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6-19 10:53 原文链接: 人才“帽子”一大堆层次不清晰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沈建忠有个困惑。他常常看到,有些科研人员在工作上取得一定成绩、获得一定认可后,就开始到处申报各种称号和荣誉。“这种行为是国家允许的,谁也不能限制谁。”沈建忠说。但他想问:“帽子”这么多,到底戴上多少顶,才算功德圆满呢?

  “在建设科技强国的事业中,国家理应对科研人员,特别是年轻科研人员多加鼓励。通过设置不同层次的人才计划,标注他们的成长轨迹、体现他们的成绩贡献,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沈建忠看来,“帽子”本身不可或缺,之所以引发争议,还是因为泛滥和混乱。

  教育部有“长江”“小长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有“杰青”“优青”,中组部有“千人”“青千”,科技部有“万人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社部有“百千万人才工程”……上行下效,各省市也踊跃跟进,“黄河学者”“泰山学者”“黄山学者”“楚天学者”等等,花样翻新、层出不穷。

  “帽子”不仅多,而且乱。“目前看来,不同人才称号之间并没有分出明显的档次。一个人头上戴着若干帽子,这些帽子能不能体现由小到大、成长递进的关系?两个人戴着不同帽子,能不能看出谁的帽子高,谁的帽子低?”沈建忠说,“这些问题,不光申报的人搞不清楚,就连管理的人也搞不清楚。”

  此外,尽管各个人才计划都标榜自己的“特色”,比如针对35岁或45岁以下的青年人才、针对女性科技工作者等。但事实上,不同计划面向的人群有着很大交叉。再加上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往往会为同一类人群设置计划,落实到每个科研工作者身上,会发现可追求的“帽子”数不胜数。

  种种因素影响下,人们既不清楚哪顶“帽子”最权威,最能彰显自己的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也不确定哪些“帽子”最符合自身定位和个人特色。再加上每顶“帽子”的背后,往往牵连着或多或少的物质利益和或大或小的名誉声望,这就难免让一些人进入“帽子多多益善”的误区,把大量宝贵的时间精力花费在填表、答辩甚至“走关系”上。

  “这样一个大环境,给我们的科技工作者带来了很大干扰,对国家的科技创新造成了不利影响。”沈建忠说。

  为此,他呼吁从国家层面进行统筹协调,出台相关规定把人才计划规范好。对人才计划的精简管理应当达到这样一个目的:每个人都清楚自己最该争取的“帽子”是哪一顶。“这样我就知道,通过努力工作获得哪几项头衔称号,就证明自己在这个领域里已经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和尊重。”沈建忠说,“这就够了。”

  他进一步指出,如果“帽子”的层次和价值理清了,也能作为人才评价的重要参考标准,反过来推动科技评价体系的规范化。

相关文章

到2035年为国家输送10万名左右高水平青年科技人才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近日召开的科教融合工作会议上获悉,到2035年,中国科学院将建成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体系,为国家输送10万名左右活跃在科技创新一线、能够在世界科技前沿与国际一流科学家同台竞......

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是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内在逻辑和......

中国量子计算人才比亿万富翁还少!郭光灿院士发声

“我老是想不通,为什么很多年轻的理工科好苗子上了名校后就不再搞物理研究了?”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郭光灿在与《中国科学报》的“世界量子日”对话活动中,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郭光灿院士。......

姚春梅:建强现代产业学院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高校是优势创新人才汇集地、重大原始创新策源地、科技创新成果集聚地,要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关键引擎作用,......

张荣院士:把破“五唯”作为高校综合改革突破口

教师选了一篇影响因子高的论文作为代表作。它真的能被称为“代表作”吗?多人发表一篇论文,谁是第一作者、第二作者,权重是多少,把科研中的合作关系变为了竞争关系,该怎么破?有“帽子”人才与无“帽子”人才共同......

政校企院共建,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揭牌成立

4月11日,由政校企院四方共建的“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正式获批成立,揭牌仪式在电子科技大学举行。据介绍,四川省人工智能学院采取“1+N”政校企院共建模式,以电子科技大学为牵头单位,四川省教育厅、经济和......

山科大探索工科人才培养:让学生去生产一线“读研”

清晨,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胜利煤矿的员工宿舍,山东科技大学能源学院采矿工程专业研究生李鑫鹏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做准备,赶在8点前下煤井安装监测仪器。四个半月前,李鑫鹏加入学校“惟真之光”工程师小队......

选培2977名青年科技人才,新星计划30年硕果累累

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以下简称新星计划)是1993年经市政府批准设立,以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科技骨干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计划。30年来,已选拔培养30批2977名青年科技人才......

天津发布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开发目录

记者12月8日从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天津市人社局)获悉,为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实施、优化天津人才发展环境、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天津市人社局发布了《天津市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开发目录(202......

人才蓝皮书报告:在基础科学学科,战略科学家分布较为平衡

10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人才蓝皮书:中国创新人才发展报告(2023):科技创新人才与创新高地建设》。该书围绕“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高地建设”规律和路径深入研究,为加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