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7-03-13 16:54 原文链接: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储氢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陈萍、吴国涛研究员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团队在储氢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多组分氢化物复合,显著改善了Mg(NH2)2-LiH储氢材料的吸脱氢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实现了100℃以下可逆吸脱氢,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先进能源材料杂志上。

  氢是一种洁净的能源载体,能够使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得到有效的储存与利用。氢气在凝聚态物质中高效存储目前仍是氢能大规模应用的瓶颈。研究团队设计的金属氨基化合物储氢体系中,Mg(NH2)2-LiH材料具有较高的储氢容量(5.6wt%)和较好的可逆性,被认为是最具车载实用前景的储氢材料之一。但是该体系仍需要较高的吸氢温度(150℃)和放氢温度(180℃),因此利用燃料电池的废热不足以为加氢及脱氢提供热源。近年来,多家国内外科研机构对该材料进行研究,力图改善材料脱氢热力学和动力学两方面的性能。

  该研究团队通过深入研究三种轻质元素氢化物LiBH4、Mg(NH2)2和LiH之间的协同作用,成功将Mg(NH2)2-LiH储氢体系的脱氢反应焓变由44kJ/mol H2降低到24kJ/mol H2,并使热力学可行工作温度降至室温(25℃)以下。在180℃时,材料的脱氢平衡分压达到约100大气压。实测的最低脱氢和吸氢温度分别降至98℃和53℃,是目前已报道的Mg(NH2)2-LiH材料所能达到的最低工作温度。机理研究表明,LiBH4起到了类似于“溶剂”的作用,稳定了材料吸脱氢反应中的中间体及产物,改变了反应机理,有效降低了反应焓值和动力学能垒。为储氢材料的优化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iChem)、Helmholtz-CAS 研究合作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相关文章

福建物构所二维金属烯催化CO2电还原研究取得进展

在电催化CO2还原反应(CO2RR)的产物中,甲酸/甲酸盐是一种关键的可再生化工原料的中间体和潜在的储氢材料,引起许多领域的关注。近年来,铋基材料由于无毒无害、价格低廉,在CO2RR电催化反应展现出强......

大连化物所金属有机化合物用于储氢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组副研究员何腾和研究员陈萍领导的团队与厦门大学教授吴安安、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TomAutrey等合作,在储氢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储氢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陈萍、吴国涛研究员复合氢化物材料化学研究团队在储氢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通过多组分氢化物复合,显著改善了Mg(NH2)2-LiH储氢材料的吸脱氢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能,实现了100......

大连化物所等发表储氢材料研究进展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氢能与先进材料研究部副研究员何腾、研究员陈萍等受邀在《自然评论材料》(NatureReviewsMaterials)杂志上发表题为HydrogenCarriers的综......

科学家率先合成高效储氢材料大幅提升了材料储氢效率

记者从广东医科大学获悉,该校药学院教师刘建强博士研究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储氢材料领域取得突破,合成了新拓扑结构的储氢材料,氢气储存能力得到优化,大幅提升了材料储氢效率。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学......

我科学家率先合成高效储氢材料

记者从广东医科大学获悉,该校药学院教师刘建强博士研究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储氢材料领域取得突破,合成了新拓扑结构的储氢材料,氢气储存能力得到优化,大幅提升了材料储氢效率。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学......

我科学家率先合成高效储氢材料大幅提升材料储氢效率

记者从广东医科大学获悉,该校药学院教师刘建强博士研究的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储氢材料领域取得突破,合成了新拓扑结构的储氢材料,氢气储存能力得到优化,大幅提升了材料储氢效率。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学......

日研发新型纳米镍粒子储氢材料

据日本媒体报道,京都大学北川宏教授和小林浩和副教授研发出了新型纳米镍粒子,它可以在低压状态下吸附储存氢气。此项技术可大幅减轻电池重量、降低成本、增加容量、并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对推动燃料电池实用化迈出重......

包头建新型稀土储氢材料项目

近日,包头三德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稀土新型储氢合金粉项目在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启动并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稀土新材料在绿色电池领域应用迈出关键一步,同时也将填补国内新型稀土储氢材料应用技术的空白。......

我国女科学家破解储氢材料难题缓汽车业当务之急

与风能、太阳能这些新能源相比,氢能的开发利用仍然落后一步。虽然许多国家已部署了氢能战略,但50年来氢能仍未能在当前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位置,多项工作依然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尽管如此,依然有许多科学家在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