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0 17:07 原文链接: 四年时光不虚度,大学生应该怎样做

  金秋九月,新的学年已然开始,又有一批大一新生在校园中憧憬着未来4年的学习和生活。

  2023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29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大部分学生都得偿所愿,升入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

  在过去的12年间,笔者一直从事大学生发展咨询工作。在近400场相关主题讲座,以及1900余人次一对一学业发展咨询中,笔者发现大学新生的困惑主要集中在诸如怎样找到热爱的专业和方向,大学生活怎样才能有意义、有内涵,如何平衡好学业、课外活动以及爱情之间的关系等几个方面。

  发现独特自我,探寻适合领域

  在咨询工作中,笔者曾遇到过一名来自某偏远省份的大二学生。作为家族中的首位大学生,并不了解相关专业情况的他,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听信亲戚“学工程会有饭吃”的建议,选择了工程专业。但他苦学到大二仍对自己的专业毫无兴趣, 并直言没有选择最钟意和自认为最有意义的专业,是“一件令我耿耿于怀,甚至很沮丧的事,使我寝食难安,甚或无所适从,萎靡不振”。

  由于专业不合自身志趣,他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成绩也不好。他很想改变,却又不知自己适合什么专业,更担心自身学习能力不够,不能转到适合的专业领域。

  后来,笔者帮他做了学习兴趣评测,并让其根据评测结果,充分了解可能匹配其兴趣与价值观的中文、哲学和社会学专业。最终,他发现自己和中文学科适配度最高。笔者也惊讶地发现,他创作了60多首古诗词和文言作品。

  基于此,笔者鼓励其试着向人文学院教授申请转换专业。最终,才华和志趣获得一致认可的他,成功转换到了中文专业。一年后,他所有的课程都是满分,其古文作品集也准备申请出版。

  如该同学一样,有些学生由于一心只想考“好大学”,并没有时间和精力探索感兴趣的专业领域,思考“我是谁”这个问题。但这恰是青年个体发展维度中最核心的矛盾,发展心理学中称之为“自我认同”的形成。

  因此,假如你正困惑于对什么感兴趣、要过何种有意义的大学和人生、何种专业适合自身个性,说明你正走在内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这个过程并非一蹴而就,你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兴趣与能力评测等方式认识真实的自我;也可以通过选修不同专业领域的课程、阅读相关书籍等方式,充分了解自身可能感兴趣的专业究竟有何特点、你是否能学好。

  历经新人新事,激发未知潜能

  当大学生充分认识自我、了解专业后,难免会产生不知如何调和的内在冲突矛盾,比如对感兴趣的专业或职业,自己却没有经验积累,或没有核心竞争力。

  曾经有向笔者咨询的学生,很清楚自己想成为一名大学教师。然而,她并没有与教育学相关的理论知识背景,也缺乏教育教学的实践。而且,想在高校求职成功,需要有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但她却没有令人信服的研究经历和成果。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让她想放弃成为大学教师的理想。用她的话说,“我有时雄心壮志一来,就想做出点成就,让世界因我有所改变。但有时又觉得很难,想躺平算了,过点轻松日子。思来想去,犹豫不决”。

  对此,笔者和她分析了在当下学习环境中,如何利用教育学辅修专业、支教社团的教学实践等机会,积累其教学研究经验。大四时,也可以利用保研、考研等机会,让自己拥有大学教师应具备的学术研究能力。笔者还鼓励她尝试新的经历,如国内外实习、实践等。

  此后,该生通过几年历练,毕业时终于获得了在高校工作的机会。

  毕业时,该学生在给我的信中写道:“刚入校时,我很高兴,但也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我内心所喜欢的事业能实现吗?我的未来到底会在哪里?我感觉当时的我被困住了……当我看到您列出一条条我可以行动的方向时,我感觉自己是一个探险者,前路或许会有荆棘和迷雾,但我不再是赤手空拳,而是拥有了探险路上的装备……”

  通过这个故事,笔者想邀请更多大学生勇敢地在行动中结识新友人、体验新经验、发展未知潜能,成为梦想中的德才兼备之人。我国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在《答顾东桥书》中云:“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在知行合一的过程中,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沟壑也将在你的内在世界里逐渐弥合。

  规划大学学业,度过愉快生活

  走在知行合一的路上,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何平衡学业、课外活动、爱好、爱情、家庭等更现实、具体的问题。

  初进大学,学生在充满好奇的同时,也会面临较大的学业压力。此时,可以把梦想拆解成每个学年、学期,甚至每周的小目标,这样就更易实现。

  对此,笔者所在的清华学习发展中心总结出大学每学年的建议任务——

  大学第一学年最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大一课程多为基础课,为更深层的学习做铺垫,所以要带着积极态度上课,保证出席率和上课质量。同时,大学有各种课程可以选择,要根据兴趣和适应情况合理选课。当然,如果发现有课程不适合自己,要在期中退课。学习中要多思考,多提问。

  在大一,学生可以培养专业兴趣,尝试初步了解本专业的基本情况及相关子方向。

  除了学业适应,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会让你大学生活更幸福。主动交朋友,不限于同班同学、舍友,公选课、社团、校园活动等都是认识新朋友的机会。加入一个团体,以相同兴趣和价值观为依托,结识可以给你建议的人,如学长、学姐、老师等。

  大学不仅有专业学习,还有很多事情能充实生活,提升综合素质。比如,参加一些社团组织、做志愿活动、做兼职等。大学有很多机会提升自身领导力,比如申请院系社会工作岗位、勤工助学岗位、在班集体担任班干部。

