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全球地震危险性

全球地震灾害图。颜色越深表示灾害越重。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中,中美洲、菲律宾,阿尔卑斯-喜马拉雅一线,喜马拉雅山南麓、伊朗西部以及土耳其,地震灾害尤为严重。另外,中国的华北、印度尼西亚震害亦很严重。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前,国际上一个叫全球地震模型的组织发布了三张图,一张表示地震发生的可能性,一张是全球建筑物(人口)密度图,一张表示地震可能带来的危害,系统地展示了全球不同区域的地震风险。 评价地震危险 要考虑各种因素 要研究地震的危害,首先是给出发生地震的可能性,但这只是第一步。一般而言,危害是针对人类来说的,如果地震没有给人类带来伤害,那么就是没有危害。地震危险性的高低,也是根据地震给人带来的损失来评价的,损失越大,危险性也就越高。所以,要评价地震的危险性,要考虑各种因素。 一是地震因素,地震越多,震级越高,危险性就可能越高。 二是人聚居的密度。人类聚居的密度越高,那么潜在的危险性就越高,因为地震带来的损失会越大。比如......阅读全文

如何评价全球地震危险性

  全球地震灾害图。颜色越深表示灾害越重。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中,中美洲、菲律宾,阿尔卑斯-喜马拉雅一线,喜马拉雅山南麓、伊朗西部以及土耳其,地震灾害尤为严重。另外,中国的华北、印度尼西亚震害亦很严重。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前,国际上一个叫全球地震模型的组织发布了三张图,一张表示地震发生的可能性,一张是全

地震局专家称21市地震危险性评价已通过验收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网上误传的21城市断层带分布图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网站2011年3月18日公布的《中国地震和火山分布图》  3月20日开始,一则“地震局公布北京上海等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带”的报道见诸网络,引起各界关注,报道中消息的发布者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锡伟。  21日

分析全球危险化学品贸易

  近日,一项发表于《自然·可持续性》的研究显示,尽管存在减少危险化学品非法交易的监管条例,但2004-2019年仍有超过25兆吨的危险化学品被非法交易。人为化学品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了不利影响,包括提早死亡、残疾、疾病、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环境退化。《鹿特丹公约》(Rotterdam Conve

哪里最易地震哪里最不安全-三幅全球地震图发布

  3幅新的地图揭示了地球上哪些地区最容易发生地震,以及生活在哪些地区的人最容易受到地震灾害的威胁。  第一张全球地震灾害地图以前所未有的细节展示了地球上的哪些地区最容易发生地震,例如环太平洋的“火山带”。  第二张则是全球地震风险图,强调了建筑物可能被地震破坏的地区,例如危地马拉。  第三张地图是

全球三大地震带-两大地震带影响我国

根据全球构造板块学说,全球有三大地震带,其中两大地震带影响我国。 贵州大学地质构造学教授杜定全说,根据全球构造板块学说,地壳被一些构造活动带分割为彼此相对运动、大小不一的板块。大的板块有六个,即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板块。全球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大板块的边界上,一部分

全球地震频发,地球是否进入活跃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531.shtm 中新社北京2月24日电 (赵斌)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月23日8时37分,在塔吉克斯坦(北纬37.98度,东经73.29度)发生7.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当日19时24

全球最大地震数据库建成

国际地震学中心绘制的2万次地震数据集。   2004年苏门答腊岛地震、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2010年海地地震、2011年日本地震,在每次灾难中,故事都是相同的:一场地震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夺走成千上万条生命,并且摧毁了像沙子城堡一样的建筑。   地球科学家依然无法预测一场大地震

“地下正在变热”:全球高温,警惕“无声的危险”

  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多国频现高温极端天气,气温持续上升也给人们生活、健康、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  美国科学家近日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地面上的高温可以通过城市建筑被“传导”到地下。而且,这种“地下气候变化”现象正在使城市地下的地面变形,长期来看可能对建筑安全造成隐患。  数据追踪发现芝加哥“地

