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07-16 14:11 原文链接: 基因修饰让玉米无壳且美味

   科学家表示,今天的玉米之所以长成现在的样子是因为该作物的基因发生了一种小变化。大约在距今9000年前,墨西哥人利用野生墨西哥类蜀黍培育出了玉米,那时的玉米粒被一层坚硬的外壳包裹着,使其不适宜人类食用。数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在研究野生苞谷如何生长成现在人们食用的玉米。

  现在,一项遗传学领域的新研究进一步对比了玉米和墨西哥类蜀黍的特征,研究发现在随后数千年内发生的一种DNA基础交换——即通过tga1基因的C—G序列的基础交换产生了柔软的、裸露在外的玉米粒。这项研究发现表明了古代作物驯化者如何通过人工选育对作物遗传基因作出小幅改变,从而让玉米进化成人们今天所熟悉的样子。

相关文章

全国玉米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协作平台建立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和齐鲁师范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玉米功能基因组学术研讨会在海南三亚召开。会议旨在通过创新共享玉米EMS突变体库种质材料,搭建全国玉米功能基因组研究协......

农科院生物所搭建全国玉米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协作平台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和齐鲁师范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玉米功能基因组学术研讨会在海南三亚召开。会议旨在通过创新共享玉米EMS突变体库种质材料,搭建全国玉米功能基因组研究协......

植物中首个多物种参考面板的综合数据库构建成功

11月2日,华中农业大学信息学院生物信息团队在《核酸研究》发表研究成果,通过收集包括水稻,玉米、小麦、油菜和棉花等12个重要农作物的遗传变异信息,构建了植物中首个多物种的高质量遗传参考变异库,为植物遗......

新研究构建出小麦属全基因组遗传变异图谱

小麦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作物之一,它起源于新月沃地一个狭小的核心区域,一万年间,从地区性的野生植物迅速转变成为全球种植面积最广的作物之一,在多种多样的环境下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然而,小......

玉米育种:走向专业与精准

  玉米,是全世界种植范围最广、总产量最高、用途最多的作物,也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如何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玉米的价值,让它扛起万亿级产业?10月20日,首届中国玉米产业链大会在北京举......

我国玉米亩产纪录第七次被刷新

 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我国“藏粮于技”科研任务在这天带来一个好消息。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获悉,农业农村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织专家日前对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栽培与生理创新团队的玉米......

李平华团队开发出高通量研究玉米基因位点新技术

李平华(左二)和研究生查看模式植物长势山东农大供图10月9日,《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李平华等中外科学家合作研究成果。他们探索出高通量研究玉米转录因子调控位点的新技术,利用大规模......

农科院团队创制出玉米密植高产绿色生产新技术体系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个科研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创制出玉米密植高产潜力挖掘、机械粒收与全程机械化生产、水肥一体化资源高效利用、地膜替代等关键技术,并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这是记者日前从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

《科学》封面报道人类遗传学新纪元,15篇论文齐亮相!

20年前,当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测序后,不少科学家曾自信地认为,人类将很快搞清基因组中蕴藏的秘密,找到不同疾病背后的根源。然而很快,他们意识到自己错了。人不仅是基因的产物,更是基因调节的产物。如果将人类......

如何评估膳食与遗传交互作用对血液胆固醇影响

这项研究首次揭示了由多个胆固醇易感基因位点组成的胆固醇遗传风险评分(Geneticriskscore,GRS)与膳食胆固醇的交互作用对血液胆固醇水平的影响。林旭研究组在膳食与遗传交互作用对血液胆固醇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