上不为文明世界所知的地域和航线不断被发现。1485年,哥伦布发现北美大陆。1498年,哥伦布又发现南美大陆。1519年,麦哲伦发现南美大陆最南端海峡,从而找到大西洋直达太平洋的通路。1521年,麦哲伦通过此海峡发现了太平洋,从此开启了西方和现代文明的新篇章。地理学大发现所引起的观念革命与它所带来的经济后果一样巨大,为近代科学革命开启了批判的理性天窗和革新的精神动力。

  B 生命科学的大发现已持续五百年

  近代以来,生命科学不断出现大发现时代,整体上说,生命科学的大发现时代从500多年前持续至今,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十六七世纪,近代生命科学肇始于生物学“大发现”。1543年,以维萨留斯为代表的解剖学家们通过对动物、人体的解剖,从整体的角度对人体结构有了充分的认识。维萨留斯出版的伟大著作《论人体结构》,系统总结了多年来他对解剖学的系列重大发现,包括:骨骼、肌肉、血液、神经、消化、内脏六系统与脑感觉器官,它们的发现是科学战胜“千年黑暗与愚昧”中盖伦神威、基督神权的伟大胜利,因而丝毫不逊于人体这一“太阳系”中七大行星的发现。《论人体结构》不仅构成了现代生命科学的开篇,同时也奠定了现代医学的基石。1616年,哈维发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建立血液循环理论。十七世纪六十年代,马尔比基发现“有机体越低级,呼吸器官比例就越大”。1665年,胡克发表《显微图》,发现并命名“细胞(cell)”,生命科学从此进入微观世界。1683年,列文虎克借助显微镜发现比原生虫小得多的细菌,于1688年又发现红血球。不难看出,微观生物学上的这些大发现不仅打开了认识生命微观世界的“天眼”,而且开创了“以微释著”的新型科学认识论模式。

  十七世纪,还是生物物种的大发现时代。在公元前335年的亚里士多德时代,经过科学研究和精确描述的动物已有500多种,亚里士多德首创“动物”一词,并创作了第一本动物学的名著,其学说主宰学界上千年。历经两千年,时钟指向1600年,有科学记载的植物约6000种;而后,仅仅在十七世纪的一百年中,植物学家新发现物种12000个,是前两千年发现总数的两倍!同时期,动物新物种的发现也经历了同等规模的“井喷”。因此,毋庸置疑,十七世纪,是生物物种的大发现时代。

  大量新物种的发现,使得建立一个逻辑自洽的理性物种分类系统的需求变得极为迫切。1735年,林奈出版《自然系统》,首先提出以植物的性器官进行分类的方法。虽然他主观上抗拒进化思想,但其建立的分类体系客观上推动了进化思想的成长。1749-1788年,布丰出版鸿篇巨著《自然史》,提出自然界演化图景即物种可能具有共同祖先的观点,成为近代第一个以科学精神对待物种起源问题的学者。1785年,赫顿发表生物化石的火成论思想,使得化石纳入了科学研究的范畴,成为了生物体系建立的重要依据。1801年,拉马克出版《无脊椎动物的分类系统》,首次提出生物进化的思想。1809年,拉马克出版《动物哲学》,系统阐发了拉马克主义的进化理论,并引进“生物学”(biology)一词。1831年,达尔文开始历时5年的环球科学考察,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又经过20余年的大量研究,终于在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从而使萌发了近一个世纪的进化思想,终于成为宏大而有说服力的革命性进化理论。

  二十世纪被称为基因的世纪,“基因”几乎主宰了上个世纪生命科学的神话。1900年,德佛里斯、科林斯、切马克各自独立重现孟德尔遗传定律。1910—1930年,摩尔根发现基因连锁定律,绘制第一个染色体的基因连锁图(果蝇),出版了《遗传的物质基础》与《基因论》,建立了完整的基因遗传理论体系。1928年,格里菲斯发现肺炎双球菌转化因子,艾弗里于1944年用生化方法证实其为DNA。1951年,德尔布吕克用不容置疑的同位素标记方法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为DNA。1952年,查伽夫发现DNA碱基组成定律(A=T,G=C)。1950年,阿斯特伯里、富兰克林、威尔金斯做出DNA的X射线衍射图,提示其结构极有可能是右手双螺旋。沃森和克里克综合上述发现,随即于1953年提出了DNA双螺旋模型,并指出:碱基特异性配对可能是遗传物质复制的基础,碱基排列顺序可能就是携带遗传信息的密码。这些革命性猜想是DNA双螺旋模型的精要所在,一经提出,迅即带动了生物科学史上最惊心动魄、人类文明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划时代的分子生物学的兴起。它揭示了万古遗传之谜及其遗传密码。揭示了统一万千生命世界的中心法则。产生了比“创世上帝”更伟大的基因工程。这段历史进程,毫无疑问,是生命科学领域一个典型的大发现时代。

