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09 00:27 原文链接: Ⅰ型呼衰患者重型颅脑损伤后交通性脑积水全身麻醉...

Ⅰ型呼衰患者重型颅脑损伤后交通性脑积水全身麻醉病例分析


病例女,80岁,体重65kg,身高160cm,ASAⅤ级,因“重型颅脑损伤术后7个月”入院。患者于2019年2月10日下楼摔伤后致“重型颅脑损伤”,在当地医院行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术,术后临床治愈,出院诊断:重型颅脑损伤;继发性脑疝;左侧额叶脑出血破入脑室;左侧硬脊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

 

出院时患者意识呈嗜睡状,近1个月患者意识较前明显变差,偶出现昏睡状态,唤醒和进食困难,有癫痫发作">癫痫发作,大小便失禁。门诊以“交通性脑积水;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外伤性癫痫”收入神经外科,拟在全身麻醉下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

 

术前完善颅脑CT结果示:(1)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减压术后,左侧额叶软化灶,脑积水;(2)双侧基底节区及双侧脑室旁,半卵圆中心脑梗死,软化灶;(3)脑白质脱髓鞘改变,脑萎缩;(4)右侧眼睑内积气。胸部CT示:(1)双下肺感染,慢支表现;双肺陈旧性病变,双肺小结节;(2)主动脉硬化,肺动脉高压。

 

双下肢血管超声示:双侧小腿肌肉内静脉血栓形成。心脏超声示:升主动脉硬化,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心包腔积液,LVEF:61%。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08g/L,白蛋白29g/L,血K+3.43mmol,降钙素原0.23ng/ml。动脉血气示:pO2 33mmHg,pCO2 43.7mmHg,SO2 62.7%。余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入手术室后,监测ECG、SpO2、无创动脉血压。SpO2 59%,血压110/72mmHg,心率92次/min,吸入纯氧前SpO2维持在60%以下。

 

开放左上肢外周静脉,左足背动脉穿刺并置管,查动脉血气:pO2 37mmHg,pCO2 34.8mmHg,SO2 78%,血K+2.7mmol,血红蛋92g/L,BE7。向患者家属反复介绍麻醉手术风险后,家属仍强烈要求手术。

 

麻醉采用静脉慢诱导,外周静脉输注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10μg(0.15μg/kg),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10mg(0.15mg/kg),罗库溴铵注射液10mg(0.15mg/kg),地塞米松10mg;达克罗宁表面麻醉,可视喉镜下行气管内插管,插管型号7.0,插管深度距门齿21cm。慢诱导麻醉后,给予机械通气,潮气量设置为8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吸呼比1∶2,麻醉维持采用静吸复合,吸入2L/min纯氧+1.5%七氟醚,同时分别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2μg/(kg·h)、10%KCl1g(50ml/h)、瑞芬太尼5μg/(kg·h)和去甲肾上腺素0.5 μg/(kg·min)。

 

术中输注羟乙基淀粉30g(500ml),少白红细胞300ml,术中患者SpO2100%,动脉血压维持在110~130/65~80mmHg。手术持续90min,出血20ml,尿量100ml。术后患者未拔除气管导管,镇静状态下转入神经外科ICU病房进一步治疗。术后第2d患者神志呈药物镇静状态,呼吸机辅助呼吸,呼吸机呼吸模式转为自主呼吸模式;下午17∶00拔除气管插管,自主呼吸顺畅,神志清,精神可。

 

撤除心电监护转入普通病房进行后续治疗,1w后患者出院,精神神志较前有较大改善,生活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讨论重型颅脑损伤伴交通性脑积水患者,患者的意识精神和生活质量差,甚至接近生命的终点,加之患者高龄伴Ⅰ型呼衰此类患者在保守治疗的情况下可能很快死亡,而全麻下的手术治疗能够明显的缓解症状,延长寿命。该类患者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疗效肯定,可有效解除颅内高压,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目前神经外科治疗脑积水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此类患者在全麻下手术治疗,虽然风险较大,但术后的恢复效果较好。Ⅰ型呼衰对于手术麻醉和术后管理存在巨大风险,术后呼吸衰竭症状加重,肺部感染进一步恶化,会导致严重的后果。由于老年慢阻肺患者术前不同程度地存在肺功能低下,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故判断是否适合全身麻醉和麻醉期间的呼吸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需要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另一方面需要保持呼吸道畅通,维持氧合。另外,也需兼顾老年人循环等系统呈退行性改变的特点,其对麻醉药品的耐受性较差,如使用不当,常可并发循环及呼吸抑制,通常根据麻醉效果使用最小剂量以满足手术效果。术后保留气管内插管行无创正压通气可预防呼吸衰竭,尽早恢复肺功能,提升手术效果。

 

呼吸衰竭为神经外科手术的极高危因素,原因为:麻醉药物代谢缓慢,术后较长时间由于意识状态和全身情况未得到改善而无法脱机。有研究显示,神经外科手术后昏迷患者肺部感染和败血症发生率明显增高,可加重患者术前的呼吸衰竭情况。

 

综上所述,重型颅脑损伤后交通性脑积水伴Ⅰ型呼衰的高龄患者,给麻醉和手术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和难度。在手术条件能够实现的情况下,完善术前检查,充分术前准备,制定合理安全的麻醉方案,术中严密监测呼吸和循环,尤其是建立起有创动脉监测,持续关注患者的氧合情况,术中维持足够的麻醉,缓慢平稳过渡,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拔除气管内插管,进行后续治疗,达到术后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