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读博士而言,论文数量经常是检验能否毕业的标准之一,但层出不穷的论文「挂名」、「造假」情况经常会冲击一些学者,甚至学科的名誉,并为年轻研究人员带来巨大压力。而有了贡献却没有署名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

  除了教授、学生的品行问题之外,现行的论文作者制度可能也是学术不端的根源。悉尼大学心理学教授 Alex Holcombe 刊登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的文章近日引发了人们的讨论。

  Holcombe 认为,学界必须采用一种新的学术贡献体系,其必须更为具体地标记所有参与者在工作中扮演的角色。

  「勇者」最终变成了「恶龙」

  Holcombe 在这篇发表在 Nature 的文章中叙述了自己的经历:

  当初,我们研究生成群结队地参加本系举办的「雪利酒会」,席间可以喝到各种免费饮料。当我在尽情饮用啤酒的时候,一位友好的教授过来和我交谈。他需要一位程序员,而我正符合他的要求。他提出可以付钱给我。我本可以接受这笔钱,但深知金钱无法为我带来教授之职。我需要的是「作者身份」。

  这位教授告诉我,「仅凭编程参与」没有资格获得署名。根据我们领域的期刊要求,想要获得作者身份,你必须参与实验的构想或设计、数据分析和解释,以及写作过程。但是,这些角色已经有人选了。所以,第二天,我回到导师实验室做实验,并将实验过程写下来。总之,我做了一切必须做的事情,竭尽全力使我的名字出现在论文中。就这样,二十年过去了,我竟然越来越像「雪利酒会」上的那位教授了。我太忙了,没有时间亲自完成所有事情。所以,我也在寻找那个「会编程的人」。

  如果更多期刊出版商能够采取一种更好的方式来记录哪些人在研究中做了哪些工作,则拥有编程等专业技能的研究者应该不会那么短缺了,而机器可读分类系统 CRediT(Contributor Roles Taxonomy)能够提供这一功能。该分类系统于 2014 年推出,研究者可以说明他们在论文写作整个过程中所承担的具体任务(如数据收集或统计)。

  我们需要在大多数科学研究领域实行这种贡献分类系统。

  数百种期刊遵循国际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dical Journal Editors)的建议:想要获得作者身份,研究者必须「撰写论文初稿或者在修订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内容」。这意味着,程序员或统计学家等专业人员想要获得作者身份,就必须依靠论文主要作者主动将他们包含在论文写作或修改环节了。但遗憾的是,他们有时候会被忽略掉。所以,专攻编程或其他专业技能可能不利于研究者的学术生涯。

  目前的作者制度削弱了对专业化的考虑,从而削弱了整个科学事业的发展。就像哲学家康德 200 多年前所指出的那样:「所有工艺、贸易和艺术都受惠于劳动分工……如果每个人都是多面手,那么创造出的作品将停留在初级阶段。」恰当地认可个体的贡献就是正确的事。科学是一项团队活动,我们需要奖励那些真正带领我们前进的人。

  让贡献被人所知

  十年前,Nature 开始要求作者介绍自己的贡献。但是,用于描述各类贡献的词汇并没有统一的标准,随意编写的文本无法满足招聘委员会、资助者等对简洁度量指标的要求。

  CRediT 旨在对贡献进行量化。目前,它具备 14 种贡献类型,包括概念化、方法、软件、项目管理和数据管护等。已经有二十多家期刊出版商,包括细胞出版社、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牛津大学出版社,开始使用 CRediT。

  Holcombe 表示自己并未参与 CRediT 的开发,但是他认为这一制度鼓励了对数据分析师、统计学家等专业人员的恰当认可。它还缓解了对所谓「荣誉作者」的过高认可,荣誉作者通常是团队的高级领导,而其实这些人参与做的工作很少。而使用 CRediT 系统,他们的真正贡献可以得到评估,因为该系统包含「获取经费」(funding acquisition)和「督导」(supervision)类别。

  CRediT 还解决了一些阻碍大规模合作的问题。五年前,心理学领域对复现性的担忧日益增长,于是 Holcombe 帮助建立了一种期刊类型——注册复现报告(Registered Replication Reports,RRRs),即科学家提交实施重要研究的复现计划,期刊编辑帮助协调。

  这些 RRRs 通常涉及十几位科学家,其中一些是在实验协议和数据分析计划完全成形之后才同意参与的。我们需要这些人,但是他们却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作者。而 CRediT 的「investigation」贡献类型包括数据收集,它解决了这个问题。

  激励措施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极大,而学界主要的激励手段是对研究者所著论文的评估。

  《旧金山科研评估宣言》(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DORA)想要改变学术界的激励措施,该宣言得到超过 1400 家组织和大约 1.4 万个体的支持。该宣言希望研究者不再执着于将研究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而是要使用更宽泛的衡量指标去评估期刊发表的质量和影响力。CRediT 可以保证更丰富和差异化的研究衡量指标。期刊可以逐渐接纳 CRediT,比如放宽作者署名要求,允许使用 CRediT 分类法。

  让较少被认同的角色变得可见,这会带来改变吗?会的。想要招聘程序员、统计学家和项目经理等的研究机构可以获得关于应聘者更好、更全面的背景信息;经费申请者可以更容易地向资助者展示他们具备合适的技能;科研资源分配将更加高效。

