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7-24 16:19 原文链接: 空间站实验获新进展

  “目前国家太空实验室已经建成,科学实验设施运行状态良好。”7月19日,在“空间站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进展媒体通气会”上,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师王珂说。

  他介绍,国家太空实验室科学实验设施指标与设计指标一致,部分科学实验设施已经开展多批次实验,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已产出科学成果,科学实验装备实现跨代提升,科学实验的模式和空间科学实验技术也实现了跨代提升。目前,国家太空实验室正面向全社会征集实验构想。

  实验设施都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国家太空实验室已经部署了20余台实验柜。”王珂介绍,每台实验柜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太空实验室,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微重力流体与燃烧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微重力基础物理等各个研究领域。

  “空间站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主要是利用近地轨道长期的微重力环境和宇宙辐照环境,进行相关的基础物理和运动规律等方面的研究。”王珂说。

  与以往相比,空间站的科学实验效率已经得到提升。王珂表示,目前,所有科学实验都实现了滚动式的作业,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比方说,材料科学的科学实验柜就像太上老君的炼丹炉一样,一次可以带几十个实验样品”。

  实验效率的提升,还体现在科学实验准备时间大幅缩短上。“以前,我们每次做科学实验,前期要准备3年到5年的时间,现在我们从实验概念提出,到地面准备,到实施,最快半年就可以做到。”王珂说。

  不仅如此,王珂介绍,所有实验设施都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未来十年可以实现升级、维修、更换,同时,实验柜的人机界面友好,航天员能够深度介入科学实验。

  “我们把基本实验条件做好了,内部的研究、测试、操作、记录等条件都已经准备妥当,现在要请研究人员把实验样品放进来。”王珂说。

  “神十五”返回样品研究有初步进展

  北京时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返回舱的成功着陆,随舱下行的载人空间站第四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由专机护送,当天从着陆场返回北京,中午顺利运抵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完成载人空间站科学实验样品交接。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应浩团队,是顺利接到返回实验样品的团队之一。

  他们研究的是空间微重力环境对骨骼肌的影响。“人体有600多块骨骼肌,约占体重的40%,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及代谢的稳态至关重要。”应浩说。

  目前该项研究已取得初步进展。“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生物技术实验柜及细胞组织培养模块,我们成功实现了骨骼肌细胞的在轨培养和分化,观察到了细胞融合和肌管形成等现象;利用我国自主研发的荧光成像系统,借助报告基因体系,我们建立了在轨活细胞自噬的可视化分析方法。”应浩说。

  此外,他们还利用在轨荧光成像,国际上首次检测了空间微重力环境下骨骼肌细胞自噬小体的诱导形成过程;并同时成功回收了真实空间微重力环境下的骨骼肌细胞样品以及细胞培养液样品,用于后续研究和分析。

  沈阳金属所研究员罗兴宏团队,也在6月拿到了返回的实验样品。他们研究的是重力对航空发动机和热气轮叶片的关键材料——单晶高温合金制备过程的影响,探索解决合金凝固缺陷问题,提高合金综合性能的新途径。

  罗兴宏介绍,该研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利用空间站高温柜温度较低的I型炉,用熔点较低、成分较简单的铝合金开展定向凝固研究;第二阶段将采用空间站高温柜温度较高的II型炉,用接近真实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复杂合金体系进行凝固研究,进一步深化对重力对复杂合金体系凝固组织及成分分布的影响的理解。

  “目前第一阶段实验已经完成,研究团队正在对返回的样品进行分析。”罗兴宏。

  实验设施面向全社会开放

  今年6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公告,征集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工程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同时发布了第一版项目指南,列出了空间基础生物学研究、在轨制造与建造技术、重要应用新材料和制备技术研究等29个主题和方向。

  目前,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正在组织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空间站科学与应用项目征集,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实验构想。

  王珂介绍,实验项目在申报后,需要通过专家评审,并在地面进行一些空间环境适应性验证,包括地面微重力验证等。通过初步验证后,还将转入工程测试阶段,验证设备的适应性,匹配程序参数,确保实验在天上能够顺利进行。最后再通过载人飞船或者是货运飞船送上天,并由航天员安装到空间站现有实验设施上进行相关实验。

  记者了解到,未来5年,空间站研究设施和装置,计划实现基本满载运行,持续滚动实施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广泛开展国际科学研究合作;后续,空间站将通过更换、上行实验试验设施,在极端宇宙、空间生物技术及转化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在在轨制造与建造等方面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并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欢迎社会各界研究人员踊跃参与。”王珂说,预计未来10年,国家太空实验室将征集并陆续开展上千项在轨科学实验,以充分发挥国家太空实验室的效用。

相关文章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统筹推进两大任务

2月29日,记者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2024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统筹推进空间站应用与发展和载人月球探测两大任务,向着建设航天强国的奋斗目标迈出坚实步伐。目前,中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各项工作......

关于药包材生物学评价与试验选择指导原则标准草案的公示

药典委发布关于药包材生物学评价与试验选择指导原则标准草案的公示。拟制定药包材生物学评价与试验选择指导原则。为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现将拟制定的标准公示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详见附件)。公示期自......

《科学》发布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难题,涉及医学、材料、人工智能等

2005年,《科学》(Science)杂志在其创刊125周年之际,公布了125个最具挑战性的科学问题。这些问题涵盖地球科学、能源、宇宙领域,并涉及数学与计算机科学、政治与经济、能源、环境和人口等领域,......

美国成立国家生物学理论和数学研究所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与西蒙斯基金会出资5000万美元合作成立了国家生物学理论与数学研究所(NITMB),将汇集数学和生物科学领域的专家,探索与环境、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等广泛主题和行业相关的研究......

美国成立国家生物学理论和数学研究所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与西蒙斯基金会出资5000万美元合作成立了国家生物学理论与数学研究所(NITMB),将汇集数学和生物科学领域的专家,探索与环境、生物医学和生物技术等广泛主题和行业相关的研究......

研究发现Gli1标记的“警戒”状态肌肉干细胞促进骨骼肌再生

11月1日,《自然-通讯》(Nature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赵允研究组与广州国家实验室胡苹研究组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Gli1marksasenti......

研究揭示早期预防骨骼肌衰老的新路径

近日,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谢黎炜团队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印遇龙团队合作,首次报道了抗生素诱导的肠道菌群紊乱和衰老个体的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会扰乱肌卫星细胞......

空间站实验获新进展

“目前国家太空实验室已经建成,科学实验设施运行状态良好。”7月19日,在“空间站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进展媒体通气会”上,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师王珂说。他介......

空间站实验获新进展

“目前国家太空实验室已经建成,科学实验设施运行状态良好。”7月19日,在“空间站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进展媒体通气会”上,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师王珂说。他介......

空间站实验获新进展

“目前国家太空实验室已经建成,科学实验设施运行状态良好。”7月19日,在“空间站空间科学与应用项目进展媒体通气会”上,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副总师王珂说。他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