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7 14:49 原文链接: 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郑小童团队联合国外学者在热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提出,风驱动的海洋环流变化对热带太平洋变暖空间结构具有重要贡献。这项新观点发表于《自然-通讯》。

热带太平洋作为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海区,其海表面温度(SST)变化对区域和全球气候有重要的调控作用。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气候模型一致地模拟出赤道东太平洋(EP)SST变暖,呈现出一种类似厄尔尼诺增暖型,而观测到的海表面温度趋势显示出赤道中太平洋(CP)冷却,有时被称为类拉尼娜增暖型。特别是自1958年以来的最新热带太平洋海表面温度趋势,其展示出的空间结构比典型的类厄尔尼诺或拉尼娜形态更为复杂。赤道热带太平洋变暖模态存在暖-冷-暖的三级子结构,而这种变暖空间分布的形成机制仍不清楚。

该研究结合观测数据以及气候模型数据,利用模型开展对全耦合以及风应力机械耦合模式数值试验的分析,以分离出风驱动的海洋环流变化在塑造历史时期太平洋海温变暖模态中发挥的作用。

研究表明,自1958年以来,观测到的热带太平洋复杂的变暖结构是多种物理过程的结果。历史辐射强迫可以引起副热带东北太平洋变暖,并向赤道西太平洋延伸,而不会引起风驱动的海洋环流变化。

相比之下,风驱动的海洋环流的变化将导致赤道东太平洋变暖。通过海洋混合层收支诊断分析,赤道东太平洋的增暖主要是由风驱动的海洋环流的海洋动力过程所主导的,而大气调整过程则较弱。

通过将海洋动力过程进一步分解,研究发现,东太平洋变暖是由异常的跨赤道风驱动的,其主要机制为赤道以北约5°N处的西风异常所导致的向南的埃克曼输运,并通过平均纬向环流和经向环流,进一步将暖信号向极地和西太平洋方向扩散,而非海洋垂直平流调整。这一结果凸显了历史时期热带太平洋增暖空间型中风驱动的海洋水平环流变化的作用被忽视。

该发现不仅为理解历史时期热带太平洋增暖空间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机制解释,也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它强调了现有气候模型在捕捉赤道中太平洋冷却信号方面的不足,指出了改进赤道海洋过程和海洋热力结构模拟的迫切需求。

该研究成果由中国海洋大学和美国杜克大学,联合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阿拉斯加大学和杜克大学的学者共同完成。


相关文章

研究重建中全新世中美洲地区水文和飓风活动历史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极端气候事件及影响”团队(EXCEIS)谭亮成课题组和国内外合作者利用波多黎各莫纳岛石笋IM-94的多指标记录重建了该地区中全新世水文和飓风活动历史。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M......

气候变化可能使致命海洋“寒流”更频繁

提到气候变化,人们通常会想到变暖以及极端高温。变暖的海水,导致大量海洋生物面临死亡威胁。而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气候变化》的研究却发现,气候变化可能与水下寒流有关。这听起来似乎与海洋热浪席卷全球的现状......

印度季风区降水触发西北太平洋极端海洋热浪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全球海洋和气候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春在团队与中山大学副教授范汉杰合作,研究揭示了印度夏季风降水引发2022年7月西北太平洋极端海洋热浪的物理机制。......

厄尔尼诺对气候影响结束?专家:预计今夏气候仍异常

2023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在2023年12月达到峰值,国家气候中心最新预测,今年1月以来,厄尔尼诺不断衰减,预计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将于4月到5月结束。这是否意味着厄尔尼诺带来的气候影响也随之结束?......

天朗气清加快全球变暖步伐

2023年被证明是历史上最热的一年,这印证了一些著名气候科学家的警告,即全球变暖的速度正在加快,并已进入一个危险的新阶段。4月3日发表于《通讯-地球与环境》的一项新研究提出了这种加速的一个原因——地球......

基因编辑技术揭开海洋硅藻密度感知的谜底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藻类生理过程与精准分子育种团队与合作者利用精准基因编辑技术揭示了海洋硅藻对种群密度信号的感知和传递机制。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微生物生态学学会杂志》上。陆地和海洋中的动物会通过......

海洋牧场巨无霸“恒燚一号”平安出运

4月3日,在海巡船的护航下,巨型驳船“黄船030”轮装载深海养殖平台“恒燚一号”在广东惠来前詹港区安全出港,驶往湛江东海岛海洋牧场规划海域进行安装使用,这标志粤东地区先进海工制造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海......

厄尔尼诺事件持续衰减夏季或将进入拉尼娜状态

中新社北京4月3日电(记者陈溯)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3日表示,厄尔尼诺事件目前处于持续衰减状态,夏季有可能进入拉尼娜状态。从2023年5月开始的厄尔尼诺事件,自2024年1月开始衰减。该事件峰......

新研究揭示全球变暖将导致青藏高原北缘暖湿化

基于古环境记录、古气候模拟和现代观测,对比了青藏高原北缘中全新世暖期、中世纪暖期、现代暖期和未来百年暖期的干湿变化,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李育教授团队得出结论,未来全球变暖会导致青藏高原北缘暖湿化。这项......

痕量铝影响海洋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团队联合多家单位在痕量铝影响海洋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于《湖沼与海洋》。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普遍存在于各种环境与生物体中。然而,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