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8-25 09:15 原文链接: 基因治疗的方法(一)

   1.基因转移方法

  (1)特异正常基因的分离与克隆:应用重组DNA和分子克隆技术结合基因定位研究成果,已有不少基因并将会有更多人类基因被分离和克隆,这是基因治疗的前提,在当代分子生物技术条件下,一般来说,只要有基因探针和准确的基因定位,任何基因都可被克隆。除此,现在既可人工合成DNA探针,还可用DNA合成仪在体外人工合成基因,这些都是在基因治疗前,分离克隆特异基因的有利条件。

  (2)外源基因的转移:基因转移(gene transfer)是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胞内,其转移方法较多,常用的要有下列几类:

  1)化学法:将正常基因DNA(及其拷贝)与带电荷物质和磷酸钙、DEAE-葡萄糖或与若干脂类混合,形成沉淀的DNA微细颗粒,直接倾入培养基中与细胞接触,由于钙离子有促进DNA透过细胞有作用,某些化合物可扰乱细胞膜,故可将DNA输入细胞内,并整合于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在适当的条件下,整合基因得以表达,细胞亦可传代。这种方法简单,但效率极低,一般1000-100000个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可结合导入的外源基因。要达到治疗目的,就需要从病人获得大量所需的受体细胞。当然,可以通过选择培养的方法来提高转化率。

  2)物理法:包括电穿孔法和直接显微注射法。

  ①电穿孔法:电穿孔法(electroporotion)是将细胞置于高压脉冲电场中,通过电击使细胞产生可逆性的穿孔,周围基质中的DNA可渗进细胞,但有时也会使细胞受到严重损伤。

  ②显微注射法:显微注射(microinjection)是在显微镜直视下,向细胞核内直接注射外源基因,这种方法应是有效的。但一次只能注射一个细胞,工作耗力费时。此法用于生殖细胞时,有效率可达10%。直接用于体细胞却很困难。在动物实验中,应用这种方法将目的基因注入生殖细胞,使之表达而传代,这样的动物就称为转基因动物,目前成功使用得较多的是转基因小鼠(transgenic mice),它可作为繁殖大量后代的疾病动物模型。

  ③脂质体法:脂质体(liposome)法是应用人工脂质体包装外源基因,再与靶细胞融合,或直接注入病灶组织,使之表达。

  3)同源重组法: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是将外源基因定位导入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在该座位因有同源序列,通过单一或双交换,新基因片段替换有缺陷的片段,达到修正缺陷基因的目的。如在新基因片段旁组装一Neo基因,则在同源重组后,因有Neo基因,可在含有新霉素(neomycin)的培养基中生长,从而使未插入新基因片段的细胞死亡。对于体细胞基因治疗,体外培养细胞的时间不能过长,筛选量大,故在临床上应用也受限制难以进行。今后如能改进技术,提高重组率,这种定点修正基因的方法仍是有前景的。

  4)病毒介导基因转移:前述的化学和物理方法都是通过传染方式基因转移。病毒介导基因转移(viral mediated gene transfer)是通过转换方式完成基因转移,即以病毒为载体(vector),将外源目的基因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将其组装于病毒上,让这种重组病毒去感染受体宿主细胞,这种病毒称为病毒运载体(viral vector)。目前应用的有两种病毒介导基因转移方法。医学全在线www.med126.com

  ①反转录病毒载体:反转录病毒虽是RNA病毒,但有反转录酶,可使RNA转录为DNA,再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反转录病毒载体有以下的优点首先是具有穿透细胞的能力,可使近100%的受体细胞被感染,转化细胞效率高;其次,它能感染广谱动物物种和细胞类型而无严格的组织特异性;再者随机整俣的病毒可长期存留,一般无害于细胞,但也存在缺点:这种载体只能把其DNA整合到能旺盛分裂细胞的染色体,而不适合于那些不能正常分裂的细胞,如神经元。最严重的问题是由于病毒自身含有病毒蛋白及癌基因,就有使宿主细胞感染病毒和致癌的危险性。因此,人们有目的地将病毒基因及其癌基因除去,仅留它们的外壳蛋白,以保留其穿透细胞的功能,试图避免上述缺点。这种改造后的病毒称为缺陷型病毒(defective virus)。这样的病毒中的反转录酶可将RNA转化为DNA,有助于该DNA顺利进入宿主细胞的基因组,而该病毒则死亡。由于病毒整合基因组是随机的,所以还是可能激活细胞的原癌基因,以及因随机插入发生插入突变。

