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25 10:42 原文链接: 这个实验室与高校共建“广州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10月23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以下简称实验室)与广州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建“广州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据了解,本次合作双方秉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共建海洋科学学院,开展海洋基础科学、海洋资源开发、海洋工程、海洋产业经济、海洋安全战略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及协同创新研究。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海洋科技、海洋产业的紧迫需求,双方将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技术攻关、成果孵化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就海洋资源、海洋生态、海洋工程等一系列海洋科学与海洋产业发展共性问题展开发展战略、基础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协同创新研究,提供系统科学基础和工程技术及政策建议,加快培养一批海洋科学与工程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

  广州大学党委书记、校长魏明海表示,共建“广州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旨在整合各自优势资源,共同开展海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科研及技术攻关、成果孵化等方面合作,服务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区域高质量发展。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主任张偲院士介绍,实验室将充分发挥人才团队与科研平台已有优势,加强双方在产学研用领域的深度融合,为广州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的早日建成,为服务海洋强国、广东海洋强省以及“广州海洋创新发展之都”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下一步,双方将在“广州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框架下成立“广州大学海洋产业研究院”,作为双方共建的文理工融合发展科研平台,联合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工程化实践,共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任务;同时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突出特色,强化生命科学、土木工程、化学化工、地理遥感、环境科学及经济与管理等相关学科专业领域的交叉融合,高起点推动国家级平台申报建设。

  在人才培养方面,双方以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起步,创造条件着力推进本硕博贯通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整合实验室相关力量与广州大学相关院系,联合培养海洋科学与工程交叉方向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广州大学海洋科学学院”还将积极推进双方科研成果的产学研转化和产业应用,共同服务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

这个实验室与高校共建“广州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10月23日,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以下简称实验室)与广州大学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共建“广州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据了解,本次合作双方秉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整合各自优势资......

海洋所等在海洋障碍层结构反演重构方面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尹宝树研究团队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合作,针对海洋障碍层结构反演重构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环境研究通讯》(EnvironmentalResearchCo......

“海洋移动信息网络理论与关键技术”专项项目

随着国家海洋战略的实施和“智慧海洋”工程的推进,海洋活动愈发频繁,海洋业务种类愈发多样,对高效、稳定、可靠的信息交互需求也愈发迫切。然而,海洋基础通信设施非常有限、海洋气象状况多变、海水影响机理复杂,......

西湖大学李晓波团队发现海洋光合作用关键色素合成酶

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小波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了题为:Achlorophyllcsynthasewidelyco-optedbyphytoplankt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揭示......

我国自研海洋拖缆地震勘探采集“海经”系统,完成超深水海域地震勘探作业

10月3日,中国海油发布消息,“海洋石油720”深水物探船搭载我国自研海洋拖缆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经”系统,首次完成超深水海域地震勘探作业,发布了我国首张超深水三维地质勘探图,标志着我国深海油气勘探关......

“海经”系统完成首张3000米深水地质勘探图

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今天(3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拖揽地震勘探采集装备“海经”系统,顺利完成在深度3000米以上的超深水海域的油气勘探作业,目前,根据前方报道团队最新消息,通过现场数据处理,首张由我......

科学家、艺术家、历史学家眼中的海洋什么样

人们很容易把海洋想象成一个盛载着憧憬、冒险和创新的地方,却又对它知之甚少。大海与大洋有什么区别;海洋与陆地有明确的界限吗;在海浪中,流动的是能量还是海水;打捞沉船上的货物是否是合法的行为;斯皮尔伯格的......

“每件标本都在讲述海洋的故事”

奔赴浩瀚的大海采集标本,认真挖掘标本背后的价值,持续开展海洋科普活动……在海洋生物标本收藏量居亚洲首位的中国科学院海洋生物标本馆,海洋工作者加大科普力度,带领参观者开启奇妙的海洋探秘之旅,让更多人了解......

海洋生物“霸主”易位之谜获揭示

在三叠纪以前的海洋里,腕足类动物在温暖的浅海中繁衍生息,是海洋中最常见的底栖生物,比体型相似的双壳类繁盛得多。但在二叠纪—三叠纪之交(2.52亿年前)生物大灭绝后,双壳类迎头赶上并超越腕足动物,遍布全......

船舶零碳排放,未来可通过三条途径实现

“人类的未来在海上!”8月26日,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办的海洋强国战略科技创新论坛2023上,大会主席团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杨德森说。如何认知海洋、开发海洋,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战略步伐?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