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05 20:44 原文链接: 细胞因子的检测可评价药物治疗效果

能够调节多种细胞的生理功能的细胞因子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物质。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浓度可反映疾病病理变化过程,通过细胞因子检测以及可溶性受体的水平的检测,可以评价不同药物治疗疾病的效果。

细胞因子是由活化的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一些基质、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的一类非抗体、非补体的可溶性物质。干扰素(IFN)是宿主细胞受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种非特异性防御因子,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控制细胞增殖的作用。进行细胞因子检测可以判断机体免疫功能,对于疾病的诊断、病程观察、疗效判断及治疗监测等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对比阿培南对体外抗结核活性、巨噬细胞内以及小鼠体内的抗结核活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系统探讨了细胞因子评价药物对结核模型疗效的可行性研究。该研究发现所测定的细胞因子中只有IFN-γ可作为评价药物抗结核活性的指标。

还有研究者检测初治肺结核患者血浆和痰液IFN-γ、IL-17、TNF-α、IL-8的含量及其mRNA的表达,观察初治肺结核患者血浆和痰液中上述细胞因子的变化及特点、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了解宿主抗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机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为揭示结核病的免疫学机制、辅助肺结核的诊断、评估抗结核治疗的疗效提供依据。

固相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法)、流式细胞术细胞内染色法和流式微球技术(CBA)都是细胞因子检测的方法。美迪西生物医药可以为广大医药研发人员提供细胞因子及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服务,其生物分析部基础设施齐全、仪器设备先进,拥有的流式CBA、MSD、Luminex系统等技术平台可以进行各种single plex或multiplex多形式的细胞因子和生物标志物检测。

细胞因子检测的结果还可以作为疫苗免疫学检测的指标。对于疫苗而言免疫原性是其起效的基础,因此评价其免疫原性是考量疫苗的药效的重要方面。如有研究者比较了我国不同艾滋病(AIDS)候选疫苗小鼠细胞免疫应答水平,研究者将我国6种艾滋病候选疫苗按其各自免疫程序,免疫BALB/c小鼠,分离脾细胞,利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与胞内因子染色法(ICS)检测其对HIV特异多肽的细胞免疫应答水平[1]。研究结果发现我国不同AIDS候选疫苗引起的小鼠细胞免疫应答在广度和强度上存在差别。

ELISPOT或ICS检测IFN-γ等Th1类细胞因子可作为疫苗诱导小鼠细胞免疫应答的评价指标。

细胞因子在免疫细胞分化与发育、免疫调节、炎症应答及肿瘤转移等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可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参与组织修复等。细胞因子具有调控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其表达水平能体现全身及局部微环境的免疫状态。总之在药物研发中,可以通过探讨药物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寻求治疗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岛津原子力显微镜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原子力显微镜作为一种三维形貌观察工具,不仅具备超高分辨率,而且支持在液体环境下工作,是一种理想的生命科学/医学观测设备。除了形貌观察外,原子力显微镜还可以对多种表面属性进行定量观测。例如,......

2024年中国细胞培养基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行业主要上市公司:奥浦迈(688293),近岸蛋白(688137),中牧实业(600195),双鹭实业(002038),通化东宝(600867),冠昊生物(300238),三生国健(688336),洁......

西北大学团队“topdown”质谱法|单日分析上千个单细胞

西北大学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基于电荷检测质谱技术的自顶向下(top-down)的单细胞蛋白质组学方法。该方法在本月发表于BioRxiv预印本上,科学家们用此方法可以每天检测1000多个单细胞中的完整蛋白......

世界首例克隆藏羊在青海诞生

近日,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团队联合青海省西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培育的“克隆藏羊”在青海顺利出生。这是国内首次采用体细胞克隆技术对现存藏羊群体中的优良个体进行种质复原保存,并用于良种藏羊高效繁育。初生......

阻碍胶质母细胞瘤化疗反应的新障碍被发现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原发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CNS)肿瘤中最具侵袭性和致命性的一种。手术切除肿瘤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通常接受放射治疗和化疗药物替莫唑胺(TMZ)治疗。尽管患者最初对该药物反应良好,......

稀有脂肪分子帮助细胞死亡

哥伦比亚大学的科学家报告说,他们发现一种罕见的脂质是铁死亡(一种细胞死亡形式)的关键驱动因素。这些发现提供了关于细胞在铁死亡过程中如何死亡的新细节,并可以提高人们对如何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有害发生铁死亡......

纳米材料与细胞相互作用研究获新进展

近日,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仇吉川、刘宏与基础医学院教授郝爱军发展了一种用于改善纳米颗粒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的普适性策略。研究成果发表于《德国应用化学》。纳米材料在药物递送、组织工程、生物成像......

《细胞》编辑团队发布创刊50周年祝词

1月11日,《细胞》(Cell)编辑团队向《中国科学报》发来创刊50周年祝词,回顾创刊历程,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以下为相关内容:1984年,《细胞》创刊。自创刊伊始,《细胞》的目标便是发表“令人兴奋的......

生物反应器国重实验室新进展!纳米机械天然杂合细胞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叶邦策教授课题组在DNA传感装置的设计及生物纳米杂合系统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该研究构建了纳米机械-天然杂合细胞,赋予了天然细胞非传统信号分子的感知、分析......

2023获批数创新高,明年这9款疗法可能获批|细胞和基因疗法年度盘点

美国FDA曾在几年前预计,到2025年,每年将批准10-20款细胞和基因疗法。随着这一领域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今年批准的细胞和基因疗法再创新高,不仅朝着这一目标大步迈进,也为全球病患带来了更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