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是自2013年启动以来,在农村司和农村中心的积极推动下,各项目区积极探索,产生出一些盐碱地改良增效的新模式,极大增强了项目区粮食生产支撑能力。为深入凝练项目成果、及时发现实施中的技术及财务问题,部署下一年度工作,2016年10月12-14日,科技部农村司、农村中心组织技术和财务专家在山东滨州、东营对山东项目区进行了任务检查,并且开展了专项经费使用的财务检查和培训。 山东项目区在顺利完成各项任务指标的基础上,遵循循环发展、绿色改造的理念,积极培育和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联合实施的项目运转模式,探索形成了公司+农户+科研单位,产学研一体化协同推进的良好模式。在中轻度盐碱区域创新建立了棉改粮、“粮经饲”和种养加生态循环农业等模式和创新了“一粮一饲”双季玉米种植模式;在重度盐碱区域重点推行了稻田生态种养模式,集成了水稻-甲鱼、水稻-龙虾、水稻-大闸蟹等复合种养技术。目前,山东项目区在德州市、滨河市......阅读全文

山东积极推动“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深度发展

   山东在深入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盐碱地改良增产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为黄三角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以发展绿色智慧农业为核心,以“稳粮增收、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精准扶贫”为目标,按照“因地制宜、顺势而为,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原则,突

“渤海粮仓”项目一期目标如期完成

“项目取得的成绩远超过项目启动之初的任务目标。”日前,渤海粮仓项目一期结题,项目负责人、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小京表示,该项目2017年带动95个县市区3110.9万亩中低产田粮食增产增效,5年累计增粮209.5亿斤。 5年来,科研人员在该项目的支持下,围绕环渤海中低产区扩面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5年推动区域增粮209.5亿斤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是面向国家粮食安全重大需求,由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联合河北、山东、辽宁和天津,针对环渤海低平原4000万亩中低产田、1000万亩盐碱荒地淡水资源匮乏、土壤贫瘠盐碱制约粮食生产问题实施的农业科技示范工程。2013年,科技部设立“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专

传统农业突围,应该把主阵地放在哪

    通过市场手段引入各色高科技和人才团队并不是“盆景”,通过“标本”打造形成模式,会带动更多的本地农业嫁接高科技。  不久前召开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调研座谈会上,山东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得到了来自中央农办的“点赞”。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农业产值多年位居全国第一。但大并不等于强,对

面对石油行业下行压力石油城东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东营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也是黄河三角洲的重要城市。曾经以石油工业为主要支撑的东营,近年来积极转型升级,成为山东省唯一全部纳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城市,在工业、农业领域频频实现突破  过去的5年,因石油而生的山东省东营市,

东营:石油城释放新动力

  东营是我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所在地,也是黄河三角洲的重要城市。曾经以石油工业为主要支撑的东营,近年来积极转型升级,成为山东省唯一全部纳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城市,在工业、农业领域频频实现突破  过去的5年,因石油而生的山东省东营市,面对石油经济长期低迷的

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创纪录的“十一连增”

   2014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创纪录的“十一连增”,总产达到12142亿斤,比上年增加103.2亿斤。粮食连续11年增长,是令人欣慰的,但今后的粮食生产如何保持增长势头?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下,如何依靠科技力量改造中低产田?在确保“第一粮仓”三大平原区粮食生产稳步增长的前提下,如何全面规划,保障

盐碱地改良技术“百家争鸣”

   基于土壤盐碱化问题的全球性,其治理与农业利用技术研发、应用和产业推进被推上了新台阶,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日前,《中国科学报》记者分别前往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参加盐碱地改良技术试验田测产活动后了解到,我国目前已形成诸多如水利工程、生物、农艺、化学等盐碱地改良技术,呈现“百家争鸣”的姿态

大米小麦,也能种在“云”上

  几十公里之外的大田里种着庄稼,在家随手轻点手机,田头垄边各处空气湿度、土壤温度、气压、风向、光照等一目了然;商店货架上信手拿起盒番茄,二维码轻松一扫,除产地信息外,就连施了几次肥都能知道……这些已非臆想,大米小麦,也能种在“云”上,粮食种植全过程尽收眼底。   7月10日,国家863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实现“绿色革命”新突破

  ③杨维才带队对海南陵水育种基地的基础设施改造和提升项目进行验收。   在海南陵水县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农民”,他们戴着草帽耕作在田间地头,皮肤因为日晒雨淋变得黝黑粗糙,表面看与当地人没什么区别。但他们并不是普通的农民,除了种地之外,还从事着分子设计育种的工作。   他们是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实现“绿色革命”新突破

  在海南陵水县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农民”,他们戴着草帽耕作在田间地头,皮肤因为日晒雨淋变得黝黑粗糙,表面看与当地人没什么区别。但他们并不是普通的农民,除了种地之外,还从事着分子设计育种的工作。  他们是来自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以下简称遗传发育所)的科研人员。面对《中国科学报》记者的采访

王德轩:一生小麦情

   中国十八亿亩耕地里有一半以上是旱地,还需要像导师那样,如同黄土高原上的小老汉树,抗旱耐瘠,期望用一片片小的绿叶染绿黄土高原。  爱小麦者爱一生  往年,我的导师王德轩先生在收麦前一般会叫上他仅有的两个硕士研究生——远在石家庄的我和在兰州的师兄柴守玺——两位都是搞小麦抗旱育种的弟子,有机会到陕西

盐碱地长出“神奇小麦” 亩产449公斤创世界纪录

  对“寸草不生”的盐碱地进行改良,使之不但能种小麦,而且亩产创造世界纪录。近日,在“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核心区山东省无棣县,专家对种植在含盐量0.3%左右土地上的千亩小麦示范方进行了实打验收。经测定,平均亩产达449.01公斤,整个万亩实验区平均亩产303.5公斤。这一数字创造了该土壤条件下产粮

