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输血前受血者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受血者输血前血液传播疾病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437名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及梅毒抗体检测分析。结果 HBsAg阳性率为12.50%,抗-HCV阳性率为1.15%,抗-HIV阳性率为0.05%,梅毒抗体阳性率为1.56%。结论 对输血前患者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对于医院感染的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有保护作用。【关键词】 输血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患者常用的医疗措施,近几年来,安全输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对血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采取了无偿献血、对献血者进行严格筛查、开展成分输血等措施,大大降低了病毒的传播机率,但由于病毒检测的“窗口期”问题及病毒性疾病感染途径的多样性,输血虽然在临床抢救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仍可能引起血源性传......阅读全文

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及其重要性

 邓梅英 阳彦芹 陈宇 黄巧莉 唐玉杰 王锦恒 粟明丽(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输血科, 541001)摘要:目的 探讨输血前和手术前患者相关血液检测的重要性。 方法 对2004年1月~2005年6月的6851名患者在输血前或手术前检测血液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

输血前及术前感染性疾病标志物的检测与意义

  [摘  要] 目的:了解我院病人术前、输血前和产前由输血引起的经血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丙型肝炎、梅毒的情况。方法:对我院2004年度1月至12月需输血、手术或分娩的病人进行输血前、术前及产前检测共9项,即: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AVIgM)、乙型肝炎病毒标志

输血史话与变革

现代输血作为一项临床实用技术,成功的挽救了无数伤病员的生命,是医学史上重大事件之一。人们从对血液的早期认识,历经无数艰难探索,从鲁莽到文明,从经验到科学,至到现代输血新观念不断变革,经历了漫长阶段;了解其发展轨迹,吸取其间成败经验,将有助于推动输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一、漫长中求索&nbs

严抓输血质量管理 有效防范医疗纠纷

临床输血是现代医学中十分重要的医疗手段,特别是成分输血为急诊抢救、临床治疗等提供了有力保证。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输血医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涉及多个专业的新兴学科。人们在运用输血疗法的同时,也开始关注输血的副作用、并发症和不必要的浪费。输血实际上是血细胞与可溶性成分的移植,除带来同种免疫反应和免疫负向调

谈医院如何防范输血风险

     输血是抢救患者和治疗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本身又可以导致病原体的输血传播,成为传染病扩散的高危因素。目前的医学检测技术水平还不能完全避免输血后传染病的发生,一旦发生输血医疗纠纷,医院就有可能成为被告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赔偿。实际上这方面的纠纷也有医院

探讨即时检验(POCT)在急诊输血方面应用及质量控制管理

即时检验(POCT)是利用便携式设备或试剂在数分钟内得出检验结果的1种快速检验方式。国内POCT在紧急输血方面应用尚未起步,有关这方面应用报道相当少。本文结合POCT现状及紧急输血的特点,探讨了POCT在急诊输血方面应用的可行性及质量控制管理对策。以提高急诊输血效率,为患者提供及时、安全的服务,减少

输血后肝炎的感染调查及预防措施的探讨

输血后肝炎是输血后常见传染病之一,发病几率和危害性位居输血相关疾病之首。尤其我国属肝炎高发区,存在着许多引起输血后肝炎(PTH)的高危因素,如献血人员管理不利、无偿献血尚未完全开展、血液制品管理混乱和院内交叉感染等。所以调研PTH发病率和发病类型,对于制定预防PTH的措施,提高血液质量,保证患者输血

加强临床输血管理 确保输血质量和安全

影响临床输血质量及安全的因素    血源性疾病的传播:违法违规采供输血发生感染的风险极大,通过血源传播的疾病已知有HIV、HBV、HCV、HDV、HEV、HGV、TTV、CMV、EBV、HPVB19、HTLV、SARSV 梅毒螺旋体、弓形体、疟原虫、克-雅氏病等。&nb

患者发热能输血吗?

