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04 17:04 原文链接: 输血前受血者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播疾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437名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为12.50%,抗-HCV阳性率为1.15%,抗-HIV阳性率为0.05%,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56%。结论 对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对于医院感染的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有保护作用。

【关键词】 

输血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患者常用的医疗措施,近几年来,安全输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对血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采取了无偿献血、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筛查、开展成分输血等措施,大大降低了病毒的传播机率,但由于病毒检测的“窗口期”问题及病毒性疾病感染途径的多样性,输血虽然在临床抢救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仍可能引起血源性传染疾病和医疗纠纷[1]。因此输血前有必要对受血者进行相关各项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了解患者在输血前的状况,对避免和预防患者医院内感染、防止出现医疗纠纷、保证医疗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我院8437例输血前病人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抗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以及甲苯胺红颗粒凝集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受检者  2001年1月~2004年12月本院各科需要输血患者8437例。

1.2  试剂与方法  HBsAg、抗-HCV、抗-HIV检测:ELISA法,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产品,使用CONTEC公司生产的RT-2600C Microplate Washer和Microplate Rader进行洗板及吸光度检测;严格按仪器说明书操作,检测结果判定均以S/CO值表示。S为标本的A值,CO为cut off 值。S/CO>1为阳性; S/CO<1为阴性。梅毒抗体检测: 采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凝集试验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结果判定:在规定时间内出现凝集颗粒为阳性,否则为阴性。

2  结果

8437例患者中,有HBsAg、抗-HCV同时阳性13例,抗-HCV、抗-HIV同时阳性2例,4例抗-HIV阳性患者血清送百色市卫生防疫站复查,再经广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最后均被确认。8437例受检者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阳性率情况,见表1。 

表1  8437例受检者输血前4项血清学标志检测结果(略)

3  讨论

输血作为一种药物无法替代的特殊治疗手段,在医疗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我国是肝炎高发国家之一,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约为10%,丙型肝炎感染率同样很高,最近几年艾滋病和梅毒的感染率也在逐渐升高。这就使献血者中存在着较大的血液性传播疾病高危因素。为了进一步明确责任,避免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卫生部于2000年颁发了《临时输血技术规范》,该规范明确指出输血者在输血前应进行血清各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包括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试验。在本院已做的8437例输血前检测的病人中,输血传染性疾病标志物阳性率为15.26%,其中HBsAg阳性率达12.50%,与文献[2]报道大致相同。抗-HCV在健康人群中的阳性率可达0.7%~3.1%[3]。从检测结果来看,8437例受检者HCV感染率为1.15%,与文献报道健康人群的阳性率相符,但由于实验室条件及检验试剂的差异,客观上存在一定的漏检率。本组梅毒螺旋体抗体和抗 HIV阳性率也分别达到1.56%和0.05%,而且不同的报道均得出感染率上升趋势明显的结论。血源性传播疾病,尤其是艾滋病和梅毒感染率逐渐增高,已成为威胁输血安全的重要因素。本组结果表明,按照卫生部规定对输血前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及梅毒试验及早发现阳性患者、明确责任,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助于患者及早了解病情与及时诊治。多数感染者无输血史,不知道已感染了血源性传播疾病,对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与防治知识了解甚少,不懂得预防,也不知道进行血液检测,由此贻误了病情。其次,有利于明确医疗责任,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良现象的出现,血源性传播疾病以非经输血的如吸毒、性接触等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比例越来越大,另外,一些输血后患肝炎等疾病的患者,其输血前就已经患上该病,只不过在潜伏期没有发病,但随时都可能发病,输血时,其他病因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导致原本潜伏期的疾病发病,却被误认为是输血引起的疾病而引发医疗纠纷[4],如果医院没有掌握受血者输血前的血清学资料,将为日后的医患纠纷埋下祸根。再次,可使医院感染控制有的放矢。医务人员因长期、经常性接触被污染的血液制品或治疗操作中接触导致感染机率高[5],因此医务人员特别是临床一线人员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一旦不慎造成医疗损伤,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立即对该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处理和预防性用药。也有助于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了解本地区血源性疾病的传播状况,采取积极有效的监测及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蔓延。因此,对患者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染指标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王莉,府伟灵,陈晓,等.医院感染引发医疗纠纷防范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61-563.

  [2] 林甲进,朱碎永,张英,等.输血前患者血液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J].临床输血与检测,2000,2(2):111.

  [3] 彭文伟.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

  [4] 杨青成.如何处理由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J].中国卫生经济,2000,19(2):38.

  [5] 高晓玲.医院工作人员HBV感染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3):165.


相关文章

不必恐慌!专家提醒多数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症状轻微

国家卫健委13日就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举行新闻发布会,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王荃在会上表示,儿童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发人群,尤其是5岁及以上的儿童人群,但是,包括婴幼儿在内的5岁以下的儿童同样也可以发病。......

人造血细胞实现异体输注改善罕见血型患者需求

据英国剑桥大学官网报道,研究人员首次将在实验室培养的红细胞作为输血试验的一部分,输注给另一个人。如果试验被证明安全有效,人造血细胞或将彻底改变镰状细胞和稀有血型等血液疾病患者的治疗。对于某些患有这些疾......

年轻血液的奥秘,谁知道

年轻血液能否诱导衰老组织的再生?能否促进衰老器官的“年轻化”?5月24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合作的一项发表于《细胞—干细胞》上的研究证实,上述想法并非“无稽之谈”。研究者通过构......

水貂农场新冠病毒失控?人与动物反复交叉感染

据外媒12日报道,在拉脱维亚包斯卡镇附近的一个毛皮农场,那里饲养着10万只貂,新冠病毒不受控制地在那儿变异。从研究结果来看,病毒已经反复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染。俄罗斯卫星网援引DELFI.lv门户网站报道......

返程压力增加,如何将避免交叉感染做实做细?

交通运输部门数据显示,截止到5日,春运旅客运输量达到了13.18亿人次,同比下降35%,公路客运10.7亿人次,同比下降36.3%。随着陆续返岗、学生回校,返程客流高峰即将到来,预计在正月十六前后客流......

为什么输血时要去除白细胞?

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经常发现有些患者在输注中或输注后体温上升、输注后感染病毒、或者发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现象。这些都是因为供者的白细胞在作怪。尽管成分输血明显提高了输血疗效,但并未改变异体输血的本质属性。......

不规则抗体筛查的重要性,输血人一定要知道

不规则抗体的检测与临床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密切相关。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不规则抗体的检测方法不断丰富、检测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不规则抗体被发现。因此,输血技术人员有必要深入了解不规则抗体的重要性。......

流言揭秘:直系亲属间不宜输血?

流言:我们经常会在影视剧中看到,父母和孩子为了挽救彼此的生命建议医生抽自己的血输给对方的情节,可这样感人的桥段最近被认为是错误的。有网友称:直系亲属间输血会引起输血并发症,一旦发生几乎无法挽救。真相:......

过度输血愈演愈烈引发全球医学界关注

2009年,美国加州的一家大型医院寻求压缩成本的方法。当年,斯坦福医院和门诊部购买了680万美元的血液用于输血治疗。但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内科医生应当时常放弃这一治疗手段。因此,从2010年7月起,每......

实验室培养血液可用于输血

目前,用于生命救援输血的所有血液供应都来自于人体捐献。但科学家已经发现了在实验中诱导干细胞产生红血细胞的方法。英国《卫报》报道称,这种技术目前仍未获准应用于人体,但临床试验有望在2016~2017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