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17 15:45 原文链接: 揭示了m6ARNA修饰的新的进化意义

  无义介导的RNA降解(Nonsense-mediated decay, NMD)是真核生物一种重要的mRNA质量控制方式,细胞通过检验终止密码子与最后一个剪接接头的距离是否超过55nt来判断该终止密码子是否为提前终止密码子(Premature Termination Codon, PTC)从而决定是否降解该RNA。因此经典的NMD通路是一种RNA剪接依赖的机制。假基因是一种失去了蛋白编码能力或者表达能力的基因,通常由基因重复产生,基因组上的DNA重复可以形成非加工型假基因,而逆转录形成的基因重复会形成加工型假基因。假基因容易形成截短的蛋白产生细胞毒性,因此假基因的活性通常受到抑制。由于假基因通常含有PTC,因此大量的非加工型假基因可以通过NMD的方式降解。然而,加工型假基因由于缺少内含子而不能通过NMD的机制降解,那么加工型的假基因是否进化出其他的方式来进行降解并不清楚。

  近日,中山大学王金凯教授课题组在Genome Biology杂志发表论文Positive natural selection of N6methyladenosine on the RNAs of processed pseudogenes,揭示加工型假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在达尔文正向选择的驱动下快速积累产生m6A motif 的突变,从而造成加工型假基因的m6A水平显著高于同源的蛋白编码基因,进化出利用m6A降解加工型假基因的方式。这些进化出的m6A位点对于降解加工型假基因防止其通过ceRNA的机制干扰同源蛋白编码基因的表达调控网络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首先通过m6A定量技术m6A-LAIC-seq的数据在人的GM12878和H1细胞中发现假基因尤其是加工型假基因的m6A假基因的程度显著高于同源的蛋白编码基因,同时m6A-seq揭示假基因的m6A位点数目也显著高于同源的蛋白编码基因,提示假基因在进化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的m6A位点。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灵长类的进化过程中,与反义链相比,正义链更容易产生新的m6A motif。被修饰的m6A motif 大多进化上比较年轻,即人特异的m6A motif要多于人和黑猩猩共有的motif,而人、黑猩猩、大猩猩、黄猩猩、小猿和猕猴都共有的m6A motif最少;然而没有被修饰的m6A motif 却呈现出完全相反的模式,即进化上越保守的motif占比越多,而人特异性的motif占比最少,说明这些被修饰的motif是在进化过程中加速形成的。此外,越古老的m6A 位点,在人的细胞中通过m6A-seq计算的m6A peak的强度也越高,说明除了位点的增多,相同位点的m6A程度也在不断提高。

  研究人员进一步通过细胞核质分离的RNA-seq数据发现,高m6A甲基化的加工型假基因相比低甲基化的加工型假基因有更高的核质比,更低的整体表达和细胞质表达。这一现象在敲低m6A甲基转移酶METTL3后的细胞中不能观察到,非加工型的假基因也不具有这样的现象。说明加工型假基因通过m6A促进了其在细胞质中的降解。为了揭示加工型假基因导致胞质降解的意义,研究人员通过千人基因组计划欧洲人群淋巴母细胞系的RNA-seq数据分析发现,m6A高甲基化的加工型假基因在群体中与同源的蛋白编码基因有更低的相关性,提示m6A破坏了假基因和真基因的调控关系,通常假基因能够通过ceRNA的机制吸附调控同源蛋白编码基因的miRNA,从而能够正调控其同源基因。为了证明这种假说,研究人员用实验的方法对DSTNP2和NAP1L4P1这两个加工型假基因进行验证。结果发现,这两个假基因的m6A不仅促进了假基因本身的降解,也促进了其同源的蛋白编码基因的降解并导致其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而DSTNP2的m6A对其蛋白编码基因DSTN的调控作用依赖于miRNA miR-362-5p,其调控DSTN是通过降解DSTNP2从而造成miR-362-5p不能被有效吸附并更多地作用于DSTN从而导致更多的DSTN被miR-362-5p降解。这项工作揭示了m6A RNA修饰的新的进化意义,即通过降解加工型假基因来缓解加工型假基因对同源蛋白编码基因表达调控网络的干扰。

  论文的通讯作者王金凯是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教授,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王金凯教授课题组的两名博士研究生谭利强博士和程维晟博士。


相关文章

首次证明:生物降解塑料在深海中也能被降解

日本6家机构共同宣布,生物降解塑料 (聚乳酸除外)即使在深海也能被微生物分解,这一发现是世界第一次。这些研究机构来自东京大学、海洋研究开发机构、群马大学、产品评价技术基础机构、产业技术综合研......

新药获批上市,阿尔茨海默病离“治愈”还有多远?

今年1月9日,我国继美国、日本之后,正式批准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仑卡奈单抗上市。这款药曾被美国《科学》杂志列为2023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如何攻克阿尔茨海默病一直是医学界的重要课题。据世界卫生组织......

多功能植物小RNA分析工具|一站式小RNA分析及可视化

日,《科学通报》在线发表了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教授夏瑞团队最新研究成果,他们研究开发出一款多功能植物小RNA分析工具——sRNAminer,可便于研究人员进行一站式小RNA分析及可视化。据介绍,植物小......

中国科大:揭示跨膜蛋白SIDT1调控人类核酸摄取的分子机制

RNA干扰是指由双链RNA诱导的基因沉默现象,在细胞发育和抗病毒免疫等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被用作基因功能研究和疾病治疗的遗传工具。RNA干扰现象可在秀丽隐杆线虫全身及其后代中传播,被称为系统性......

研究发现“无中生有”的新基因起源机制

生物体的复杂性是由它们的基因编码的,但这些基因从何而来?据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报道,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研究人员解决了围绕小分子RNA基因(microRNA)起源的悬而未决的问题,并描述了一种创......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发现古菌C/DRNA识别底物新规则

11月30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叶克穷课题组在《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ScienceChinaLifeScience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omplicatedtargetrecogn......

新发现!细菌RNA代谢调控新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张承才团队关于细菌中RNA代谢调控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蓝藻中RNaseE受一个保守蛋白调控》(Aconservedproteininhibitorbri......

化学学院邹鹏课题组利用光催化邻近标记技术揭示应激颗粒转录组动态变化

应激颗粒是在胁迫条件下形成的动态结构,通常认为其中包含翻译被抑制的RNA以及翻译元件,并可在刺激消失后解聚,是细胞内典型的无膜细胞器。在应激颗粒组装的不同阶段,大量RNA分子会被招募至应激颗粒中,对维......

第357期双清论坛“RNA与重大疾病诊疗”在杭州召开

2023年11月21日-2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第357期双清论坛“RNA与重大疾病诊疗”在杭州召开。本次论坛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化学科学部和计划与......

中国科学院全国重点实验室,落户“大零号湾”

11月24日下午,闵行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在闵行区大零号湾科创大厦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此次合作的核心内容是,核糖核酸功能与应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筹)将落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