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10 10:05 原文链接: 最新发现一颗巨大行星围绕一对大质量恒星旋转

  12月8日,《自然》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一颗巨大的气体行星围绕两颗恒星运行,其质量之和至少是太阳的6倍,这是迄今为止探测到的最大的行星宿主恒星系统,可能会挑战我们目前关于行星形成的认知。

  以往的研究表明,围绕质量超过太阳三倍的恒星运行的行星很少,甚至根本不存在。这是因为质量更高的恒星会释放出更多辐射,这会导致这些恒星周围由气体和尘埃等物质组成的致密圆盘,在它们合并成行星之前蒸发掉。

  然而,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Markus Janson最想知道的是,如果轨道距离足够远,大行星是否还会在大质量恒星周围形成?

  现在,Janson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了这样一颗行星:一颗气体巨星围绕着一个年轻的半人马座(b ceni)双星系统运转,该双星系统的质量是太阳的6到10倍。

  研究人员于2019年3月在智利使用超大型望远镜首次对该系统进行了直接成像,然后于2021年4月进行了后续观测。他们发现,这颗被称为b Cen (AB)b的行星,质量是木星的10.9倍,该行星围绕这两颗恒星运行的距离是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的560倍。

  “我们第一次知道,行星真的可以存在于质量相当大的恒星上。”Janson说。

  研究人员认为,这颗行星一定是通过引力不稳定性相对较快地形成,引力不稳定性是指大量气体和尘埃团冷却并收缩成一颗行星。这种方法比传统的核吸积模型要快得多,传统的核吸积模型是固体粒子碰撞并慢慢像滚雪球一样进入行星。即使从它与恒星的距离来看,形成这颗行星的物质盘也可能会迅速蒸发。

  他们还发现,这颗行星有一个合理的圆形轨道。这表明b Cen (AB)b是在其当前轨道附近形成的,因为被撞离原来轨道的行星通常会沿着恒星周围的椭圆轨道运行。

  Janson表示,这些是他们基于大质量恒星周围行星形成的有限了解提出的重要见解。

  “这是一项重大突破,因为它证明了在大质量主恒星周围发现距离很远的系外行星是可能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Meiji Nguyen说,“虽然我不认为这项研究是最终证明系外行星是如何形成的主要理论,但它确实提供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新证据,支持我们目前的一些理解。”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1-04124-8


相关文章

巴西研究发现恒星化学成分与其行星间的相关性

巴西圣保罗大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和大气科学研究所(IAG-USP)的科研人员研究了192颗与太阳相似的恒星样本,发现行星的存在与恒星中低锂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或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太阳的锂丰度与其......

巴西研究发现恒星化学成分与其行星间的相关性

巴西圣保罗大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和大气科学研究所(IAG-USP)的科研人员研究了192颗与太阳相似的恒星样本,发现行星的存在与恒星中低锂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或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太阳的锂丰度与其......

巴西研究发现恒星化学成分与其行星间的相关性

巴西圣保罗大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和大气科学研究所(IAG-USP)的科研人员研究了192颗与太阳相似的恒星样本,发现行星的存在与恒星中低锂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这种相关性或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太阳的锂丰度与其......

云南天文台揭示大质量恒星死亡前剧烈物质抛射过程

近日,《科学通报》(ScienceBulletin)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张居甲团队和清华大学王晓锋团队在超新星闪现光谱研究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在十年一遇的超新星爆发事件SN2023ixf中......

“蓝行者3号”巨大的新卫星比天空中几乎所有恒星都要亮

美国基特峰国家天文台的麦克梅斯-皮尔斯太阳望远镜捕捉到蓝行者3号留下的痕迹。图片来源:网络在已经布满卫星的天空中,“蓝行者3号”是最耀眼的新成员。仅SpaceX一家航天公司就向轨道发射了5000多颗卫......

研究新进展|新疆天文台利用ALMA观测到二碳化硅在富碳AGB星周呈环状分布

渐近巨星支(AsymptoticGiantBranch,AGB)恒星的星周包层(CircumstellarEnvelope,CSE)中含有大量气体分子(已探测到105个),约占星际空间发现的所有分子(......

韦布空间望远镜,探究生命繁衍

一组国际科学家使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首次在太空中探测到重要的碳化合物(CH3+),该分子也被称为“甲基阳离子”,其有助形成更复杂的碳基分子。碳化合物构成了所有已知生命的基础,......

一颗特殊恒星的“寻亲”之旅

理论研究曾预言宇宙早期第一代恒星的质量可以超过100倍太阳质量。然而,遗憾的是,天文学家此前从未在观测上予以证实。这次,我国天文学家找到了此类恒星曾经存在的“实锤”!6月7日,《自然》在线发表了中科院......

科学家首次发现第一代超大质量恒星化学遗迹

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带领的国际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研究团队率先在银晕恒星中发现了第一代超大质量恒星演化后坍缩形成的对不稳定超新星(pair-insta......

研究人员利用SOFIA天文台数据揭示了一个被摧毁行星系统

一旦一颗恒星演化到主序星阶段之外--这是恒星演化的最长阶段,在此期间,恒星核心的核聚变产生的辐射被引力所平衡--它可能拥有的任何行星系统的命运就是一个谜。天文学家通常不知道在这一点之后行星会发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