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α1酸性糖蛋白的临床意义介绍

(1)血清α1AG水平的改变: ①α1AG含量升高:α1AG为急性时相反应物之一。病理情况下。白介素1刺激吞噬细胞释放出脂多聚糖,可促进α1AG的合成使血中水平升高,故α1AG是一种最稳定的早期呈阳性的急性时相反应物。如感染(炎症)、外伤、烧伤、手术、急性心肌梗死时α1AG含量升高。另外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克隆病、恶性肿瘤也增高,在癌转移时升高更明显。 α1AG水平改变可用于鉴别患者是急性时相反应还是雌激素所引起的一族急性时相蛋白(如铜蓝蛋白、α1-抗胰球蛋白等)水平升高,若后者影响则α1AG浓度正常或降低,前者可出现血清水平升高。 α1AG与结合珠蛋白测定联用是鉴别血管内溶血的有价值指标。通常这两种指标可同时升高或降低。若酸性糖蛋白含量升高,而结合珠蛋白正常, ,则认为是体内轻微溶血的急性时相反应。α1AG还可作为肿瘤复发(尤其是胸腺癌与肺癌)药物治疗的定量指标)。 ②α1AG浓度降低:服用17α-羟基......阅读全文

关于α1-酸性糖蛋白的临床意义介绍

  (1)血清α1AG水平的改变:  ①α1AG含量升高:α1AG为急性时相反应物之一。病理情况下。白介素1刺激吞噬细胞释放出脂多聚糖,可促进α1AG的合成使血中水平升高,故α1AG是一种最稳定的早期呈阳性的急性时相反应物。如感染(炎症)、外伤、烧伤、手术、急性心肌梗死时α1AG含量升高。另外类风湿

α1-酸性糖蛋白

α-酸性糖蛋白(α1-acidglycoproteinTimes New Roman,AAG,早期称之为乳清类粘蛋白)分子量近4万,含糖约45%,pI为2.7-3.5,包括等分子的已糖、已糖胺和唾液酸。AAG是主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时增高,显然与免疫防御功能有关,但详细机制尚待阐明。早期

α1-酸性糖蛋白

α-酸性糖蛋白(α1-acidglycoproteinTimes New Roman,AAG,早期称之为乳清类粘蛋白)分子量近4万,含糖约45%,pI为2.7-3.5,包括等分子的已糖、已糖胺和唾液酸。 AAG是主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时增高,显然与免疫防御功能有关,但详细机制尚待阐明。

α1-酸性糖蛋白测定临床意义是什么

  1.增高:急性炎症反应;心肌梗死,组织损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恶性肿瘤(肝癌,骨髓瘤等)和妊娠等。  2.降低:营养不良,重症肝炎,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

α1-酸性糖蛋白(AAG)的功能和临床意义

α1-酸性糖蛋白包括等分子的己糖、己糖胺和唾液酸,是主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与抗体的免疫防御功能有关。临床意义:α1-酸性糖蛋白的测定目前主要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指标。增高:在风湿病、恶性肿瘤及心肌梗死患者。降低:在营养不良、严重肝损害等。

生化检测项目--血清α1-酸性糖蛋白介绍

血清α1-酸性糖蛋白介绍:  1-酸性糖蛋白早期称乳清类粘蛋白。分子量约40000,由肝脏合成,癌细胞也可合成。α1AG的肽链结构与Ig轻链可变区及部分重链区、结合珠蛋白α链结构类似,说明α1AG从Ig家系演变而来。血清α1-酸性糖蛋白正常值:  (1) 放射免疫法:  血清 成人550-1400m

临床化学检查方法介绍--血清α1-酸性糖蛋白介绍

血清α1-酸性糖蛋白介绍:  1-酸性糖蛋白早期称乳清类粘蛋白。分子量约40000,由肝脏合成,癌细胞也可合成。α1AG的肽链结构与Ig轻链可变区及部分重链区、结合珠蛋白α链结构类似,说明α1AG从Ig家系演变而来。血清α1-酸性糖蛋白正常值:  (1) 放射免疫法:  血清 成人550-1400m

关于α1酸性糖蛋白的基本介绍

  α1AG的肽链结构与Ig轻链可变区及部分重链区、结合珠蛋白α链结构类似,说明α1AG从Ig家系演变而来。  α1-酸性糖蛋白正常值:  (1)放射免疫法:  血清 成人550~1400mg/L,均值为900mg/L  尿液 0.29~0.68mg/24h  (2)比浊法:  血清 成人 791±

