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讲我的一生做成的两件半事,其实这些都是我和团队一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肝癌的早诊早治,大幅度提高疗效;第二件事,就是不能切除的肝癌,过去一般没有活过5年,通过综合治疗,缩小后切除;另外半件事,就是肝癌转移和复发相关研究,尽管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高转移人肝癌模型系统,这个系统国际上没有,但是我们除了发现干扰素有一定的预防转移的作用以外,并没有大幅度提高疗效,这个问题不解决就很难进一步提高疗效。”

  10月24日晚6时30分,94岁高龄的汤钊猷走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蔡冠深报告厅讲台,带来一场讲座《我一生做成两件半事》。汤钊猷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肿瘤外科学家、小肝癌研究奠基人、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名誉所长。从医70年,汤钊猷55年研究肝癌,一直为提高患者生存率而努力奋斗,也是国内罕见的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科学家。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裘新在此次讲座致辞时表示,2006年,汤钊猷获评上海市科技功臣,他时任《解放日报》总编辑,至今仍清晰记得,当时刊登的报道标题正是《攻克剩下的“半件事”》。尽管在汤钊猷看来只能算“半件事”,但当年76岁的他依然壮心不已、奋斗所系。

  现场,汤钊猷寄语复旦学子“要重视青少年时代”,同时也表达自己作为一名临床医生的感悟,“在临床上,提高疗效是硬道理,搞科研写论文,不能只跟风,不能只为SCI,要使病人获益,才是最关键的。”

  “作为临床医生,提高疗效是硬道理”

  对汤钊猷来说,他永远也忘不了20世纪60年代的肝癌病房。他用“走进去,抬出来”六个字来形容,“那时候肝癌是急转直下的绝症,病人一进来,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5年生存率只有3%。”

  “这么短的时间遇到那么多的死亡,我终身难忘。”汤钊猷曾经历过肝癌病房里,5年死了500名病人,一辆推车要送两具遗体,他和同事在一起,手术从白天开到晚上,抢救是一种常态,一度经历过“5分钟死了2个病人”。

  这样的现状促使汤钊猷下定决心一步步攻克肝癌。1968年,曾专注血管外科多年的他,投入到肝癌临床研究上。

  1964年,国外研究人员发现,在肝癌病人身上检测出甲胎蛋白(AFP)偏高。很快就有学者前往非洲研究甲胎蛋白是否有早期诊断肝癌的价值,但最终没有证实甲胎蛋白在早诊断方面的价值。

  为何肝癌这么高发?1972年汤钊猷启动一项调研,地点放在当时的肝癌高发地江苏启东,通过一年的调研发现,甲胎蛋白偏高但并无肝癌临床症状者,一年内死亡率竟高达80%。当时他想,甲胎蛋白很可能是早期肝癌的标志物。

  经过手术验证,他和团队成功实现单纯用验血中甲胎蛋白诊断早期无症状小肝癌,大幅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存率。数据显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山医院肝癌患者5年生存率只有2.8%,而1998-2009年的5年生存率提高到44.0%。

  他还通过一步步的研究证实,局部切除代替肝叶切除,既可切除小肝癌又风险较低,取得了过去从未见过的5年生存率。此后他又证实,小肝癌切除后、无症状复发的,再切除仍然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

  汤钊猷说,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提高疗效是硬道理,搞科研写论文,不能只跟风,不能只为SCI,要使病人获益,才是最关键的。

  走上国际舞台,研究结果被国外学者认可

  汤钊猷的研究得到了国际专家的认可。1979年,汤钊猷获得美国癌症研究所颁发的写着“早治早愈”中文字样的金牌。

  三年之后,他撰写了《亚临床肝癌》(英文版),这也是他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亚临床肝癌的概念,被现代肝病学奠基人Hans Popper誉为“人类认识和治疗肝癌的重大进展”。

  1978年,他首次出国,参加第12届国际癌症大会,辗转飞行了34个小时,花费近万元,被告知自己在此次大会的发言被安排在最后一天。在此次大会的肝癌专题会上,6位国际名家一一作报告,他听下来觉得没有提高肝癌疗效的内容,自己是最后一天上台讲,他准备了7张图,最终讲了6分钟,做了小肝癌研究的发言。