  在大二,大部分学生已掌握了学习方法与节奏。此时,可以继续通过选课、辅修学位与课程证书项目,形成跨学科专业知识背景,寻找自身热爱的专业领域。通过参加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科创比赛等方式,探索科研的机制,提升学术研究能力。

  进入大三,学生们可以朝自己的目标方向努力。如果打算国内深造,可开始了解相关导师及研究方向的信息;如果打算国外深造,可以开始准备申请材料、英语考试等;如果打算工作,可以开始了解相关工作单位的情况、进行实习等。在科研方面,应进一步进行专业探索,深度参与SRT,锻炼自己的科研能力。在学业、科研之外,学生可以利用学校的艺术教育资源,在提升艺术修养综合素质的同时,放松身心,拥抱多彩的生活。

  进入毕业阶段,大家会走向不同的未来。最后一年的学习,尤其毕业设计是阶段性的学习总结,是大家可以充分发挥创造性、贡献社会的环节。

  提升专业能力,提供优质学业指导

  如何充实地度过大学4年,这个问题并不仅仅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对于高校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何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学业规划指导?这是国内外一流高校共同的关切。在美国,几乎所有大学和学院都会聘请专门的学业指导师,帮助学生规划学业。近10年来,英国、荷兰、希腊等欧洲国家,以及澳大利亚、日本、韩国、阿联酋等国的高等教育机构也纷纷设置专门机构,指导大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

  我国于1979年成立了全国性的学业咨询协会,用以提高专职或兼职学业咨询师指导大学生学业规划的能力。过去10年,国内各大高校纷纷设立了专门的机构或者部门开展大学生学业指导。

  2019年,教育部印发文件,明确提出建立健全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度,安排符合条件的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和学业生涯规划。2021年教育部出台《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无论是第一类评估还是第二类评估,都将学校是否开展“学生发展和学业指导”工作作为重要的评估指标。

  这意味着我国所有大学在本科教育过程中都要为学生提供有质量的学业规划指导。然而在现实中,许多高校管理者、学业导师和思想政治辅导员仍遇到诸多工作上的挑战。

  由于学业指导在中国大学是应学生需求而生的实践新形态,在与笔者所在机构交流时,国内高校的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包括是否有必要建立校级机构学业指导中心、如何激发学校院系自主开展学业指导工作、校级层面工作起步期应如何提高队伍专业能力等。

  直接指导学生的导师、班主任和辅导员则会面临更多与指导效果有关的挑战。他们关注学业咨询、心理咨询与职业咨询的区别,学业指导中常用的理论工具和方法,学业问题是否有可参考的标准指导流程等问题。

  这些实践者的问题折射出他们对于学业指导专业能力提升的期待。因此,笔者建议高校的教育管理者不仅要将资源投入到学业指导工作室等硬件设施的建设上,还要投入到对实际开展学业指导工作的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支持上,比如参加国内外的学业指导研讨会、向国内外同行学习等。

  此外,还应鼓励我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者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业指导核心理论知识与方法论,开展学生学习规律的理论研究,从而提高学业指导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作者系清华大学学生学习与发展指导中心副主任)

相关文章

四年时光不虚度,大学生应该怎样做

金秋九月,新的学年已然开始,又有一批大一新生在校园中憧憬着未来4年的学习和生活。2023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为1291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大部分学生都得偿所愿,升入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大学。在过......

多地大学生临近毕业被同一企业解约,人社局回应

一通电话,让即将毕业的广西大学生张臣“失业”了。5月24日,张臣参加硕士研究生毕业答辩的前一天,他接到中创新航人力资源部的电话通知,“因业务调整,需要与你解约”。几天后,他收到了中创新航赔付的3000......

大学生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随着高考的到来,高三学子已在憧憬脱离忙碌的学习,拥抱大学“轻松”“自由”的生活;与此同时,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也在思考:“大学四年,我收获了什么?”事实上,很多人脑海中轻松、自由的大学生活早已被“证伪”。......

祝贺!北大冠军,中国科大亚军!

5月10日,第十届世界大学生超级计算机竞赛总决赛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落下帷幕。 在持续五天的总决赛中,北京大学夺取大赛总冠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名列亚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得ePrize计算挑战......

中国学生经过大学学习后,批判性思维和学术技能均退步

思维能力和学术技能水平均出现了下降。在这项针对俄罗斯、中国、印度和美国等多国工科学生学业表现的大规模研究中,研究人员首次跟踪统计了计算机科学和电子工程两个专业学生在物理、数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进......

“公务员课程”进大学,是教大学生考公吗?

近日,西南大学因开设公务员相关专业引发热议。校方介绍,该专业为“公务能力与公务员文化素养”微专业,是教授公务员和行政事业公务人员公开遴选所需核心知识的应用型专业。这个专业教什么?会让公考竞争更激烈吗?......

大学生打螺钉,有何不可?

最近,一张招聘洗碗工的海报出现在河南某一本大学校招现场,瞬间引发了热议,以至于诸如“大学生人才资源浪费”“大学学历贬值”等观点甚嚣尘上。事实上,此类新闻如同前几年“清北”硕博入职杭州街道办一样,其背后......

挑战杯·元宇宙空间站:四个“第一”点亮赛场

3月17日至19日,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决赛在北京理工大学良乡校区举行。 “挑战杯”创新创业成果展现场北京理工大学供图赛事期间,北理工举办了“挑战杯”创新创业成果展,......

聚焦急需紧缺推动大学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编者按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受到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和新冠疫情的叠加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错综复杂,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需要得到各方高度重视。大学生高......

第十二届上海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举行

12月17日,第十二届上海市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在上海交通大学张江高等研究院成功举办。本次比赛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创新中心承办,上海市高等教育学会工程实践教学专业委员会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