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7-12 10:12 原文链接: 中国22纳米技术获重大突破 赶上英特尔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以下简称先导工艺研发中心)通过4年的艰苦攻关,在22纳米关键工艺技术先导研究与平台建设上,实现了重要突破,在国内首次采用后高K工艺成功研制出包含先进高K/金属栅模块的22纳米栅长MOSFETs,器件性能良好。

  据《中国科学报》报道,由于这一工作采用了与工业生产一致的工艺方法和流程,具备向产业界转移的条件,因而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技术升级形成了具有实际意义的推动作用。同时,该先导工艺研发中心建成了一个能够开展22纳米及以下技术代研发的工艺平台。

  这标志着,我国也加入了高端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的国际俱乐部。

  优势互补“穿插侦察”齐上阵

  4位“千人计划”、5位中科院百人计划,30多位工业界核心的工程师团队……先导工艺研发中心拥有这样一支令人艶羡的国际化研发团队。

  “我们整个项目团队在构架上做得比较好。海归跟本土团队结合得水乳交融,形成优势互补。”该中心主任赵超表示。

  2009年,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02专项的支持下,微电子所成团队引进了一大批海归,建成了拥有200多名研发人员的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

  杨世宁、朱慧珑、赵超、闫江4位“千人”在磨合中迅速形成优势互补的决策团队,在4年艰苦的攻关中拧成一股绳,打出了漂亮的短传配合。

  例如,杨世宁原是中芯国际的首席运营官,现任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执行顾问一职。他具有非常丰富的产业化运营经验,是一个“会做减法的人”,能始终把握主干,而将枝枝叶叶修剪掉,使项目迅速有效率地直奔目标。

相关文章

瞄准“卡脖子”,集成电路成为一级学科有何深意

  近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通知明确,设置“交叉学科”门类,并于该门类下设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这一举措,被认为是培养创新型人才,解决制约我国......

刘明院士:核心技术发展没有捷径和弯道

 10月22日,为期三天的2020中国计算机大会(CNCC2020)在北京开幕。在做大会特邀报告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刘明表示,就集成电路(IC)而言,“核心技术的......

北大:集成电路科学与未来技术实验室正式获批立项建设

2020年10月13日,北京市教委印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同意集成电路科学与未来技术北京实验室立项建设的通知》,标志着北京大学牵头组织申请的集成电路科学与未来技术北京实验室通过初步审查、宏观论证和领......

近十年我国集成电路专利数量持续快速增长

近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知识产权工作部等部门联合编写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知识产权年度报告》(2018版)(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从2017年起,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专利年度公开数量超过了美国......

集成电路产业是否“寒冬”会很冷?

眼下,对于集成电路产业来说,自进入四季度以来,无论是供给方,还是需求方,但感觉到特别“寒冷”。用相关业内人士的话来说,“目前,高水位库存致使盈利能力下滑,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这是由于中美贸易战下半导......

集成电路一甲子:方寸之间上演时代更迭

60年前的9月12日,在晶体管诞生11年后,美国德州仪器青年工程师基尔比(JackKilby)将几个锗晶体管芯片粘在一个锗片上,并用细金丝将这些晶体管连接起来——看,这是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如果拥有......

光集成电路材料将有望使通信设备小型化

现代通信系统通常利用光导纤维在设备内部或者设备之间传递信号。这些设备中的集成光路将多种功能结合进单个电路中。不过,信号传递需要长的光导纤维,从而使设备很难小型化。为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开始测试平面型波......

首个磁子二维电路模拟成功

所有电子设备都离不开芯片以及由芯片组成的集成电路,目前电子开关元件通常通过三维即所谓的桥结构连接。而德国凯泽斯劳滕技术大学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更有效的办法,他们用磁子(又称玻尔磁子)取代电子,并通过模型......

集成电路总师叶甜春:埋头苦干,10年后不会这么被动

面对持续了近两个月的中美贸易摩擦,尤其是“中兴事件”发生后,国内各界越发意识到高端芯片产业长期受制于人的残酷事实,同时也深刻地意识到核心技术不能受制于人,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性。那么,集成电路产业......

微电子所在新型硅基环栅纳米线MOS器件研究中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研发中心在面向5纳米以下技术代的新型硅基环栅纳米线(Gate-all-aroundsiliconnanowire,GAASiNW)MOS器件的结构和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