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03 15:37 原文链接: 另辟“赛道”制乙醇

  乙醇,俗称酒精,既是重要的基础化学品,也是世界公认的清洁燃料。全球66%的乙醇被添加到汽油中,用作燃料乙醇,大幅减少了污染物排放。

  然而,我国使用乙醇汽油却相对较少。说起个中原因,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所长刘中民院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关键在于需求大,乙醇产量根本不够。”

  过去,乙醇生产主要以粮食为原料,但这会造成与人争粮、与粮争地的问题。粮食安全是国家头等大事,该技术路径并不适合在我国大范围推广。

  为了让乙醇生产与粮食脱钩,刘中民团队一直在化石能源制乙醇的方向上攻关。经过十多年努力,他们终于成功开辟出煤基乙醇的新“赛道”。

  过不了“经济关”

  我国化石能源资源储量中,煤炭占比达95%。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基乙醇成套技术,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刘中民团队对此有清醒的认识。

  煤制乙醇,虽然方向明确,但团队成员、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朱文良坦言,“不是大家不想做,而是这件事情实在不好做。”多年来,这条“赛道”上聚集了来自全球诸多国家的竞争者,却都止步于研究开发阶段,未能实现工业化。

  传统的煤制乙醇技术路线有两条:一是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乙醇,二是煤经乙酸制乙醇。

  “这两条路都荆棘密布,离实际应用比较远。”刘中民说。

  煤经合成气直接制乙醇是个世界性难题,主要因为需要用到贵金属催化剂铑。

  “这条技术路线不仅产量很低,还会造成设备腐蚀,生产成本太高,不具有经济可行性,无法实现工业化。”刘中民解释。

  煤经乙酸制乙醇的技术路线也过不了“经济关”。

  “乙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生产装置需要用到昂贵的抗腐蚀材料,导致生产装置的投资特别大。”刘中民说,更重要的是,这条技术路线也要使用贵金属催化剂,“企业要算经济账,不太愿意投入。”

  扫除催化剂“拦路虎”

  两条传统的技术路线都走不通,怎么办?只能另辟“赛道”!

  2010年10月,刘中民研究团队在一条全新的“赛道”上,正式开展煤制乙醇技术攻坚。

  “这条新‘赛道’以煤基合成气为原料,经甲醇、二甲醚羰基化、加氢合成乙醇。”在刘中民看来,这条路线最有希望实现煤经合成气制乙醇,同时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然而,“这条技术路线并不好走,催化剂活性低、稳定性差,是很大的‘拦路虎’。”朱文良说。

  为找出合适的有工业应用价值的二甲醚羰基化催化剂,研究人员进行了多年艰辛探索。

  2010年至2012年,朱文良和研究团队成员做了大量催化剂研究和筛选试验,但始终没有突破,催化剂的寿命一直停留在几十个小时。

  “在这个阶段,要筛选大批催化剂,每种至少开展10个试验,在不同的温度、配比、压力等条件下,一个个试。”团队成员刘红超至今难忘这段最煎熬的日子——明明很努力,但一直看不到突破的希望。特别是有一次,试验快做完时,突然因为打雷停电了,数据丢失,只能从头再来。

  研究没有突破,沮丧也在所难免。回忆起那段时间,朱文良说,睡不着觉是常有的事。但庆幸的是,“那时我们都是年轻人,大家劲往一处使,没有一个人放弃”。

  2013年初,团队成员终于看到了期盼已久的曙光。新开发出的催化剂稳定性较好,寿命达到900小时,已经到了技术突破的临界点。

  接下来,催化剂寿命被不断延长:1150小时,6400小时,16000小时……催化剂的难关总算过去了。

  在争吵中加深理解

  在提高催化剂寿命的同时,试验规模也在扩大。

  中试是一个承上启下、把实验室成果往工业化应用的过程,催化剂填装量从1克变成100克,放大了100倍。

  “放大过程中,每个条件都会影响试验的运行结果,直接关系到试验的成功与否。”朱文良介绍,中试不同于实验室的小试研究,大家都没干过,“加上开始的试运行,共失败了4次,当时压力真的很大。”

  没有啃不下来的“硬骨头”,没有闯不过去的“火焰山”。

  “每次失败后,我们都会复盘,分析到底是哪个地方出现问题,应该如何避免,还有什么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下一次试验该如何优化。”朱文良说,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复盘的过程中,团队成员经常发生争论,“但回头看,吵的过程也是加深理解、认清规律的过程。”

  与争论相伴的,是常态化地加班讨论试验方案。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1月11日,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全球首套10万吨/年煤基乙醇工业示范项目打通全流程,生产出合格无水乙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最近,全球首套20万吨/年焦炉煤气制乙醇项目已成功投产。刘中民团队在煤基乙醇这条新“赛道”上奋力奔跑,跑出了新动能新优势!

相关文章

全球最大乙醇项目开车一次成功

据陕西建工消息,近日,北油工程公司总承包的安徽碳鑫科技有限公司甲醇综合利用项目60万吨/年乙醇联合装置实现一次性打通全流程并产出合格乙醇产品。该项目位于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是目前建成的......

目前全球规模最大乙醇生产装置启动试生产

2023年12月28日,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60万吨/年乙醇生产装置启动试生产,产出合格无水乙醇。该装置依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低碳催化与工程研究部刘中民院士团队和延长石油集团公司合作共同开发的......

每年60万吨的生产实力新乙醇生产装置强在哪里?

乙醇,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酒精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品,依据纯度以及生产工艺的不同,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化工等领域,是油漆、化妆品、农药、橡胶等产品的重要原材料。而除了本身的原料价值外,乙醇对于下游市场的影......

全球规模最大|我国成功建设年产量60万吨的乙醇生产装置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基于我国自主技术建设的年产量达60万吨的乙醇生产装置12月28日启动试生产,该装置以焦炉煤气为原料,成功产出合格无水乙醇。这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乙醇工业生产装置。该装置依托中国科......

刘中民院士:煤基乙醇技术实现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

12月28日,全球规模最大的乙醇生产装置在安徽淮北启动试生产,每年可产出无水乙醇60万吨,开创了一条煤炭清洁高效低碳利用的新路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中民院士团队从2010年起,提出了以合成......

全球首台生物质乙醇重整制氢技术及装备通过验收、鉴定

10月16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研发的全球首台(套)200Nm3/h生物质乙醇重整制氢项目验收、鉴定会在京召开。该项目由国投生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总体负责,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承担生......

我国科研团队实现二氧化碳一步合成乙醇

从江南大学获悉,该校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刘小浩教授团队经过持续5年攻关,通过采用结构封装法,构筑双钯位点-纳米“蓄水”膜反应器,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在温和条件下连续流一步近100%转化为乙醇,相关......

JInfectDis:吸入低浓度的乙醇蒸汽有望治疗甲流感染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吸入低浓度的乙醇蒸汽可以使小鼠体内的甲型流感病毒失效,而不会产生有害的副作用。他们认为这也可能治疗类似的病毒,如导致COVID-19的冠状病毒......

另辟“赛道”制乙醇

乙醇,俗称酒精,既是重要的基础化学品,也是世界公认的清洁燃料。全球66%的乙醇被添加到汽油中,用作燃料乙醇,大幅减少了污染物排放。然而,我国使用乙醇汽油却相对较少。说起个中原因,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所长刘......

陈勇团队提出电化学重整废弃塑料PET制备乙醇酸

将废弃的PET塑料通过化学手段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是解决当前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之一。电化学氧化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策略,可在温和条件下将废弃PET衍生的乙二醇转化为高值化学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