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6 17:13 原文链接: 《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发布

  7月26日,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研讨会在北京召开,发布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编写的《全球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简称《全球碳排放与碳收支遥感评估科学报告》)。报告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评估了全球和主要国别的人为源碳排放与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情况,在证实了当前主流科学认知的同时,取得了系列新的发现,为中国应对气候谈判与碳盘点、服务碳中和评估提供了重要科学数据。

  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研讨会现场

  大气温室气体持续升高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性环境问题,积极应对刻不容缓。而实现“双碳”目标,精准的全球碳盘点,即计算每一项碳排放和碳吸收的贡献是其先决条件。其中,卫星遥感正在成为新一代、国际认可的全球碳盘点方法,可定量监测人类活动或生态系统与大气间二氧化碳的交换情况。

  报告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空天院)牵头,南京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等国内相关优势单位和骨干力量共同开展,针对全球碳计划评估中碳收支不确定性最大的化石燃料与工业碳排放、土地利用碳排放、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共三个分量,部署了11个相关专题。

  报告显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并未得到有效控制,过去10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以平均每年增长约千分之六的速度持续升高,即便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全球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趋势仍未显著降低。过去40年,全球森林的加速损毁趋势并没有得到遏制,森林面积持续减少,全球土地利用变化平均每年产生约32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是仅次于化石燃料碳排放的第二大排放源。其中,中国实施了大规模植树造林生态工程,中国土地利用变化为净碳汇效应、每年固定了近4亿吨二氧化碳,有效降低了全球土地利用碳排放。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吸收能力持续增强,基于卫星的同化反演结果表明,过去10年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平均每年吸收了137亿吨二氧化碳,其中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每年吸收了13亿吨二氧化碳,约占全球十分之一。全球陆地土壤有机碳储量也呈逐渐增加趋势,过去40年全球土壤每年吸收了约13亿吨二氧化碳,其中中国实施了大规模保护性耕作和生态管理举措,中国土壤固碳速率最高、约占全球四分之一。

  报告还显示,中国碳卫星不仅可以实现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高精度观测,还可以同化反演全球和主要国别的净碳通量,即陆地与大气之间的二氧化碳净交换量。当国别或全球尺度的净碳通量等于或小于零时,就达到了国家或全球碳中和目标。经过中国碳卫星同化优化计算的全球净碳通量估算偏差大幅缩小,将年净碳通量估算偏差从43亿吨二氧化碳降低到4.7亿吨。

  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天院院长吴一戎指出,卫星遥感具有客观、连续、稳定、大范围、重复观测的优点,是全球碳循环高精度、精细分辨率监测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能够在全球碳盘点发挥重要作用,对于维护我国开展碳核查意义重大。全球已有多个国家和组织正在大力发展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核查支持能力,发展我国自主的全球碳盘点卫星遥感能力也刻不容缓。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下,我国将于2025年发射下一代碳卫星,可以更高精度、更高效率地监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国产卫星在大气温室气体浓度、人为源碳排放、陆地生态系统碳汇等方面的监测能力,为全球碳盘点和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提供中国自主的科学数据”。吴一戎说。

  报告编写骨干、空天院研究员刘良云介绍,本次评估工作综合利用了卫星遥感、大数据、碳同化等先进技术和方法,监测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时空变化,量化了人类活动和自然生态系统对大气二氧化碳增量的贡献,并发布了高精度、高分辨率的人为源碳排放和生态系统碳收支科学数据。他表示,空天院等国内优势科研单位未来将继续加强全球碳盘点的监测核查支撑能力建设,并更好发挥国产卫星观测数据的作用,尤其是发展中国自主的大气温室气体监测能力和碳盘点卫星遥感新方法,进一步降低全球和国别尺度碳收支估算的不确定性,为我国“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持续的科学数据支撑。


相关文章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即将迎来首次大幅度扩容升级

国新办举行的政策吹风会上发表最新内容,目前,生态环境部已组织开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专项研究,对重点行业的碳排放配额分配方法、核算报告方法、核算要求指南、扩围实施路径等开展了专题研究评估论证,相关......

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FC95团体标准立项评估会顺利召开

2024年2月2日,中国材料与试验团体标准委员会碳排放标准化领域委员会标准立项评估会在线上召开,会议对3项团体标准进行了立项评估。会议由CSTM/FC95副秘书长韩晓莉主持,来自中关村材料试验技术联盟......

拖网捕捞是全球碳排放主要来源

海底拖网捕捞每年向大气中释放约3.4亿吨二氧化碳。这相当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近1%,迄今却一直被忽视。这是首个对相关碳排放进行评估的研究,于1月18日发表在《海洋科学前沿》上。拖网捕捞是指渔船拖着......

3.4亿吨二氧化碳|被忽略的碳排放大户——拖网捕捞

海底拖网捕捞每年向大气中释放约3.4亿吨二氧化碳。这相当于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近1%,迄今却一直被忽视。这是首个对相关碳排放进行评估的研究,于1月18日发表在《海洋科学前沿》上。拖网捕捞是指渔船拖着......

碳减排率可达80%以上!该生产商生物柴油大突破

海新能科近期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公司二代生物柴油产品种类主要有高凝生物柴油、低凝生物柴油、生物石脑油等,并储备了生物航煤生产技术。二代生物柴油为烃基生物柴油,不同于一代酯基生物柴油。公司生产的二......

新能源汽车和碳排放如何双管齐下?

打磨了好几年,法规性质的关于碳市场建设的顶层设计文件《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于1月5日通过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审议。前一天,也就是1月4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工信部......

国常会审议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推动全国碳市场持续规范发展

1月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由于碳排放权交易是在探索中诞生的新事物,在政策先行、市场先试下,近年来发展成果显著,但也出现相关规则......

浙江省计量院开展碳排放计量审查试点工作

市场监管总局近日正式批复同意浙江省开展重点碳排放单位碳排放计量审查试点工作。试点工作明确由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宁波、嘉兴两市计量技术机构,首次在发电行业依据《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计量审查规范》开......

专家呼吁将林火碳排放纳入全球碳核算体系

12月7日,在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召开之际,中国科学院发布《林火碳排放研究蓝皮书(2023)》(以下简称蓝皮书)。该蓝皮书由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牵头、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

中德两国科学院共同发布联合声明“碳中和之路”

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与德国国家科学院共同发布主题为“碳中和之路”的联合声明,倡议控制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能源转型,实现两国碳中和目标,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危机。双方在联合声明中指出,实现碳中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