  在反转录病毒载体中,最常用于人类的是莫洛尼(Mooney)鼠白血病病毒(murine leukemia virus;Mo-MLV),其人工构建的结构如图14-1。

  ②DNA病毒介导载体(DNA viral mekiated vector):DNA病毒包括腺病毒、SV40、牛乳头瘤病毒、疱疹病毒等,一般认为这类病毒难于改造成缺陷型病毒,实用意义不大,但

  LTR:长末端重复序列,内含启动子、增强子及有关调节顺序;gag:病毒核心抗原基因;
  env:病毒外壳蛋白基因;pol:反转录酶基因


相关文章

专家:血友病的基因治疗将成趋势

4月17日是第36个世界血友病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栓止血诊疗中心主任杨仁池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血友病的疗法中,基因治疗将成为一种趋势。血友病,一种遗......

《柳叶刀》:复旦团队发布国际首个耳聋基因治疗临床数据,成功恢复患者听力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舒易来、李华伟、王武庆,哈佛大学医学院陈正一、东南大学柴人杰等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TheLancet)上发表了题为:AAV1-hOTOFgenetherapyfor......

全球首个|柳叶刀刊发复旦团队成果这类遗传性疾病将根治

大约60%的先天性耳聋与遗传因素有关。然而,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特定的药物可以治疗这种类型的耳聋。2024年1月25日,全球顶级医学期刊《柳叶刀》正刊(TheLancet,影响因子:169)以长文形式发表......

基因治疗创造奇迹!11岁儿童先天性耳聋治愈,重获新声

先天性耳聋对家庭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然而,最近传来了好消息,一位男童,在沉默无声的世界度过了11年,接受了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的基因治疗,最终恢复听力,听到了来自外界的各种声音。尽管由于错失最佳语言关键期......

美国FDA获批在即!CRISPR能否改写医药业历史?

全球首款CRISPR基因编辑疗法获FDA批准在即,或将掀开新篇章,颠覆整个医学界并带来新的投资机会。据媒体周六报道,美国福泰制药(VertexPharmaceuticals)与瑞士CRISPRTher......

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发现188个新型CRISPR连接基因模块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日在数十亿个蛋白质序列中发现了188个罕见且以前未知的CRISPR连接基因模块,其中包括新的VII型CRISPR-Cas系统。这一新发现为利用CRISP......

丁宝全课题组在DNA纳米机器递送基因编辑系统进行靶向基因治疗获新进展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丁宝全研究员课题组在利用DNA纳米机器递送基因编辑系统进行靶向基因治疗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ADNAOrigami-BasedGeneEditingSystemforEff......

历史性时刻到来!全球首个CRISPR基因编辑疗法获批上市

自11月16日至发稿时间,瑞士基因编辑公司CRISPRTherapeutics股价股价持续上涨,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原因是CRISPR/Cas9基因编辑疗法Casgevy(exagamglogene......

一文带你了解基因编辑行业的竞争现状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在生物体内对基因进行编辑和修改的技术,其应用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医学、农业、生物技术等领域。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始涉足这一领域,竞争也日趋激烈。本......

Exacel疗法通过FDA大考,基因编辑疗法前景可期

2012年,CRISPR基因编辑横空出世。当时,所有人都觉得这将会是生物科技领域最强大的工具之一,然而,在疗效与安全性问题的双重困扰下,CRISPR基因编辑exa-cel疗法在临床中运用步履维艰。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