α-酸性糖蛋白的介绍

  α-酸性糖 蛋白(α1-acidglycoprotein,AAG,早期称之为乳清类粘蛋白)分子量近4万,含糖约45%,pI为2.7-3.5,包括等分子的已糖、已糖胺和唾液酸。是主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时增高,显然与免疫防御功能有关明。早期工作认为肝是合成α1-糖蛋白的唯一器官,近年有证

α1酸性糖蛋白的临床意义

(1)血清α1AG水平的改变:①α1AG含量升高:α1AG为急性时相反应物之一。病理情况下。白介素1刺激吞噬细胞释放出脂多聚糖,可促进α1AG的合成使血中水平升高,故α1AG是一种最稳定的早期呈阳性的急性时相反应物。如感染(炎症)、外伤、烧伤、手术、急性心肌梗死时α1AG含量升高。另外类风湿关节炎、

简述α1酸性糖蛋白的临床意义

  (1)血清α1AG水平的改变:  ①α1AG含量升高:α1AG为急性时相反应物之一。病理情况下。白介素1刺激吞噬细胞释放出脂多聚糖,可促进α1AG的合成使血中水平升高,故α1AG是一种最稳定的早期呈阳性的急性时相反应物。如感染(炎症)、外伤、烧伤、手术、急性心肌梗死时α1AG含量升高。另外类风湿

人α1-酸性糖蛋白ELISA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

人α1-酸性糖蛋白ELISA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  标本:血清或血浆试验原理:α1-AGP试剂盒是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已知α1-AGP浓度的标准品、未知浓度的样品加入微孔酶标板内进行检测。先将α1-AGP和生物素标记的抗体同时温育。洗涤后,加入亲和素标记过的

α-酸性糖蛋白的主要功能介绍

α-酸性糖蛋白(α1-acidglycoprotein,AAG,早期称之为乳清类粘蛋白)是主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时含量增高,与免疫防御功能有关联。

α-酸性糖蛋白的测定方法

主要作为急性时相反应的指标,在风湿病、恶性肿瘤及心肌梗死患者异常增高,在营养不良、严重肝损害等情况下降低。测定方法:使用AAG的抗体制成免疫化学试剂盒,可设计成免疫扩散或浊度法检测。正常参考值为500-1500mg/L,亦可采用过氯酸和磷钨酸分级沉淀AAG后,测定蛋白质。

人α1-酸性糖蛋白(α1-AGP)ELISA检测试剂盒使用说明

试验原理:α1-AGP试剂盒是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已知α1-AGP浓度的标准品、未知浓度的样品加入微孔酶标板内进行检测。先将α1-AGP和生物素标记的抗体同时温育。人α1-酸性糖蛋白ELISA检测试剂盒洗涤后,加入亲和素标记过的HRP。再经过温育和洗涤,去除未结合的酶结合物,然

α-酸性糖蛋白的生理功能

α-酸性糖蛋白(α1-acidglycoprotein,AAG,早期称之为乳清类粘蛋白)分子量近4万,含糖约45%,pI为2.7-3.5,包括等分子的已糖、已糖胺和唾液酸。是主要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在急性炎症时含量增高,显然与免疫防御功能有关明。早期工作认为肝是合成α1-糖蛋白的唯一器官,近年有证据

α1—酸性糖蛋白含量测定

中文名称:α1—酸性糖蛋白含量测定 英文名称:α1—AG正常参考值:320—980mg/L 临床意义: α1—AG含量增高:见于烧伤、急慢性炎症、尿毒症、肾病、肺癌、肝病等疾病。 α1—AG含量降低:见于肝细胞严重破坏、鼻咽癌、卵巢Ca、营养不良等病。

α1酸性糖蛋白的基本信息

α1AG的肽链结构与Ig轻链可变区及部分重链区、结合珠蛋白α链结构类似,说明α1AG从Ig家系演变而来。α1-酸性糖蛋白正常值:(1)放射免疫法:血清 成人550~1400mg/L,均值为900mg/L尿液 0.29~0.68mg/24h(2)比浊法:血清 成人 791±51mg/L

关于糖蛋白的评价介绍

  糖蛋白是含糖的蛋白质,由寡糖链与肽链中的一定氨基酸残基以糖苷键共价连接而成。其主要生物学功能为细胞或分子的生物识别,如卵子受精时精子需识别卵子细胞膜上相应的糖蛋白。受体蛋白、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等亦均属糖蛋白。 糖蛋白普遍存在于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中,种类繁多,功能广泛。可按存在方式分为三类:  1、

关于α2-HS-糖蛋白的临床意义

  (1) 对肝病的诊断与预后的判断:文献对急性肝炎患者血清α2-HS的变化报道不一致。有实验结果表明α2-HS在急性肝炎与迁延性肝炎时升高,有的显示急性肝炎时无明显改变,但在亚急性肝坏死时均显著性地降低。并发现亚急性肝坏死患者死亡者血清α2-HS明显低于存活者,故认为血清α2-HS测定有助于亚急性