大地震影响全球定位系统精确度

  一项刊发在新一期美国《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大地》上的研究报告称,过去13年来发生的大地震导致地壳变动,改变了全球定位系统(GPS)地面接收站的位置,影响了GPS坐标的准确度,这将对卫星轨道、海平面等的测量造成较大影响。   报告指出,8.0级以上的大地震会对地壳造成深远影响。除澳大利亚、西欧和

武汉大学发布全球首份土叙地震遥感评估报告

联合国卫星中心(UNOSAT)与武汉大学15日联合发布了全球首份土耳其地震夜光遥感分析报告。该报告利用夜光遥感技术从震区尺度和城市尺度分别评估了土叙地震对城市电力的损害程度,受到国际社会关注。当地时间2月6日,土耳其7.8级地震发生后,联合国有关部门紧急需要掌握宏观的地震情况。为响应联合国人道主义事

全球房颤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方面的差异显著

《Circulation》杂志在线发表了RE-LY房颤注册研究结果,来自46个国家急诊室的心房颤动患者在危险因素和治疗方面的差异十分显著【Circulation 2014 Jan 24;[Epub ahead of print]】。论文的主要作者、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Jonas Oldgren博士说,

地震条件下滑坡分布规律及危险性评价合作研究进展

  在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大地震诱发滑坡的分布规律及危险性评价方法研究”支持下,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乔建平研究员团队与日本东京大学和中央开发株式会社在三年合作中,共同开展了地震触发滑坡分布规律、破坏模型、危险性评价、监测预警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并取得多项成果。  中日研究

遏制全球变暖前景不容乐观-依然在相当危险范围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虽然全球变暖在过去10年中“步伐暂缓”,似乎表明下个50年到100年间并不会出现严酷的气候变化,但最近,一个国际气候小组在《自然·地球科学》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气候变化程度依然保持在相当危险的范围。   研究人员说,从2000年到2009年,全球变暖减缓的趋势又有所

全球月均温首次升温超1.5℃,突破危险临界点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398.shtm

美专家称无证据表明全球地震情况异常

  当地时间4月15日中午,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海域发生里氏6.4级地震,当天,南太平洋岛国瓦努阿图附近海域发生6.5级地震。印尼亚齐省及周边地区11日遭遇里氏8.5级强震。墨西哥、美国等地近日也接连发生6级以上地震。环太平洋地区不断发生地震,引发了人们对全球是否进入地震频发期的担忧。

九江建成国内首个氡观测仪检测平台-监测全球地震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记者来到了九江地震台,这是一个坐落在九江却监测着全球地震,为地震信息发布提供技术支撑,建有“氡检测平台”的国家台站。  据了解,九江地震台建成了全国首个地震监测氡观测仪检测平台,该建设项目填补氡观测仪检测的空白,实现氡观测仪检测规范化、标准化。同时,为了提升防震减

全国防灾减灾日:我国地震预警技术关键指标领先全球

  5月12日是全国防灾减灾日。汶川地震11年后,中国的地震预警技术有了怎样的发展,还存在哪些难题?近日,四川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以下简称减灾所)创建者、所长王暾表示,我国的地震预警技术在一些关键指标方面领先全球,但要真正发挥对普通人的帮助作用,亟须打通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  中国地震预警技术关

我国建成全球最大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网络

疾病预防控制事关人民生命健康,事关公共卫生安全。一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监测网络,重大疾病防控水平提高明显,多种“疫苗可预防传染病”降至历史最低水平,艾滋病病死率、结核病发病率显著下降,“乙肝大国”摘帽……这是记者17日从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研究:六行业受全球变暖影响大进入“危险区”

美国毕博管理咨询公司日前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世界经济中的六大行业将因为气候变化所导致的环境后果而进入“危险区”。它们是航空、卫生、旅游、交通、金融服务和石油天然气行业,其中石油天然气行业受全球变暖现象的影响最大。 在这份题为《气候改变你的生意》的报告中,专家对18个经济领域进行了分析,指出电信

WHO首部全球高血压报告发布:5大危险因素控制策略

  2023年9月19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发布了有史以来第一份关于高血压对全球的破坏性影响的报告,并就如何战胜这一“无声杀手”提出了建议。该报告显示,每5名高血压患者中约有4人未得到充分治疗,如果各国能够扩大治疗覆盖范围,则2023年至20

