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国际学术期刊Nanotoxic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人口健康领域)王慧研究组的研究论文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Prime a Specific Activation State of Macrophages,该研究发现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以TLR4依赖的方式改变巨噬细胞的活性状态,打破机体免疫平衡。

  二氧化钛俗称钛白粉,是一种常见的白色素,也是优良的光催化剂和抗紫外剂,广泛用于化妆品、食品添加剂、药物载体、功能化纤、高档塑料、涂料、电子陶瓷以及催化剂等各种产品。在食品行业,二氧化钛作为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材料或饮食辅料被广泛使用。研究发现糖果、口香糖和蛋糕等甜食类副食品中约10-36%的二氧化钛颗粒处于纳米尺度。由于纳米材料独特的纳米效应(尺寸效应、表面效应等)使其毒性特征与相应的微米级材料明显不同,其潜在安全性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因此,对二氧化钛纳米颗粒膳食摄入的健康效应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在该项工作中,博士研究生黄超等研究人员模拟食品来源二氧化钛情况,观察长期低剂量摄入对健康的影响,发现长期喂食小鼠含0.1%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食物,其巨噬细胞的趋化能力、吞噬能力均下降,趋向于促炎状态,体外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这种效应。在LPS诱导的脓毒血症模型中,喂食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小鼠的机体反应更加剧烈,造成的机体损伤也更加明显。而在TLR4敲除和非TLR4依赖的模型中,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并未产生显著的不良效应。以上结果表明,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主要以TLR4依赖的方式诱导巨噬细胞的异常活化,在外界感染等刺激条件下可能对机体产生不良健康影响。

  该研究获得了国家基金委、中科院和上海市科委的经费支持。

相关文章

“即插即用”纳米颗粒,靶向多种生物目标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工程师开发出一种模块化纳米颗粒,其表面经精心设计,可容纳任何选择的生物分子,从而可定制纳米颗粒以靶向肿瘤、病毒或毒素等不同的生物实体。研究论文30日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与......

“即插即用”纳米颗粒可靶向多种生物目标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工程师开发出一种模块化纳米颗粒,其表面经精心设计,可容纳任何选择的生物分子,从而可定制纳米颗粒以靶向肿瘤、病毒或毒素等不同的生物实体。研究论文30日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这......

10亿只月饼被欧洲退回“致癌物”又是添加剂?大瓜:为何现在被退回?

中秋佳节是个举国欢庆,阖家团圆的日子。每年中秋节都会吃的传统美食——月饼,在最近的一次出口欧洲的过程中,被欧盟拒之门外,数量达1万多吨,按一个月饼重100克算,大概是10亿只月饼被退回。 &......

颠覆认知!Nature子刊:中国科大团队对药物递送屏障的重大发现

从脉管系统到肿瘤的有效纳米治疗运输对于最小化副作用的癌症治疗至关重要。2023年9月1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育才、江维及新加坡国立大学DavidTaiLeong共同通讯在NatureNanotech......

源自皮肤细胞的纳米颗粒可治肺病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显示,由成人皮肤细胞设计的治疗性纳米载体可抑制小鼠受损肺部的炎症和组织损伤,这意味着人们有望治疗因感染或创伤而严重受损的肺。这是一种局部治疗,可经鼻腔给药并留在肺里。相关......

受章鱼器官启发的墨水可以根据需要改变颜色

科学家们创造了一种光敏墨水,可以根据需要改变颜色。它由不同颜色的微珠组成,这些微珠在不同波长的光线下上升或下沉,从而使其表面呈现出特定的颜色,这可能对新的电子显示屏或主动伪装系统很有用。像章鱼和乌贼这......

研究发现氧化锌纳米颗粒可导致味觉感知异常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教授邵龙泉团队研究发现舌-脑转运的氧化锌纳米颗粒可导致味觉感知异常。相关研究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于AdvancedHealthcareMaterials。在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

新发现!纳米颗粒在人体内寿命与其弹性相关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该校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阳丽华课题组的研究揭示了纳米颗粒的弹性如何影响其进入体内血液循环后的寿命,以及如何通过调控其蛋白冠从而实现这种影响。......

缤纷多彩的颜色里却隐藏着食品安全隐患问题——彩虹糖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位消费者近日向法院提起针对玛氏公司(Mars)的诉讼,称其彩虹糖(Skittles)中食品添加剂二氧化钛(E171)含量过高,“不适合人类食用”。该诉讼提到,欧洲食品安全局此前因不能......

研究揭示纳米颗粒弹性影响血液循环寿命的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副教授阳丽华课题组,揭示了纳米颗粒的弹性影响其血液循环寿命的机制,并表明纳米颗粒的弹性作为一个易于调节的参数,未来有望用于合理利用蛋白冠。研究成果日前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