  它可以更容易地展示,谁具体做了什么。

  可视化论文贡献体系

  无独有偶,华盛顿大学神经科学助理教授 Nick Steinmetz 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并得到了「GAN 之父」、苹果人工智能科学家 Ian Goodfellow 等人的赞同:

  Nick 同样认为,随着科研团队的发展,学界现行的贡献分配模式——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老板),以及其他所有作者——正在变得过时。其中一个问题就是描述作者贡献的文本是无效的。这里有一个不错的建议:贡献表机制。一个思路,欢迎大家讨论:

  其中作者贡献部分是新的,仍未被大量期刊所采用,但这是可以改进的方向。与其用文字列出每个作者的贡献,我们不如使用一张表格直观表示出每个作者在研究中都做了什么。

  Nick Steinmetz 认为,这样做有四种好处:

  1. 图比文字更容易理解,也更容易在文档中找到。

  2. 这种格式可以通过附加信息轻松扩充,例如用不同灰度的方格区分「主要」和「次要」贡献者。如下图所示,人们可以清晰看到 Warren(WWP)在数据分析工作中的贡献显著大于 Tirin(TM)和 Steinmetz(NAS)。这样,人们对于论文作者贡献的程度就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3. 这种格式方便人们从多个方向寻找有用信息,解答「谁做了 X?」、「Y 做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如下图,你可以很快知道 DJD(Dan Denman)在这篇论文中做了哪些贡献。

  4. 更进一步,这种格式也可以应用在你的简历中,告诉人们你在很多不同论文中的贡献。

  使用这种方式标注论文贡献者面临一个挑战:人们对于术语的理解不同。不过 CRediT 框架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https://www.casrai.org/credit.html。

  请注意,上面的表格仅用于说明,一些术语已经针对 CRediT 进行了修改。采用这一方法的好处在于我们可以更好地声明论文作者的贡献,这些信息也可以被人们更认真地对待,最终推动更为公平的贡献奖励机制——特别是对于那些作者众多的大型科研团队而言。

  推动这种方法的第一步就是使用机器可读方式列出作者贡献信息,例如在期刊网站上提供 RIS 和 Bibtex 引文文档。

  最后,希望每个人在各自学术领域的贡献都能得到应有的回报。

相关文章

全新的细胞死亡机制!《自然》子刊新发现,带来抗癌新策略

在人类与癌症的漫长斗争中,一大难点在于癌细胞总是能无视细胞死亡的规律,在机体内野蛮生长。例如,基于诱导细胞凋亡的癌症疗法已经出现,但癌细胞常常能逃避细胞凋亡,对这类疗法产生抗性、造成癌症复发。因此,科......

Nature:2023年有望改进科研的七大技术

从单分子蛋白质测序到体电子显微镜,英国《自然》杂志网站在近日的报道中,列出了有可能在2023年改进科学研究方式的七大技术。单分子测序曙光初现可对样本中的许多蛋白质进行测序的单分子技术可能即将问世。美国......

《科学》关键发现:让人痴呆让人傻,这些小东西要担责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此时此刻,我们身体中有数万亿的微生物正在繁衍生息,这些肠道微生物的存在也对人体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少研究已经发现,它们的代谢产物、种群丰度,甚至不同微生物的组成比例都可以改变人......

我国新发现挑战“恒星初始质量分布规律不变”经典理论

1月19日,《自然》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超团队的一项重大研究成果。发挥我国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郭守敬望远镜(LAMOST)超大光谱数据样本优势,结合欧洲空间局盖亚(Gaia)卫星数据,科研团......

中国散裂中子源用户实验成果在《自然》发表

2023年1月12日,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用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朱彦武教授团队在《Nature》杂志上发表题为“Long-Rang......

《自然》支持70多国作者免费发表OA论文

自1月10日起,被世界银行列为低收入或中低收入经济体的70多个国家的作者,如有原创研究被《自然》及其系列研究期刊接受发表,将可免费以金色开放获取(OA)形式发表。记者从施普林格·自然了解到,该计划的关......

刷了5000个电池后,他发了篇《自然》

 陈昊在实验室受访者供图近日,多伦多大学博士后陈昊以共同一作的身份(排名第一)收获了人生中的第一篇Nature,文章介绍了一种高效稳定的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创造了单节宽带系器件和叠层器件......

《自然》在线发表南开新能源团队科研成果

12月22日,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研究员袁明鉴、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军带领的科研团队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科研人员合作,围绕高性能半导体量子点固体合成中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表面有机配体化学结构理性设计,发展了......

《自然》公布影响2022年科学进程十大人物

《自然》本周公布了2022年度十大人物(Natures10)榜单,榜单旨在评选十位在这一年重大科学事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物。《自然》特写部主编理查德·蒙纳斯特斯基表示:“在这充满危机和精彩发现的一年里......

《自然》论文发现“终结新冠药物”?研究者回应仍需要验证

近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发布了一篇由英国剑桥大学研究人员撰写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用于治疗部分肝病疾病的药物熊去氧胆酸具有预防新冠病毒感染的效果。不过,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剑桥大学惠康-MRC干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