四川地震专家:汉源4.8级地震为走滑型地震

记者20日从四川省地震局获悉,此次该省雅安市汉源县境内发生的4.8级地震为走滑型地震,震中位于汉源-甘洛断裂北段。四川省地震局研究员杜方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汉源4.8级地震为走滑型地震,震中位于汉源-甘洛断裂北段,震源机制解与发震构造基本符合。汉源-甘洛断裂起自泸定瓦斯营盘西北,经金坪、火厂坝

地震专家:本次四川泸定县地震为主余型地震

  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截至5日20时30分,地震已经造成46人遇难,其中甘孜州29人,雅安市17人。这次地震属于哪种类型?还有哪些方面需要防范?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 蒋海昆:在中国大陆地区每年平均发生6级以上地震大概4次,其中,7级以上的

地震台网中心刘杰:否定地震比预报地震成功率高

  前震一个多小时内主震就来了,预报前要开会会商,处理来不及了。■关于汶川地震  震级超出历史极限了,你让我预报我真不敢。■如何反思  不是我们工作的失误,这是科学认识水平的问题。跟上一代预报工作相比,我们这代人更实事求是,不大吹大放。■为何频繁辟谣  

张晓东:识别地震谣言-科学应对地震问题

地震专家张晓东谈如何识别地震谣言和科学正确应对地震等问题 【摘要】中国地震专家张晓东指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非常具体,甚至发震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的“地震预测”都是谣传,目前我国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很低。      1.近期网络上关于地震的谣传比较多,如何识别地震谣传呢

地震释疑:张衡“地动仪”能否记录地震

5月12日四川地震,牵动了全国民众的心。震感瞬间传至全国各地。一些网友认为,既然汉代就有“地震仪”,为什么依然无法预测地震呢?   也有网友指出,此前的“蟾蜍迁徙”已经预报了地震。动物真的能预报地震吗?   英国学者米尔恩根据文献记录复原了“候风地动仪” 日本学

南宁地震局“毒蛇地震预报员”提前感知四川地震

新华网广西频道5月13日电(记者王志伟)“我们人工地震观测点的蛇近期急躁不安,不进食,有部分发生碰撞受轻伤。5月12日,在地震发生后的短短10分钟内,南宁地震局就将观测数据和最新分析资料上报。”南宁市地震局局长蒋维松告诉记者,根据经验判断,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附近有重大震情发生,二是本地会发

预测地震新突破-传感器植入地震断层

  据国外媒体报道,人类在预测地震的研究路上又有了新的突破。一个国际研究小组将在新西兰的阿尔派断层钻一个1300米深的洞,并由此收集重要的数据,这将有助于他们预测未来发生的地震。该断层大约每330年断裂一次,进而引发一场地震(震级曾达8级)。最近的一次地震发生在1717年,因此下一次地震预计在最近的

美地震学家力推发展地震预警系统

美国学校的孩子们在防震演习中躲在桌下   一场大地震可能会袭击美国,夺去数百人的生命,它将在20年后、两年后还是明天到来,无人知晓。这样的灾难将督促这个国家建立一个公共地震预警系统,给人们数秒钟或数分钟时间为地震作准备。“与其等待下一场大地震刺激政治行动,我认为我们必须现在就建立一个预报体系。”美

科学家研究发现地震或能“愈合”地震

  本报讯(记者唐凤)4月15日,《自然—地球科学》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地球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裴顺平、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与美国莱斯大学教授钮凤林及其他合作者有关龙门山断裂带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分析了位于青藏高原东缘与四川盆地西部的龙门山断裂带在大地震中的结构演化过程,观测到清晰的地震波

孙士鋐:地震“预警”概念并非地震预报

  “首先我想说明一点,前几天多家媒体报道了青海玉树7.1级地震前的预警问题,这是出自于许多人对预警概念的不清楚。根据一些事件,在编辑过程中错误地使用了预警一词。”对于青海玉树4.7级可以作为其后7.1级预警这一说法,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表示否定,“现在全世界(的地震研究)都不可能将大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