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9-27 09:51 原文链接: 我国科学家在云南发现初始全颌鱼化石


经过扫描获取数据获得的还原图片与古鱼化石对比(9月24日摄)。

  《自然》杂志9月25日对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及其团队的新发现进行在线报道,朱敏和他领导的国际古生物学家团队在早期脊椎动物演化方面取得进展,新发现将填补盾皮鱼纲和硬骨鱼纲两大类群之间的“缺失环节”。

  朱敏等人在中国云南省古老的志留纪地层中发现了一条保存完好的古鱼,并将其命名为“初始全颌鱼”。这条鱼虽然在其他方面都保持着盾皮鱼纲,即最原始的有颌脊椎动物的身体形态,但却已经演化出硬骨鱼纲亦称硬骨脊椎动物的典型颌部结构或面部特征。

  朱敏介绍,这一化石新发现介于这两大类群之间的“缺失环节”。它在演化生物学上的重要意义,类似于始祖鸟、游走鲸和南方古猿等“过渡化石”。这也是人类颜面部骨骼在演化史上的首次同时登场,因此科学家通俗地将这一发现称为“古鱼展新脸”。

  据了解,从演化的角度来看,人类属于硬骨鱼纲的一员,人类的头面部骨骼,如上颌骨和下颌骨,在早期硬骨鱼那里都可以找到。全颌鱼化石的发现在盾皮鱼类和硬骨鱼类之间架起了直接的桥梁,使得包括上颌骨和下颌骨等颌部骨骼在内的人类脸部骨骼冲出硬骨鱼类的范畴,更进一步追溯到全颌鱼那里。

相关文章

5亿年化石可能改写脊椎动物起源

在7月6日发表于《自然-通讯》的一篇论文中,美国哈佛大学古生物学家KarmaNanglu与合著者报告说,一块保存完好的5亿年前的化石与今天一些被囊动物非常相似,即用两根虹吸管过滤水中的有机颗粒,复杂的......

粪化石研究揭示化石埋藏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领衔的一项研究对产出于南京汤山驼子洞早更新世的粪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揭示了这类特殊类型化石材料的全新埋藏模式,为进一步理解地质历史时期特异埋藏化石库的形成过程,特别......

古老的剑齿捕食者揭示了大灭绝事件的真相

25.2亿年前,地球经历了一次毁灭性的大灭绝,以至于它被称为"大灭绝"。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引发了灾难性的气候变化,每10个物种中就有9个永远消失,最终为恐龙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但是,大......

古鱼兄弟失散4.38亿年被发现相距不到200公里

中新网北京5月10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团队在江西九江武宁地区约4.38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地层中,最新研究发现真盔甲鱼类新属种化石并将其命名为“九江......

古鱼兄弟失散4.38亿年被发现相距不到200公里

中新网北京5月10日电(记者孙自法)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团队在江西九江武宁地区约4.38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地层中,最新研究发现真盔甲鱼类新属种化石并将其命名为“九江......

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首次超过50%

据首届电力行业科技创新大会27日消息,至一季度末,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首次超过50%,达到50.5%,标志着电力行业“双碳”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截至3月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6.2亿千瓦,位......

最新发现!我国已知最古老的淡水节肢动物

动物登陆是生命演化过程中的革命性事件之一。节肢动物作为后生动物的重要代表之一,在志留纪之前均生活在海洋环境或海陆过渡相的环境。分子生物钟证据显示,在寒武纪-奥陶纪时期节肢动物可能已脱离海洋登上陆地,甚......

超新星也可能影响地球上的生命多样性

化石记录已被广泛研究,揭示了整个地质历史中生命形式多样性的重大变化。进化生物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是确定导致这些波动的过程。新的研究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附近超新星数量的波动与过去5亿年来海洋物种的生物......

我国西北地区发现侏罗纪被子植物化石

作为当前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个植物类群,被子植物备受植物学家关注。上百年来,植物学家们对被子植物的研究从未停止,但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早期演化历史仍是植物学家面临的难解之题。众多古植物学家一直在寻找最早的......

国外发现新的早白垩纪被子植物化石

由葡萄牙、丹麦、美国等国家科研人员组成的联合团队,近日在葡萄牙托雷斯韦德拉什地区发现白垩纪早期被子植物化石群。被子植物是当今世界植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适应性最强的类群。全世界已知被子植物共约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