发热病人能输血吗?高热病人退到多少度才能继续输血?我们这里的界限是 38°c,你们那呢?一般情况下,发热病人不应给予输血,输血的常见并发症中就有发热,如果在发热时输血就无法判断是否由输血引起的并发症,发热时输血容易引起感染或加重感染。双腔的中心静脉导管可以同时输液输血吗?可以,因为双腔的中心静脉导管

临床用血管理制度

为了我院临床用血安全,根据有关规定和市中心血站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一、输血的日常管理设在检验科。二、检验科要指定专人负责血液的收领、发放工作,要认真核查血袋包装,核查内容如下:(一)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二)献血者的姓名(或条形码)、血型;(三)血液品种;(四)采血日期及时间;(五)有效期及

输血热点问与答(二)

从2010年10月起,卫生部要求血液筛查中HBsAg等四项要用二步法检测,相应地延长了检测时间,这样如实际工作中标本量大时,就来不及完成(指下班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尹杰主任:ELISA两步法进行HBsAg的常规筛查具有提高检出率、降低假阳性率的优势,来不及完成工作可以通过灵活安排工作时间来调节。

优生四项之单纯疱疹病毒

随着人们对生育质量的重视,优生四项检测已经在全国大小医院普及。许多基层医院也相继开展优生四项的检查。那么优生四项检查的项目意义是什么,又怎么对被检查者以及临床解释检验结果呢 ?我们推出了优生四项项目临床解释系列 :系列一:单纯疱疹病毒1 、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II型(HSV   &

受血者输血前五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相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09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试验(TRU

输血无小事,你也许误会它了

常说输血无小事,到底复杂在哪里?为什么输血需要查如此多的项目,明明患者缺血,还要抽那么多管血查这查那,作为家属或者患者的你,是不是非常不理解?     那么听小编给你讲讲输血有哪些你不了解的事情。    输血前的准备工作 &nbs

输血前检查血清感染性指标的临床分析

      经输血传播疾病引起的医疗纠纷屡有发生,特别是在近几年。为了确保医疗安全,输血液制品前(包括输血浆)有必要对受血者进行相关各项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以了解受血者在输血前的身体状况,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防范于未然。我院于2005年1月~20

三亚地区输血采集探讨

【摘要】  目的  通过我院受血者输血前五项检查结果的统计分析,了解三亚地区随机人群和输血患者中输血前五项阳性所占比例,保障输血安全,避免血源性传播疾病医疗纠纷的发生,从而使患者对自己输血前的检验结果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有助于医务人员在诊疗和护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丙肝无声无息 输血也要警惕丙肝

丙型肝炎是由于感染丙型肝炎病毒而导致肝脏发生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的一种传染病,太原中医肝病医院赵勤改主任说部分丙型肝炎患者可以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故此病对患者健康威胁极大。丙型肝炎具有一些显著性特征,了解这些特征,对科学诊治丙型肝炎具有重要意义。  丙型肝炎有哪些特征?  输血导致丙肝传播,性传播成为

输血纠纷中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法院受理的医疗纠纷案件呈上升趋势,但审理时由于缺少专家证人证言的证据支持和法官的医疗知识有限,导致各地法院在审案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笔者试就其中输血医疗纠纷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一、输血与新染疾病的因果关系认定患者输血后,新发疾病有些会立即表现出一些染病现象,从这些现象分析,可以比较容易地认

输血反应的预防、诊断和处理(一)

在本综述中,我们旨在根据已出版的文章和专家建议,给每一种输血反应的临床状况、以及治疗和预防提供一个概要说明,便于大家参考。在附录中,我们就各种类型输血反应的诊断、治疗和处理原则,以单页格式给出了详细的指导,给大家提供一个更广泛更详尽的说明,便于大家在临床工作中使用。    我

“四百年传奇”:堪比史诗般的输血简史(二)

