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0-28 16:18 原文链接: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是自2013年启动以来,在农村司和农村中心的积极推动下,各项目区积极探索,产生出一些盐碱地改良增效的新模式,极大增强了项目区粮食生产支撑能力。为深入凝练项目成果、及时发现实施中的技术及财务问题,部署下一年度工作,2016年10月12-14日,科技部农村司、农村中心组织技术和财务专家在山东滨州、东营对山东项目区进行了任务检查,并且开展了专项经费使用的财务检查和培训。

   山东项目区在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指标的基础上,遵循循环发展、绿色改造的理念,积极培育和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实施的项目运转模式,探索形成了公司+农户+科研单位,产学研一体化协同推进的良好模式。在中轻度盐碱区域创新建立了棉改粮、“粮经饲”和种养加生态循环农业等模式和创新了“一粮一饲”双季玉米种植模式;在重度盐碱区域重点推行了稻田生态种养模式,集成了水稻-甲鱼、水稻-龙虾、水稻-大闸蟹等复合种养技术。目前,山东项目区在德州市、滨河市、东营市等县市累计建立核心区1.2万亩、示范区70多万亩、辐射区150多万亩,实现增产粮食4.3亿公斤,新增产值1.5亿元。

   下一步,项目区将按照专家建议认真做好经验总结,凝练成果;加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合理使用专项经费。大力推进“三区”建设,融合“一二三”产业,带动农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将研究成果尽快落地开花,为粮食产量的提升、产能的储备、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关文章

中科院四代科研人接力为黑土粮仓扎起绿色栅栏

吉林西部是中国苏打盐碱地的集中分布区,长久以来,大风将盐碱向东部搬运,威胁着中部典型黑土区。20多年来,中国科学院四代科研人致力于用科技扎起“绿色栅栏”,守护黑土平原大粮仓的安全。今秋,中国科学院东北......

“种草”黄河口,他们再次向盐碱地宣战

白花花或水汪汪的盐碱地,科学家就在这里展开育种工作受访者供图汽车在山东东营平坦的高速公路上疾驰,玻璃窗外盛夏葱茏的草木和一片片蓄满的水塘向后飞掠而过。记者抛出的一个关于东营长穗偃麦草种植情况的问题打开......

创新种植技术实施5年让羊草覆盖度达80%以上

近日,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项目盐碱地生态治理与高效利用大安示范区模式三“盐碱化草地生产力提升与生态屏障构建模式”在白城市到保镇举行了现场观摩会。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王德利担任现场测产专家组......

国家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

7月17日,国家盐碱地农业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隆重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现武、东营市市长陈必昌、山东省黄三角国家农高区党工委副书记田和友、农业农村部农田建......

中国农业大学胡树文团队表演魔术:盐碱荒地变生态良田

前不久,山东省东营市新户镇种粮户王甲民开垦的一片盐碱地上,冬小麦喜获丰收。王甲民抓起几棵麦穗,搓了两把,手上留下饱满的麦粒,“种地还是要相信科学。”他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王甲民说的“科学”,指的是中国......

专家诊疗:给盐碱地开“中药方”

“盐碱地咋治理?有的是以药治碱,有的是以肥调碱,我们是通过中药微生态技术用嗜盐碱的生物菌‘吃盐’。”王大庆是辽宁一家生物科技公司的业务经理。去年,他们在吉林省大安市红岗子乡,搞了5亩盐碱地做治理试验,......

适盐用盐,以盐治盐|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新进展

开展盐碱地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依托中科院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工程实验室,秉持“适盐用盐,以盐治盐”的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思路,围绕盐......

用“吃盐植物”给盐碱地披上绿衣

1000亩今年春天,科研团队将种植技术无偿提供给克拉玛依一家园林绿化企业,“油城”周边1000亩重盐碱地因此种满了盐地碱蓬。栽种仅仅几个月后,郁郁葱葱的盐地碱蓬就为白色的盐碱地披上一袭绿装。新华社讯(......

研究揭示黄河三角洲特色耐盐植物根际微生物组组装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滩涂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创新团队揭示了黄河三角洲野大豆、田菁和甜高粱等耐盐碱植物根际微生物组组装机制,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微生物对宿主盐碱胁迫的调控作用,为创制并实现新型微生物......

亩产264.8公斤我国科学家在黄三角盐碱地里育出高产大豆

在含盐量可达千分之五,被视为“不毛之地”的盐碱地里种大豆,不仅仅能长得好,还能高产,这是刚刚在黄河三角洲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东营分子设计育种研究中心基地里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