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29 14:06 原文链接: 追思上海科学家王逸平:病魔难挡“新药梦”

  “王逸平研究员25年如一日,一边与病魔进行顽强抗争,一边取得杰出的新药研究成果;为了这个平凡的岗位,他不懈努力、默默奉献,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6月28日在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举行的王逸平研究员追思会上,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党委书记耿美玉有些哽咽。

资料图:王逸平研究员(右一)在实验室。中科院上海药物所 供图

  4月11日,年仅55岁的上海科学家王逸平倒在办公室的沙发上,永远离开了他钟爱的新药研发事业。

  王逸平1963年2月15日出生于上海市,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心血管活性化合物的药理作用和分子机理研究以及心血管药物的研发,是现代中药丹参多酚酸盐主要发明人之一。

  与病魔斗争

  王逸平研究员生前长期患克罗恩病,无法治愈,只能靠药物控制。1993年他手术切除一米多小肠,在之后的25年时间里,王逸平的病情反复发作,不断加重,多次出现便血、腹部剧痛导致昏迷等情况。但为了他热爱的科研工作,为了实现“出新药”的梦想,王逸平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

  同事张翱研究员在追思会上说,首先,王逸平是一名伟大的战士,自从30岁诊断患有克罗恩病,到他去世的25年间,病情多次加重,体重下降到不足90斤,药物也渐渐失去疗效,只有不断加大剂量和使用止痛针才能稍微缓解痛苦。但他热爱他从事的新药事业,他是带着病痛完成的一项项新药研究。

  同事白东鲁研究员曾劝他工作半天休息半天,王逸平回答说:“到了实验室,到了课题组,去开一些跟业务有关的会,反而减轻我的病痛。”

  临终前不久他还一再表示要争取时间,把在研的几个新药做完,完成有关心血管药理新的作用机制的探索。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回忆,一直到最后,他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他心里想的还是为国家再做一两个新药,最后倒在办公室里。

  王逸平妻子方洁说,(王逸平)他跟我说,他还算是比较幸运的,有的人一辈子一个药都没有研发成功,他觉得这个年龄段正好是工作的最好时间。

  “我想他肯定不会后悔,因为他为了研发新药,坚持到了最后一刻。”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党委副书记厉骏说。

  同时间赛跑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所长蒋华良说,做药实际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非常熬人,估计要筛选几万个化合物,才能找到一个候选化合物,再要优化的话,过程当中就又要合成几百个到几千个化合物,能够推向临床的,大概也就10%的比例,那么如果做临床的话,十个新药进入临床,也就一个新药成功。

  “王老师常说,选择了新药研究就是选择了科学长跑。面对昼夜不停的沙漏,他能做的就是跟时间赛跑。”王逸平的学生李惠惠回忆。

  “你也许看到了丹参多酚酸盐及其粉针剂的上市,看到了硫酸舒欣啶进入了二期临床。但你不知道,每个来到王老师手里的化合物,它的药理活性都要经过反复多次验证的。”在追思会上,她如是说。

  李惠惠说,新药研发,失败总是比成功多。但王老师就是那个能够始终坚持“再战一个回合”的人,“他告诉我们:未来的道路会碰到各种困难,人生也会有高峰和低谷,关键要有耐力,时刻提醒自己要坚持‘再战一个回合’,能够坚持‘再战一个回合’的人,是不会被打垮的。”

  虽然沙漏留给王逸平的时间是这么短暂,但他凭借自己的毅力完成和取得了新药研究和心血管药理研究一系列重要成果。他成功研发的现代中药丹参多酚酸盐,已在全国5000多家医院临床应用,1500多万患者受益,累计销售额突破200亿元;他主持药理研究的抗心律失常的一类新药“硫酸舒欣啶”也已完成二期临床试验。

  新药研究充满了险阻,但回顾王逸平的新药研发,却发现他是多产的新药研发者。丹参多酚酸盐、硫酸舒心啶、盐酸关附甲素等等,他几十年在新药研发上长期默默耕耘,每个药上都深深地刻上了他的辛勤付出和执着追求。

  同事宣利江研究员说,正是因为王逸平执着的新药梦想,促使他克服了前进道路上大大小小的障碍,“他经常感慨时间的紧迫、杂事的干扰,在了解他的病痛折磨后,更能感知他只争朝夕的执着;有时候我在想,也许他切身的病痛折磨使得他具有比常人更迫切的追求。”

  王逸平身边的人都感叹,与他相聚的时间太短,“今天我们遗憾一个科学家的英年早逝,也敬仰他无憾的新药生涯。”

相关文章

梦幻联动!基因泰克与英伟达合作促进AI新药研发

罗氏旗下基因泰克(Genentech)公司宣布,与英伟达(NVIDIA)建立多年战略研究合作关系。此合作将基因泰克在人工智能(AI)、广泛的生物学和分子数据以及研发专长与英伟达在加速计算和AI方面的领......

中国医药创新进入新拐点,如何提高创新药进医院的速度

“我国创新药物的研发时长大概在120个月(10年)左右,一个成功的创新药物研发总投入预估在2.15亿美元左右”。北京大学中国卫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国恩在对中国几十家创新......

分子互作江湖(上):门派林立市场火爆

认知自然界的本质一定要了解相互作用,先辈们已总结了4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就生命科学涉及的分子研究尺度而言,主要研究的是后两种相互作用。人们已经发展了EL......

单个电子成像法出现

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领导的科学家团队在最新一期《应用物理评论》杂志网站发表论文,展示了一种对单个电子成像的新方法。该方法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未来有望为各种不同的分子拍摄“特写”,这可能彻底改变新药研发和......

一文读懂|高内涵筛选缘何成为新药研发的宠儿

众所周知,新药研发的成本日益增高,虽然前期筛选多已采用高通量筛选技术,但其检测模型均建立在单个药物作用靶分子的基础上,在后期临床实验中仍面临很高的失败风险。显微荧光标记、数码影像分析以及图像数据处理技......

AI“参谋”来了!中关村AI新药研发平台落成

12月19日,由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与角井(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建设的中关村AI新药研发平台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举行落成典礼。该平台于2020年12月开始筹建,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制药企业......

“中关村AI新药研发平台”落地生命科学园

12月19日,由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与角井(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建设的“中关村AI新药研发平台”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举办落成典礼。该平台旨在帮助制药企业快速进行药物靶点发现和筛选、药物作用机制......

“中关村AI新药研发平台”落地生命科学园

12月19日,由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与角井(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建设的“中关村AI新药研发平台”在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举办落成典礼。该平台旨在帮助制药企业快速进行药物靶点发现和筛选、药物作用机制......

业内人士谈中国AI新药研发:有成功案例体量质量是挑战

“为什么现在是AI(人工智能)加速新药研发比较好的时期?从行业的观察者角度看,无非是有钱、有人、有成功的案例。”10月11日,首届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医药研发国际创新高峰论坛的AI辅助新药研发论坛上......

BTE第6届广州国际生物技术大会暨展览会圆满落幕!

2021年9月12日,由中国蛋白药物质量联盟、广东省生物产业协会、广州医药行业协会、广州市仪器行业协会、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和振威国际会展集团主办第6届广州国际生物技术大会暨展览会(BTE2021)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