成功的曙光禁令颁布后的一百多年,曾轰动一时的输血疗法变得无人问津。1795年美国医生菲利普·菲兹克完成了有记载的首例人与人之间的输血,但并没有留下详细的记录。直到1817年,英国妇产科医生詹姆斯·布兰德尔频频目睹产妇因大出血而死亡,对此忍无可忍的他,先用动物进行输血实验,取得成功后,设计了一套输血器

HBcAb阳性率的困惑—化学发光 vs ELISA

近年来,随着化学发光检测技术在医学实验室的广泛应用,较多的实验室采用化学发光检测技术来测定乙肝五项,在与酶联免疫实验测定结果比较时,发现化学发光检测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远高于酶联免疫实验。文献报道酶联免疫测定HBcAb阳性率为28%;化学发光法测定HBcAb阳性率可达57%[1]。为何会

基层医院输血常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处理

    在全血、成分血或血液制品的输入过程中或输入后,受血者出现了用原来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和体征,称为输血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的时间分即发型和迟发型,即输血时或输血后24h内发生的和输血后几天至几十天发生的。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医院,组建血库已近20年

静脉输血的安全控制技巧大全

1、静脉输血(blood transfusion) 是将全血或成分血如血浆、红细胞、白细胞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方法。2、静脉输血的目的: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补充血浆蛋白、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补充抗体补体等血液成分、排除有害物质。3、静脉输血的原则:A输血前必须检验血型及做交叉配血试

是什么让输血不安全?

输血带来的感染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异体血输入后的感染使人们的注意力由关心交叉配血过程,防止输血反应,转向了对于输血传播性疾病和输血诱发免疫抑制的预防上。所幸的是,从下表可以看出,由于核酸技术的应用(NAT),使病毒检测的窗口期明显缩短,结果是异体血输入后感染的风险出现了明显下降。当然,也有一些尚无有

临床微生物检验医师与临床相结合

介绍丹麦医院中的临床微生物学科  近来一些学者发表文章提出检验医学面临挑战[1]。我国和发达国家检验医学发展相比,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有检验医学中缺乏高水平的医师,结果长期落后于其他学科;局限于技术工作,不能或不愿参与临床治疗和诊断工作,致使发展受到限制。这些都是带方向性的重要问题。我有机会曾三次(19

临床输血操作流程

1 一般病人用血 (1)当班护士协助医师向病人解释,做好输血前的“九项”①检查工作;(2)将血交叉申请单与贴好标签的试管携至病人床边核对“4项”②内容后,采血标本5~6ml;(3)将“4单”③及血标本一起送到血库与血库人员核对、双签名;(4)交叉配血完成后,由当班护士与血库人员共同核对“九项”、双签

临床输血指征(一)

成分输血指南一、 成分输血的定义    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二、 成分输血的优点    成分输血具有疗效好、副作用小、节约血液资源以及便于保存和运输等优点

什么是交叉配血及成分输血?

将献血人的红细胞和血清分别与受血人的血清和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反应,这一试验便称为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是确定能否输血的重要依据,两侧均不凝集可输血。若献血人红细胞与受血人血清(主侧)发生凝集应禁止输血;主侧不凝集,次测(献血人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凝集,必要时可少量、慢速输血。在血型鉴定的基础上

输血反应的预防、诊断和处理(二)

    超溶血性输血反应    虽然这一反应的发生率很低,却是致命性的溶血反应,通常发生在患有血红蛋白疾病的患者身上(镰状红细胞病患者输血时发生率1%至19%),在其他疾病患者身上也可见到。如果患者在输血后血红蛋白浓度低于输血前,就应怀疑发生了过度溶血

疑难血型的实验室及临床处理

血型定义:血液系统遗传多太性。但是一般来说,血型指红细胞ABO及Rh血型。        目前,血型主要由红细胞凝集来判断。有时由于疾病引起红细胞血型抗原表达发生改变或血清中抗体改变,致使血型判断困难或判断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