关于糖蛋白的连接方式介绍

  糖蛋白的糖肽连接键,简称糖肽键。糖肽链的类型可以概况为:  ① N-糖苷键型:寡糖链(GlcNAC的β-羟基)与Asn的酰胺基、N-未端的a-氨基、Lys或Arg的W-氨基相连。  ② O-糖苷键型:寡糖链(GalNAC的α-羟基)与Ser、Thr和羟基赖氨酸、羟脯氨酸的羟基相连。  ③ S-糖

关于P糖蛋白的基本介绍

  P-糖蛋白的能量来源于ATP。   P-糖蛋白可以作用于成千上百种大大小小的分子,其处理的分子的大小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分子大多是一些疏水的,极少在细胞膜上存在的一些物质,包括许多有害物质,而且还包括一些很重要的物质,如环孢菌素和抗癌药物之类。

关于酸性磷酸酶的介绍和临床意义

  酸性磷酸酶主要分布于前列腺、肝、脾、乳汁、红细胞、血小板及骨骼等。以前列腺含量最为丰富。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 EC3.1.3.2)是一种在酸性条件下催化磷酸单酯水解生成无机磷酸的水解酶。人血清酸性磷酸酶的最适pH为5~6,最适作用温度37℃。  临床意义  前列腺癌,特别

关于糖蛋白的基本信息介绍

  糖蛋白(glycoprotein)是一种含有寡糖链的蛋白质,两者之间以共价键相连。其中的寡糖链通常是经由共转译修饰或是后转译修饰过程中的糖基化作用而连结在蛋白质上。  糖蛋白多肽链常携带许多短的杂糖链。它们通常包括N-乙酰己糠胺和己糖(常是半乳糖或甘露糖,而葡萄糖较少)。该链末端成员常常是唾液酸

关于包膜糖蛋白的基本介绍

  包膜糖蛋白(Glycoprotein, GP)指由病毒自身编码的、包被在病毒外层的糖蛋白。GP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在病毒的吸附和穿入宿主细胞、致病性、下调宿主细胞表面蛋白质表达和增加病毒装配和出芽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包膜糖蛋白是保护性免疫的主要目标,是诱导产生中和抗体的最理想抗原。

关于非胶原糖蛋白的介绍

  非胶原糖蛋白的共同特点是既可与细胞结合,又可与细胞外基质其他大分子结合,将细胞黏着于细胞外基质。ECM中的糖蛋白包括黏附蛋白中层黏连蛋白(LN)、纤维黏连蛋白(FN)、接触蛋白(ND)与抗黏附蛋白肌腱生长蛋白(Tenascin,TN)、骨黏连蛋白(Osteonecin,BM-40)、基底膜蛋白(

关于糖蛋白糖链的结构介绍

  糖蛋白中的糖链变化较大,含有丰富的结构信息。寡糖链往往是受体、酶类的识别位点。  1、 N-糖苷键型(N-连接)N-糖苷键型主要有三类寡糖链:  ① 高甘露糖型,由GlcNAc和甘露糖组成;  ② 复合型:除了GlcNAc和甘露糖外、还有果糖、半乳糖、唾液酸;  ③ 杂合型,包含①和②的特征。五

关于HCV的包膜糖蛋白的介绍

  丙型肝炎病毒(HCV)结构蛋白(C、E1和E2)在宿主内质网信号肽酶的作用下,裂解出E1和E2蛋白。HCV E1和E2蛋白高度糖基化,且每个糖基的羧基末端都有一个疏水区域,且依此锚定于细胞质膜。E1糖蛋白位于192~383位氨基酸序列,是一个约30~35kD的糖基化蛋白,含5~6个N一糖基化位点

关于1-氨基蒽醌的制备方法介绍

  1.硝化还原法:蒽醌经混酸硝化得硝基蒽醌,反应产物过滤并用热水洗至中性后,用亚硫酸钠精制。其中2-硝基蒽醌与亚硫酸钠生成易溶于水的蒽醌-2-磺酸钠,过滤后洗涤除去之。所得1-硝基蒽醌用硫化钠还原得1-氨基蒽醌粗品,经加碱液、保险粉精制除去二氨基蒽醌后再用氧气氧化、过滤、干燥,得成品。 [2]  

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的介绍

  人体中正常成熟的白细胞可以分为五类: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是白细胞的组成部分,与其他粒细胞一样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具有杀伤细菌、寄生虫的功能,也是免疫反应和过敏反应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可以释放颗粒中的内容物,引起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