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23 17:16 原文链接: 精准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背后:医工交叉攻关

  ·研究团队将该系统应用于中国和印度的真实临床流程,结果显示,DeepDR Plus系统可以识别高、低风险人群,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筛查间隔和管理策略,可将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筛查间隔从1年延长至近3年而几乎不发生漏诊。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并已成为全球工作年龄人口的首要致盲原因。大约每3个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个DR患者。早期DR患者感受不明显,医生对于DR进展风险也难以评估和预测,DR疾病的后期进展不仅给诊疗带来巨大负担,且极大增加患者致盲风险。

  如何高效精准诊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评估其进展风险,一直是困扰科学界的重大难点和热点。最近,来自上海交通大学与清华大学的医工交叉合作研究成果给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曙光:糖尿病患者只需站在一台机器前拍张照片,不仅能精准诊断DR严重程度,而且能预测DR的发病进程和进展风险。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盛斌教授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贾伟平教授和李华婷教授团队,以及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医学院主任黄天荫教授团队,在《Nature Medicine》(自然-医学)上发表研究成果,其研制的DeepDR Plus系统是国际首创能精准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深度学习系统。

  盛斌在接受澎湃科技专访时表示,研究团队从2013年起就扎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AI(人工智能)诊疗这一国际前沿问题,从眼底血管特征自动提取,到DR疾病的自动诊断,再到疾病风险的精准评估,团队相继研制成功 “DeepDR” 及 “DeepDR Plus” 两代深度学习系统,助力糖尿病全球防控。

  据悉,在DeepDR Plus系统的攻关中,研究团队采用来自中国、印度、新加坡等地超20万名多种族糖尿病患者的80多万张眼底图片数据,提出基于Weibull混合分布模型的疾病进展分析深度学习框架,实现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风险预警和时间预测,准确区分不同风险人群。

  一代系统实现DR病程精准诊断

  2011年,盛斌从香港中文大学计算机系博士毕业后进入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任教。2013年起,在上海交通大学校级医工交叉科研基金的支持下,盛斌团队与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贾伟平及李华婷团队开始围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特征的自动提取技术,开展医工交叉协同攻关并产生系列研究成果。

  2016年,Google携AlphaGo深度学习系统成功击败国际围棋冠军李世石后,把目标也转移在如何将深度学习系统用于医疗,特别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上。同年,Google团队采用深度学习系统经过大量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图片数据训练之后,精准诊断出中重度DR,成果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

  国际眼科学领军科学家、时任新加坡国家眼科中心主任的黄天荫(Wong Tien Yin)教授曾向盛斌回忆当时的感受,Google这一成果使得整个眼科学界乃至医学界都为之震动,他本人更是“彻夜难眠”。这一AI技术在当时颠覆了眼科及内分泌医生们的传统认知,仅仅通过一张眼底图像,无需进行任何额外的参数测量和人工定量评估,就能实现DR自动精准诊断。

  黄天荫当时认为,Google的研究仍存在局限性,特别是其缺乏多种族的国际验证,也没有考虑到相关眼病的诊断。为此,黄天荫及其新加坡国家眼科中心团队于2017年研制成功新的深度学习系统,率先在多种族多国队列上有效地诊断出DR以及其他相关眼科疾病,成果后发表于《JAMA》。

  Google和新加坡国家眼科中心的研究成果更关注中重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问题,盛斌认为,相关成果虽然在眼科诊疗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但是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在中国,糖尿病患者基数大,知晓率低,缺少全面精准且廉价的糖尿病并发症筛查手段,糖尿病视网膜早期病变的筛查和防控对于整个糖尿病人群的早期防控有特殊价值和重要公共卫生意义。”

  从公共卫生经济学角度来看,如果能通过眼部影像的AI精准筛查,准确捕获早期到中晚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群体进行精准防控。另外医学证据表明,如果对早期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管理,可以实现疾病治愈,但是中重度患者的病情则只能延缓。

  为了让人工智能技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实现从早期到中晚期的全病程精准诊断,盛斌团队通过与贾伟平团队的合作研制完成DeepDR系统,提出迁移强化的多任务学习框架,通过对近70万张眼底图片数据进行学习,使DeepDR能够精准区分从轻度到增殖期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相关成果2021年发表于《自然》(Nature)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中国偏远地区,乃至印度、东南亚和非洲的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眼底摄片设备匮乏、专业摄片人员稀缺、患者筛查依从性差及交通不便等因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筛查普及率低,且摄片质量难以保证,导致相关病变的筛查和诊断的精准性很差,难以有效实现疾病防控。”盛斌说,2020年Google团队曾发布报告表示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AI诊断系统在泰国临床落地应用中表现出强烈的“水土不服”,超五分之一的图像因为清晰度问题被系统拒绝识别,护士们不得不重拍照片,患者也辗转至其他医院就诊,相关AI系统在泰国的11家诊所落地后被排斥。

  据盛斌介绍,由于DeepDR具有图像质量分析与实时反馈、病变检测和分级诊断三大功能,使得DeepDR系统不仅在中国实现落地应用,还与IDF(国际糖尿病联盟)合作共同开展“一带一路及全球中低收入国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项目”,覆盖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糖尿病全球管理和防控提供中国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二代系统实现DR进展风险预警

