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11 17:08 原文链接: 《细胞》编辑团队发布创刊50周年祝词

  1月11日,《细胞》(Cell)编辑团队向《中国科学报》发来创刊50周年祝词,回顾创刊历程,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

  以下为相关内容:

  1984年,《细胞》创刊。自创刊伊始,《细胞》的目标便是发表“令人兴奋的生物学研究”。转眼半个世纪已过,为庆祝《细胞》创刊50周年,我们将从今天开始,开展为期一年的系列纪念活动。但在翻开新的篇章之前,我们想借这个机会总结一下《细胞》的各项工作,并探讨创刊50周年对于《细胞》的意义。

  卓越的科学研究始终是《细胞》的核心,不仅是我们的动力源泉,更带给我们快乐。新的事物、意想不到的见解,所激发的火花永不过时,而且日复一日真实地发生着。我们很荣幸能与研究人员合作,他们面对科研难题时坚韧不拔,为长期谜题带来的新视角,并尽最大的努力造福世界,让我们心生敬畏。对于这一切,我们绝不会视若等闲。相反,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共同的使命感。恰逢创刊50周年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想提醒自己牢记这一使命,并向那些选择《细胞》的科研人员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谢谢你们!

  回望过去五十载,科学飞速发展、“令人兴奋的生物学研究”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对比50年前第一期《细胞》,大家会发现,最新一期《细胞》的内容覆盖的研究主题与之前仍有连续性,但涵盖的科研范畴已经拓宽到前所未有的广度。无巧不成书,两期《细胞》都出版了有关X染色体活化的论文,而最新这篇论文涉及的研究范畴要广博许多。另外,一些在新一期《细胞》上发表的研究成果,其领域在50年前甚至10年前都还不存在或刚起步,比如碱基编辑、神经免疫学、HIV疫苗开发和癌症免疫学。在技术的推动下,生物发现的规模不断扩大,从关注单一因子形式和功能的研究,到提供更综合、多层次视角的整体和系统方法。展望未来,可以预见的是,科学研究将继续发生变化,有时甚至是变革,且其方式是今时今日的我们所难以想象的。当这些变化来到之时,《细胞》将继续予以体现。50年前的《细胞》创刊号中曾有这样一段话:“对于《细胞》将覆盖哪些研究主题的阐述必然是不准确的,我们的研究兴趣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化,因此《细胞》的内容也会随之改变。”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这一点依然适用。

  发生改变的不仅仅是《细胞》所覆盖的研究范畴,科学家能做的事情、能开展的研究以及科学研究对现实世界的影响,都变了,而且所有这些变化都来得太快了。有了新工具、新技术和不断增长的知识宝库,一切似乎皆有可能。

  但是,变化的速度往往令人眼花缭乱,很难跟上。变化无处不在,从人工智能、海量科学文献的快速增长,到分享、评估和交流科学研究的各种方式,以及社交媒体等等。这些事物都有好的一面,前景无限,但同时也会带来挑战,这种挑战可能对于个体而言难以理解,对于社会而言也不好应对。新冠大流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新知识从产生、共享,到应用于开发干预措施以拯救生命,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在极度困难的时刻,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科学家利用一切可用的手段分享、讨论研究成果,引领我们前行。科学界的共同努力与韧性令人备受鼓舞。但从新冠大流行期间开始,随着科学讨论场所以及参与者(包括普通群众)的增多,人们的讨论与收获可能而且事实上已经急转直下,陷入误导,断章取义的片段以及脱离背景的信息,使得讨论与实际研究发现脱节。公众对科学信任度的下降,对我们所有人而言都是一种损失,而潜在危害则在于,原本严谨的科学研究,因为不恰当的引用而造成不合理或负面的结果。既然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已经动摇,我们不禁自问:《细胞》能做些什么,来帮助公众重塑对科学的信任?除了这个问题,摆在我们眼前的还有许多其他问题。《细胞》将继续分享各种声音、观点和视角,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将找到创新方法,利用我们的平台架起沟通和联系的桥梁。《细胞》本身也必须做出改变,以应对这些挑战。这种改变,根植于《细胞》不断变化的“身份”。

  《细胞》的工作人员、顾问委员会、作者和审稿人,越来越多地反映出科学日益增长的多样性和全球影响力。从某些方面而言,这仅仅代表了科学研究人群和地点的变化。但与此同时,这也是因为我们需要不同的观点来为我们提供指导。我们相信,科学要想发展,要想强大和稳健,要想产生最大的影响,就必须包容,必须接受不同的身份、专长和生活经历,这既包括学术顾问与审稿人,也包括我们在外联工作中与之互动的研究人员。《细胞》将继续在期刊内容以及内容之外的其他倡议中体现这一观念。《细胞》是属于科研成果和科学家的乐土,不仅仅关注日新月异的科研图景,也关心科学家所感兴趣、重视的一系列议题。随着这一切的不断发展,能够为我们提供观点和背景知识的人也在不断增加。过去,《细胞》的顾问、审稿人和作者主要是基础生物医学研究人员,但他们的宝贵投入也引导我们在期刊中越来越多地体现临床医生、伦理学家、社会科学家和倡议者的观点。