  C “组学”引领新的大发现时代

  生命体,是迄今已知最为复杂的物质系统。以人体为例,从还原论的角度看,当我们的目光从器官、组织深入到细胞、分子时,每前进一步,都意味着研究对象细分为几十个乃至上万个子集,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更是呈指数增长。而从系统论的角度看,不仅要看到内部多层次动态变化的“生物人”,还要看到复杂理化因素作用下的“环境人”、与上亿个微生物共生的“生态人”、受众多社会心理因素影响的“社会人”。

  组学的发展引领了20世纪末至今的生命科学大发现。“碱基的排列顺序就是携带遗传信息的密码”,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在提出DNA双螺旋结构后又续写了另一空谷绝唱。1958年,弗雷德里克•桑格建立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测定方法,70年代又建立DNA序列分析方法,并因此两度诺奖折桂。“序列之王”桑格的卓越成就,使读写基因的信息不再是空想。人类两大先锋科技——生物科技与信息科技,通过序列实现历史性会师!1986年第一代基于荧光测序技术的DNA自动测序仪诞生,26年来DNA测序能力呈指数增长,当前的日数据产出量已达Gb级,比肩计算机芯片发展的“摩尔定律”。以色谱-质谱为代表的蛋白质大规模测序技术发展之势同样不可小觑,在生物质谱技术获得诺贝尔奖的2002年,一个样本可鉴定到的蛋白质尚不过几百种,而现今生物质谱一次运行可鉴定到的蛋白质竟多达数千,总数直逼转录组。

  过去的20年里,DNA测序能力的迅猛增长和测序费用的急剧下降,使得“旧时王谢堂前燕”的DNA测序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生物学研究、甚至临床诊断的常用工具。以诞生不到十年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为例,目前已完成700余种疾病和性状研究,新发现了5000余种致病基因和重要性状基因,其产出10倍于此前100年的发现,大发现时代的突出特征由此可见一斑。我国此领域虽然起步较晚,但建树也是可圈可点。如此辉煌的成就足以证明沃森10年前那句豪情万丈的预言:“未来所有生物学只有以基因组开始才有希望发展”!

相关文章

病毒入侵时,生命体如何自我保护?

在生命体内存在在这样的一种英雄主义:细菌在杀死入侵病毒的那一刻“壮烈牺牲”,与其“同归于尽”,以完成保护生命体的重任。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们就通过间接的手段检测到了一种同归于尽的自我保护行为,......

库普弗细胞样合胞体在纤维化肝脏中补偿驻留巨噬细胞的功能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和德国柏林夏里特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首次观察到肝脏如何在疾病的情况下保持它的细菌过滤功能。据此,他们发现了肝病中一种以前未知的代偿机制:如果肝脏中的一种特殊免疫细胞......

人巨细胞病毒对外源性细胞凋亡与抗病毒天然免疫双重抑制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溪团队在《科学进展》(Science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HumancytomegalovirusUL36inhibitsIRF3-depen......

国家药监局:已批准100余个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开展临床试验

10月7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2469号(医疗卫生类215号)提案答复的函》(以下简称《答复》)。针对丁列明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精准医学时代个体化定制药物研发......

国家药监局:已批准100余个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开展临床试验

10月7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关于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第02469号(医疗卫生类215号)提案答复的函》(以下简称《答复》)。针对丁列明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精准医学时代个体化定制药物研发......

上海六院《细胞》子刊发文,刷新人们对肿瘤转移的认识

恶性肿瘤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健康问题。作为引发癌症患者死亡首要因素的肿瘤转移成为一大研究重点。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张长青、高俊杰课题组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浙江大......

农科院油料所:发现花生黄曲霉抗性关键候选基因

近日,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花生花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有效破解了花生黄曲霉抗性机理,并发掘出了关键候选基因,为抗性育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相关学术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前沿研究杂志》(JournalofAdva......

一种全新的酶可对抗寄生的基因组TE序列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名为PUCH的酶,它对于阻止寄生DNA序列在我们基因组中的传播至关重要。这一发现可以让我们深入了解我们的身体如何识别和对抗内部威胁(如基因组寄生虫)和外部威胁(如病毒和细菌)。德国美......

研究鉴定出新的玉米抗粗缩病基因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海洋团队联合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等研究人员,通过图位克隆、转录组和代谢组等生物学手段,研究揭示了ZmDBF2-ZmGLK36-ZmJMT/ZmLOX8分子模块调控......

人体内细胞知多少

研究人员发现,成年男性体内平均有大约36万亿个细胞,而成年女性体内平均有28万亿个细胞。出乎意料的是,人体内小细胞(如血细胞)的质量与大细胞(如肌肉细胞)的质量大致相同,这一发现令研究人员感到困惑。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