  这一次发言,吸引了国际名家的注意。汤钊猷回忆,1986年共有百次国际会议邀请他去讲座,他到过25个国家。1990年,他不仅在国际癌症大会上发言,还受邀成为会议共同主席。1994年,他成为会议主席,由他来邀请会议共同主席和大会报告者。此外,他还连续为国际抗癌联盟主编的《临床肿瘤学手册》撰写三版肝癌章节,将中国学者的治疗方案推向世界。

  汤钊猷强调“质疑”的重要性,肝癌从“不治”到“部分可治”,都是源于质疑,因质疑肝癌是急转直下的绝症,才激发了他去寻找早诊早治的途径,而开创甲胎蛋白的无症状诊断、局部切除解决手术难题、无症状复发的再切除,这一切都基于自己的质疑。

  现场,当一名来自复旦医学院的临床医学生提问“如何更好地平衡科研与临床”,汤钊猷对此回答:“科研是为临床服务的,再忙也要挤出时间。”专注临床研究外,汤钊猷也热衷于传播科普,曾撰写近百篇科普文章和多本科普书,其中包含抗癌三部曲系列著作。

  在他看来,癌症是无法被彻底消灭的,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变化而来,不是外来入侵之敌,还有可能被改造。在他的病人中,也不乏高龄肝癌患者,在经历了手术切除、癌转移、化疗等综合治疗后,仍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生活。

  活动最后,他还寄语复旦学子:“自古英雄出少年,青年时代终日乾乾,我们一定要重视青少年时代,这是人生最有活力,最不怕天高地厚,最能够成功一番事业的时代。”


相关文章

院士汤钊猷:临床医生提高疗效是硬道理,搞科研不能只为SCI

“今天要讲我的一生做成的两件半事,其实这些都是我和团队一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肝癌的早诊早治,大幅度提高疗效;第二件事,就是不能切除的肝癌,过去一般没有活过5年,通过综合治疗,缩小后切除;另外半件事,......

院士汤钊猷:临床医生提高疗效是硬道理,搞科研不能只为SCI

“今天要讲我的一生做成的两件半事,其实这些都是我和团队一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肝癌的早诊早治,大幅度提高疗效;第二件事,就是不能切除的肝癌,过去一般没有活过5年,通过综合治疗,缩小后切除;另外半件事,......

院士汤钊猷:临床医生提高疗效是硬道理,搞科研不能只为SCI

“今天要讲我的一生做成的两件半事,其实这些都是我和团队一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肝癌的早诊早治,大幅度提高疗效;第二件事,就是不能切除的肝癌,过去一般没有活过5年,通过综合治疗,缩小后切除;另外半件事,......

Cell:精氨酸或能驱动癌细胞的代谢重编程从而促进肝癌的进展

癌细胞是变色龙,其会完全改变代谢状况从而不断生长,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Cell上题为“ArgininereprogramsmetabolisminlivercancerviaRBM39”的研究报告......

检验人必看!哪些检验项目风险高,技术难度大,耗资多?官方认定来了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年版)的通知》(下称《技术规范》)。在实验室检查方面,《技术规范》从低值耗材分档、基本人力消耗及......

张学宏团队研究显示,每天一杯含糖饮料,肝癌风险大增

哈佛大学医学院张学宏教授等人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了题为:Sugar-SweetenedandArtificiallySweetenedBeveragesandRiskofLiverC......

重庆医大高分论文揭秘糖代谢:肝癌恶化和这类食物有关!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爱龙/唐霓团队在代谢领域权威期刊CellMetabolism上在线发表了题为Highdietaryfructosepromoteshepatoc......

中国专家研发针对国人肝癌预测模型

中国是肝癌大国,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及早识别高危人群并对肝癌做出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总体生存率的关键。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上海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沈锋教授研发创建了肝癌诊断模型(ASAP),用......

“天津市首届生物及临床质谱论坛”高手云集,共赴质谱盛会

——分论坛、质谱应用实操培训及学术沙龙2023年7月17日,由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生物医药产教联合体、分析测试百科【安特百科(北京)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天津市首届生物及临床质谱论坛”在天津顺利......

专家齐聚天津,共讨质谱未来

——天津首届生物及临床质谱主题分论坛及企业卫星会主题分论坛本次分论坛包括血药浓度、药物基因检测、临床与质谱、合成生物学、整合医学、临床多组学6大主题论坛。分论坛分别由生物医学、临床质谱等相关行业高尖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