中科院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工程实验室获批

  日前,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申请的中科院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工程实验室正式获中科院批准筹建。  为充分挖掘和利用盐碱地资源,加快推进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转化,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基于30年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积累,整合院内外优势研究力量,申请成立了中科院盐碱地资源

盐碱地原土改良技术:创造新土地

  在经过处理的地块上,白蜡树郁郁葱葱(如上图所示)而未处理的土壤,依旧可以看到白花花的盐渍(如下图所示)。盐碱地原土绿化技术较普通的客土置换不但节省成本而且符合绿色、循环、低碳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我是一棵白蜡树,年龄6岁,胸径将近10公分,这不稀罕。但我告诉你我脚下的土地几年前含盐量曾达到3

落实粮食安全新战略 加快科技支撑促进农业现代化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了“以我为主、适度进口、保障产能、科技支撑”粮食安全新战略,这是我国农业发展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也是面向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是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人们不仅要吃饱、还要吃

中科院禹城综合试验站:“决战”黄淮海

  禹城站扎根基层,将科学院与地方结合创造出的模式、技术、经验瞄准国家重大需求,通过基层的实际工作,提出新模式、新技术,最后推动国家和区域的农业发展。  山东禹城县,中科院禹城综合试验站的主楼里,李振声院士书写的“黄淮海精神”五个大字醒目地挂在墙上。  如今,已过耄耋之年的李振声仍坚持身体好的时候就

科技部落实中央一号文件重点推进五项工作

  2月1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科技部副部长张来武介绍了科技部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推进的五项重点工作及农业科技创新的情况,提出要把加强现代农业与村镇建设科技摆在整个科技工作的优先地位,研究农业农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顶层设计,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农村科技创新创业等。

欧阳竹:30年致力于把“荒原”变“沃野”

  诗人西川说,荒凉穷尽了“荒凉”这个词。  中科院禹城试验站站长欧阳竹第一眼见到禹城盐碱地时就是这种感觉:“不能更荒凉”了。  1983年从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毕业的欧阳竹,当时在工作上并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临毕业时认为最理想的工作是能留在广州某个政府部门或科研单位”。然而,事与愿违,身为广东人的

山东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做法和成效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工作时专门召开座谈会,听取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汇报,并在讲话中明确指出,要确保粮食安全,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要保障粮食安全,增强农民致富能力。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一年来,山东省科技系统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重

2018年国家耐盐碱水稻区域试验启动

  记者昨日从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主办的2018年国家耐盐碱水稻区试启动会上获悉,今年该中心耐盐碱水稻区域试验将设置南方沿海籼稻组、黄淮粳稻组和北方中早粳晚熟组等三个组别,区域试验拟安排5到11个试点,生产试验拟安排4到5个试点。根据计划,首批耐盐碱水稻品种有望明年通过国家审定,进行商业化推广。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杨凌“农高会”上夺眼球

  11月5日上午,第二十一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杨凌农高会)在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开幕,来自五大洲31个国家的500多名国外嘉宾与10余万国内各界群众共同参展参会。  本届杨凌农高会开展新丝绸之路创新品牌行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联展、国际农业合作交流、展览展示、农业科技成果信

“十二五”期间“渤海粮仓”亩产增近百公斤

  环渤海低平原区是我国淡水资源匮乏、土壤瘠薄的盐碱地,其粮食产量长期较低。记者3月1日从科技部了解到,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中科院院士李振声团队用科技手段改写了土地产出,几年间使每亩地平均增产粮食95.7公斤。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部副部长徐南平介绍,“十二五”期间,国家启动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

海冰淡化,中国迈出第一步

  海冰淡化是我国自己发明的海水淡化利用技术,是近年来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领域的新动向。  我国环渤海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公认的缺水警戒线,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一直存在。同时受季风影响,海冰灾害一直困扰着环渤海地区的人们。  变灾为宝,海冰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提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悄然变迁:油田开采致面积萎缩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人工搭建的招引巢内,一对东方白鹳正在给幼鸟喂食。  大汶流管理站内栖息的东方白鹳。  2010年6月25日,鸟类专家,保护区科研人员对即将出巢的幼鸟进行环志准备工作。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中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

协同创新,粮食安全的点睛之笔

   组建协同创新中心,目的是以机制体制改革为抓手,以关键技术创新为核心,打破单位、学科的界限,汇集各协同单位的人才、装备和资金等优势资源,针对制约山东省小麦玉米增产增效的技术瓶颈,开展协同创新,实现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共同提升,全面提高山东省小麦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中科院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站:解黄三角之困

   潮汐湿地观测场韩广轩摄  生物多样性观测样地海岸带所供图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中所指奔流到海就是东营的黄河入海口,它地处渤海与莱州湾的交汇处,黄河千年的流淌与沉淀,在它的入海口成就了中国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东北亚

天津危险品仓库爆炸三大谜团待解

  “港口非常清静,只有一艘船驻足歇脚。天蓝水清,鱼儿游弋,鸟儿飞掠。岸边,集装箱整齐码放,成片的新车摆放有序……”   张明森11日去天津港考察时,对这个亚洲第四大集装箱码头印象深刻。“秩序井然、管理有序,全然是现代化码头。”然而,让这位化工领域教授级高工遗憾的是,仅隔一天,轰隆隆的爆炸声撕碎了宁

2016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公示

  根据《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有关规定,经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终审,2016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已经产生,现对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20天,公示时间为:2016年8月26日-9月14日。  在公示期内,有异议的单位或个人,可向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或推荐单位提出。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