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节期间,全市将有10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实验室向公众开放,接受预约参观并提供科普讲解。上周末,两家高校、企业的生物医药实验室向公众开放,科研人员带上百名市民走进高端实验室,并进行科普讲解,令人眼界大开。

第一次见到“仙草”苗苗

昨天下午,上海中医药大学中药研究所的复方中药实验室迎来了20多名中学生和家长。吴晓俊研究员早早地等在一楼大厅,看到市民来了,就介绍起中药研究所的情况。该所创建于1985年6月,围绕国家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战略需求,在中药生物技术与资源可持续利用、中药品质与功能评价、创新药物研发等方向进行重点建设,先后承担了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国家“973计划”项目。

带着中学生来到研究所二楼,科研人员拿出一只只玻璃容器,在半透明的培养基里生长着一株株绿苗苗。“这个容器里培养的小苗苗是还没有长根的铁皮石斛。”虽然很多学生听到过这种养生“仙草”的名字,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药材的“前世”。科研人员介绍:“铁皮石斛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严苛,且生长周期缓慢,目前已基本无野生资源可用,大多是通过人工栽培的。”

科研人员向公众展示铁皮石斛苗。孟雨涵 摄

来到光照培养室,只见透明的玻璃门后,是一排排培养容器。据介绍,光照培养室内的铁皮石斛每天都要经过16个小时的光照,而且温度常年控制在25摄氏度,这种环境下的小苗苗会比自然条件生长得稍微快些。有学生问:“培养容器盖着盖子,小苗苗会不会透不过气?”科研人员回答:“容器盖子其实是透气的,不过细菌是无法穿过瓶盖的,这就为铁皮石斛的生长创造了一个无菌环境。”

如何分辨名贵中药材的真伪

对于铁皮石斛等珍贵中药材,如何分辨它是不是“正品”呢?参观者走进薄层色谱实验室后,科研人员介绍,可以通过“薄层色谱法”快速分离和定性分析药物的成分,并与标准样本对比,就能知道中药材是不是正品。

科研人员取出一片薄层板,放入全自动点样仪,等待仪器将样品点样到薄层板上。点样完成后,她将薄层板放入展开缸,滴上展开剂,利用层析原理将样品中的成分进行分层。“现在展开过程完成了,你们看薄层板上有什么变化?”科研人员展示薄层板。孩子们看着一片空白的薄层板犯了迷糊:“没有什么变化呀!”科研人员解释说:“这是因为有些化学成分在可见光下是无法被我们肉眼看到的,这时候需要借助仪器,在特殊的光照下看到它们。”她将薄层板塞入一台仪器,让他们透过仪器的“小窗户”向内看。“看到了,是一个个蓝色的小色块!”孩子们欣喜地叫道。

科研人员介绍中药研究和检测仪器。孟雨涵 摄

她告诉孩子们,以薄层板最左边的小色块为标准,可以看到,边上的四个样本都出现了同样的色块,这就可以断定测试的4种样本都存在这种成分。也就是说,它们都是正品。“原来中药有这么多功效!”“薄层色谱实验真有趣!”参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感叹。

世界500强企业开放实验室

上周末还有一场规模更大的实验室开放活动,世界500强企业——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首次向公众开放园区参观,近200名市民走进实验室。罗氏还举办了上海科技节“科学家派对”,邀请中科院院士陈凯先等生物医药界知名专家与市民交流。

周六下午,众多市民走进罗氏高致敏车间,参观创新特药的生产过程。“我们拥有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与包装线,高速压片机每小时压片数量可达25万。”研发人员告诉大家,“高密闭性的生产系统能够杜绝污染,保护员工健康与安全。”在研发人员的指导下,市民穿上PPE防护服,在互动游戏中体会创新特药生产过程中所遵循的高标准。

活动现场,公众还参与模拟急救,学习了“黄金4分钟”的基础急救技能。在VR、显微镜观察、智力游戏、涂鸦寻宝等各种寓教于乐的游戏环节,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也学到了生物和化学知识。在“乳腺癌那些事儿”主题展区,研发人员通过模型、VR展示片播放、显微镜观察等多种形式,进行了乳腺癌知识普及。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了解到关键要有防病意识,定期做检查,把疾病及时扼杀。到正规医院接受规范的诊疗也非常重要。”

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虹表示,罗氏一直致力于创新,每年把销售收入的20%用于研发。目前,罗氏投入8.63亿元,正在建设上海创新中心,预计明年落成,希望以此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作为上海创新生态圈的一员,我们也积极参与上海科技节,向公众普及生物医药知识,激发全民对科学的探索热潮。”

在“科学家派对”上,十多位制药领域专家与市民展开交流。新药研发为什么需要10年左右时间?一个新药从研发到上市为什么要投入60亿元左右?成功率为什么只有1/5?未来药品制造技术和质量控制的前景如何?对于这些问题,科研人员深入浅出地向市民进行科普,让他们了解了生物医药研发的现状和未来。


相关文章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出炉,风头为何转向整治不正之风?

2023年5月31日,中国科学院发布2023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知。其公布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名额共79名,增选向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和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倾斜;向为国防和国家安全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拳痛击科研项目评审“打招呼”

日前,备受科研人员关注的2023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已经完成。随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把“打招呼”顽疾列为主题教育专项整治问题全面推进,一些......

澳科研人员在古老岩石中发现16亿年前生物群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日前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参与的一项研究发现了一种至少16亿年前就在地球上存在过的生物群,早于其他已知的动植物,相关研究论文已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公报说,这一生物群被称为“原甾......

我国科研人员开发出新型高灵敏钙信号荧光蛋白探针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章晓辉团队、北师大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王友军团队与中国科学技大学教授唐爱辉团队合作开发构建了一类新型的检测钙信号的荧光蛋白探针“尼莫”(NEMO),该......

写“材料”争“帽子”困扰科研人员基础研究减负任重道远

基础研究减负还要过几道坎写“材料”争“帽子”仍在困扰青年科研人员基础研究相当于科技大厦的“地基”,而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就是“打地基”的人。无论是全国两会前夕中央政治局对基础研究进行的集体学习,还是......

科研人员实现量子增强的微波测距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的孙方稳教授研究组利用微纳量子传感与电磁场在深亚波长的局域增强,研究微波信号的探测与无线电测距,实现10-4波长精度的定位。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基于固态......

砍掉中国90%的科研人员,对科技发展的影响微乎其微?

前天下午,在杭州某知名大学工作的某教授打电话给我,说他来京参会,晚上想和我见面聊聊。于是乎,在中华民族园附近某饭店,我定了个小包间,把酒聊天。这位教授为“海龟”,科研做得好,有原创性工作,回国前发表过......

科研人员发现新的健康衰老调控基因

记者3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科研人员牵头发现一个新的健康衰老调控基因ATF7,该基因可通过延缓细胞衰老和降低老年个体的炎症水平,从而促进健康长寿。据介绍,慢性低度炎症是衰老的主要特征之......

科研人员激励机制优化需系统化设计

我国拥有数量庞大的科研人员队伍,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和研发人员总数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如何适应我国科研体系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转型,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红利优势,激发科研人员的动力、活力和潜能,提高科研人......

科研人员发现真菌合成黄酮柚皮素新途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484.shtm黄酮是一类主要由植物产生的多酚类化合物,在工业、食品和制药行业广泛应用。柚皮素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