  2018年,贾伟平团队、盛斌团队,正式牵手新加坡国家眼科中心等国际一流学术机构,获批组建上海市代谢相关疾病智慧防控“一带一路”国际联合实验室,开展糖尿病防治领域的合作。2021年,黄天荫就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与清华大学的医工交叉团队开始对糖尿病AI辅助管理技术和临床实践开展了更为紧密的多学科合作与协同攻关。

  此时,基于眼底图像来预测DR发生风险仍是全球关注的难点。在糖尿病等相关慢病诊疗和管理的临床实践流程中,糖尿病患者往往只会按照相对固定的时间间隔进行筛查或随访,并发症的确切发生或进展时间无法知晓,导致传统深度学习模型无法实现疾病进展时序轨迹的精准建模,进而无法预测个体的发病和进展时间点。

  针对这一困扰全球糖尿病管理的关键技术瓶颈与临床需求,本项研究首次基于大规模医学影像纵向队列,涵盖多国多种族超20万名糖尿病患者的眼底图像和临床数据,最后研制出DeepDR Plus深度学习系统,实现了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的风险预警和时间预测,可用于推荐个性化的DR筛查间隔和管理策略,并回答临床医生和患者共同面临的两大关键问题:“患者什么时候转诊去眼科”、“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会有多严重”。

  研究团队将该系统应用于中国和印度的真实临床流程,研究结果显示,DeepDR Plus系统可以识别高、低风险人群,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筛查间隔和管理策略,可将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筛查间隔从1年延长至近3年而几乎不发生漏诊。

  对于DeepDR Plus何时走向最终的临床应用,盛斌介绍,相关技术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及行业规范,还需要进行前瞻性随机临床实验,以获得更为充分的临床证据。“这也是AI应用于医学的时间周期和代价成本,医学的世界有着生命至上的信仰,任何作用于人体诊疗的新技术在临床应用前,都需要进行充分的前瞻性随机临床实验,通过充分的数据分析和验证获得证据并取得医学界的共识,这仍然需要一些时间,但是我们希望不会等太久。”

  DeepDR 及 DeepDR Plus两代AI医疗系统都得益于上海交通大学及其附属医院的医工交叉协同创新及国际多学科合作。对于其间长达十余年的科研经历,感慨之余盛斌提到两个词:“长期主义”和“冷板凳”。


相关文章

精准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背后:医工交叉攻关

·研究团队将该系统应用于中国和印度的真实临床流程,结果显示,DeepDRPlus系统可以识别高、低风险人群,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筛查间隔和管理策略,可将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筛查间隔从1年延长至近3年而几乎不发......

精准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背后:医工交叉攻关

·研究团队将该系统应用于中国和印度的真实临床流程,结果显示,DeepDRPlus系统可以识别高、低风险人群,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筛查间隔和管理策略,可将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筛查间隔从1年延长至近3年而几乎不发......

精准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背后:医工交叉攻关

·研究团队将该系统应用于中国和印度的真实临床流程,结果显示,DeepDRPlus系统可以识别高、低风险人群,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筛查间隔和管理策略,可将糖尿病患者的平均筛查间隔从1年延长至近3年而几乎不发......

中国人常见的饮食模式,哪种可能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

饮食因素在2型糖尿病的预防策略中起着关键作用,但若仅关注单个食物或营养素,会对饮食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理解不到位。因此,有必要研究饮食模式与2型糖尿病的关联。2023年12月1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食疗”救不了糖尿病?JAMA子刊给出答案

发表在《JAMA·内科学》上的这篇论文,则是计划中针对2型糖尿病人群的一个小范围结果。计划中,参与者能够获得一定的健康食材,并得到健康指导和疾病教育,但是遗憾的是,随访1年后,虽然参与者的健康意识得到......

中疾控全面分析中国饮食,这么吃,更容易患糖尿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卫健委的研究人员在营养学领域国际著名期刊"Nutrient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GeographicalDistributionofDietar......

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体重增长推荐值标准》

12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体重增长推荐值标准》的通告。原文如下:现发布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妊娠期糖尿病妇女体重增长推荐值标准》,编号和名称如下:WS/T828......

蛋白质组学研究发现,白色脂肪组织蛋白与糖尿病、运动训练相关

一支丹麦研究团队通过对皮下白色脂肪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了与个体体重、2型糖尿病(T2D)状况、运动训练以及相关的临床或代谢特征相一致的蛋白质变化。正如他们在周三的《ScienceAdvance......

基因调控网络深度解读2型糖尿病发展,RFX6基因关键引领早期胰岛细胞缺陷

研究人员通过包括基因表达、遗传风险和功能数据在内的分析,已经开始揭示2型糖尿病(T2D)背后的基因调控网络,强调了转录因子编码基因RFX6的关键作用。《自然》杂志上周一报道称,研究人员依赖于细胞分类的......

能达到这个步速,糖尿病风险或降39%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行性慢性疾病,被公认为全球最常见的代谢紊乱之一。目前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人数为5.37亿,预计到2045年将达到7.83亿。步行,或是预防2型糖尿病的最简单廉价的方法。近日,发表在《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