  多年来,《细胞》发表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研发现和概念,催生了新的研究领域,贡献了奠基性的观点,帮助人们理解生命运行原理以及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去解决一些最紧迫的生物医学挑战。比如,核小体的可视化、发现某些病毒可使细胞向致癌命运转化、克隆的原理、T 细胞受体的识别和体细胞超突变的遗传过程、Sonic hedgehog在模式化中的作用、端粒酶的发现、小RNA、嗅觉和记忆、caspases、Ras 和驱动蛋白、RNA 水凝胶、干细胞重编程因子以及癌症标志。这些还只是《细胞》发表的众多研究成果中的一部分,而我们发表的所有研究成果共同定义了《细胞》,影响了科学的发展方向,唤起了我们的敬畏和钦佩。有太多历史值得铭记,接下来这一年我们将为大家一一道来。

  从下期开始一直贯穿全年,我们将推出特别内容,从细胞生物学开始,重点介绍一系列新的和成熟的研究主题。我们将分享专题特刊,收录综述、观点文章、评论文章、对话和其他专题内容,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希望通过这些内容,让大家收获信息、建立联系并得到启发。同时,我们也希望您能从其中一些文章收获纯粹的快乐。本期《细胞》封面图片就体现了这种精神。科学是严肃且影响深远的,但它也源于好奇心和疑惑,充斥着值得一探究竟的“复活节彩蛋”。

  创刊50周年这一里程碑固然对《细胞》很重要,但并不仅限于《细胞》。《细胞》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众多,2024年将是我们共同的庆典。所以大家将看到我们与生命科学、医学、应用科学和物质科学等领域的姊妹期刊,在内容、倡议和活动方面的诸多合作。我们将齐心协力,帮助推动创新、建立对科学研究的信心、促进不同群体沟通并为科学事业和科学家发声。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细胞》的50周年庆也与大家息息相关。我们在思考如何成为大家最好的合作伙伴,如何帮助广大科研人员取得成功。大家的成功,以及整个科学界的成功,对我们共同的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因此,在接下来这一年里(以及更远的将来),《细胞》和《细胞》 Press细胞出版社的全体员工,将会询问大家关切的事宜,倾听大家的心声,并与大家合作,共同迈向未来。

  希望您与我们同在。

  《细胞》全体编辑团队

相关文章

2024年中国细胞培养基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奥浦迈(688293),近岸蛋白(688137),中牧实业(600195),双鹭实业(002038),通化东宝(600867),冠昊生物(300238),三生国健(688336),洁......

西北大学团队“topdown”质谱法|单日分析上千个单细胞

西北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电荷检测质谱技术的自顶向下(top-down)的单细胞蛋白质组学方法。该方法在本月发表于BioRxiv预印本上,科学家们用此方法可以每天检测1000多个单细胞中的完整蛋白......

世界首例克隆藏羊在青海诞生

近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队联合青海省西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培育的“克隆藏羊”在青海顺利出生。这是国内首次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对现存藏羊群体中的优良个体进行种质复原保存,并用于良种藏羊高效繁育。初生......

稀有脂肪分子帮助细胞死亡

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报告说,他们发现一种罕见的脂质是铁死亡(一种细胞死亡形式)的关键驱动因素。这些发现提供了关于细胞在铁死亡过程中如何死亡的新细节,并可以提高人们对如何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有害发生铁死亡......

阻碍胶质母细胞瘤化疗反应的新障碍被发现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原发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中最具侵袭性和致命性的一种。手术切除肿瘤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通常接受放射治疗和化疗药物替莫唑胺(TMZ)治疗。尽管患者最初对该药物反应良好,......

纳米材料与细胞相互作用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仇吉川、刘宏与基础医学院教授郝爱军发展了一种用于改善纳米颗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的普适性策略。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纳米材料在药物递送、组织工程、生物成像......

《细胞》编辑团队发布创刊50周年祝词

1月11日,《细胞》(Cell)编辑团队向《中国科学报》发来创刊50周年祝词,回顾创刊历程,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以下为相关内容:1984年,《细胞》创刊。自创刊伊始,《细胞》的目标便是发表“令人兴奋的......

生物反应器国重实验室新进展!纳米机械天然杂合细胞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叶邦策教授课题组在DNA传感装置的设计及生物纳米杂合系统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该研究构建了纳米机械-天然杂合细胞,赋予了天然细胞非传统信号分子的感知、分析......

2023获批数创新高,明年这9款疗法可能获批|细胞和基因疗法年度盘点

美国FDA曾在几年前预计,到2025年,每年将批准10-20款细胞和基因疗法。随着这一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今年批准的细胞和基因疗法再创新高,不仅朝着这一目标大步迈进,也为全球病患带来了更多创新......

省重点实验室,精准“狙击”让癌细胞无处遁形

设计系列纳米酶,与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免疫治疗等结合,用于癌症、老年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突破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瓶颈,构建高能、低成本、高效率的全新有机太阳能电池体系,将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快速提升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