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2-21 14:38 原文链接: 我国自主研制的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在南极投入运行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下简称“中科大”)获悉,由该校近代物理系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王坚带领的团队及其合作者共同研制的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目前已在南极投入运行。

  据了解,王坚团队联合该校天文系副教授朱青峰以及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天文学研究室,从2015年12月就开展了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的研制工作,并根据不同红外探测器的特点,进行了多个版本的设计和测试,解决了微弱信号探测、高增益灵敏放大、暗流及背景噪声抑制等关键技术,首先在2016年基于锑化铟(InSb)探测器完成了J,H,K波段的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并完成了实验室楼顶测试,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的仪器杂志《科学仪器评论》上。

  根据铟镓砷(InGaAs)探测器在J,H,K波段上的探测优势,研究团队在2017年基于InGaAs探测器完成了面向南极的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的研制,并于2017年7月在西藏阿里观测站进行了试观测,获得首批阿里的近红外天光背景数据。

  在此基础上,2018年,研究团队针对南极极低温度、高海拔、低气压、电力困难等极端条件,对近红外天光背景测量仪的光学、低噪声读出电子学、结构和电控、自动观测等进行了相应改进,并于2018年11月随“雪龙”号科考船前往南极,2019年1月23日在南极昆仑站安装成功并投入运行。


相关文章

近红外光谱在化工行业应用的新进展”线上技术讲座通知

为响应科技部、中国科协等各部委“科技服务团”的各项工作安排,提高广大科学技术人员近红外光谱分析应用技术水平,掌握前沿行业信息、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近红外光谱技术服务平台拟定于2023年11月9日举......

我所实现低毒性量子点近红外上转换与太阳光合成

近日,我所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1121组)吴凯丰研究员团队在量子点光化学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实现了低毒性量子点敏化的近红外光至可见光的上转换,并将该体系与有机光催化融合,实现了高效快速的太阳光合成。红......

新品来袭|独有算法,全新赋能

奥谱天成一直致力于光谱解决方案的应用开发,基于高端光谱仪器国产化的目标,当前已完成拉曼光谱仪、光纤光谱仪、高光谱成像仪和地物光谱仪等产品线的全系列开发,并且已全方位应用于各行各业,“国产引领世界”也是......

新型空穴型透明导电薄膜问世

科技日报讯(记者吴长锋)记者1月25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了解到,该院固体物理研究所功能材料物理与器件研究部和本院等离子所等单位科研人员合作,在空穴型近红外透明导电薄膜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他......

合肥研究院开发出新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作物品质智能感知团队开发出新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研究发现,通过近红外漫反射和漫透射光谱融合,可有效提高作物品质光谱定量分析的精度。相关研究结果已被......

沈阳自动化所高精密测量技术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智能检测与装备研究室IDE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艰苦攻关,创新性提出了高负载大可变量程的大型圆柱度测量新方法,并依此方法研发出大型圆柱度测量仪。圆柱度是精密回......

潜精研思,光前裕后!海洋光学携新型光谱仪参展2021BCEIA

分析测试百科网讯2021年9月27日-29日,第十九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2021)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开幕。海洋光学作为世界领先的光学解决方案提供商,今年是第六次参加BCE......

近红外二区磷光成像新进展

当前,近红外二区(NIR-II,1000-1700nm)荧光成像在生物医学基础研究和肿瘤术中精准切除等临床转化方面展现出应用前景。相较于近红外一区(NIR-I,700-1000nm),近红外二区荧光成......

高分辨近红外光谱揭秘红超巨星参宿四神秘变暗真正原因

参宿四神秘变暗事件曾引发舆论热议,众人纷纷猜测,参宿四即将发生超新星爆发。然而,最新研究却否定了这一猜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对从山东大学威海天文台获得的高分辨率近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

福斯推出ProFoss2在线近红外提高食品和饲料生产效率

2021年2月18日,FOSS宣布推出ProFoss™2,这是一款先进的在线近红外(NIR)分析仪,可帮助食品和农业生产者在黄油、豆粕、肉、新鲜奶酪等产品的生产中充分利用资源。ProFoss™2通过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