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总结:急性脑卒中MRI检查要点大全

在急性卒中机构,神经影像学发挥着许多重要的作用:确定或排除脑血管病(缺血性或出血性)的诊断;提供可能的卒中发病机制的证据(栓塞、血流动力学等等);基于病灶大小和位置及血管状态,提供重要的关于预后的信息。《急性卒中溶栓治疗》对急性卒中治疗中磁共振成像(MRI)的作用进行了详细介绍。 MRI技术的优缺点 先进的神经影像学在急性卒中的最有前途的作用是选择进行急性治疗的患者。标准的和先进的卒中CT技术(CT血管造影和灌注CT)已经在前面讨论过。多参数MRI有可能延长治疗时间窗,其基础是对个体化的病理生理过程的了解,即通过MRI来识别最有可能从治疗中获益的患者(那些伴有缺血半暗带或风险组织)以及那些最有可能有并发症(如出血性转化、恶性梗死)的患者。 先进的MRI技术较CT技术最重要的优势是没有射线暴露、有更多的组织覆盖及更佳地识别可能梗死的严重缺血组织。其缺点是较低的可行性、实用性和可及性(硬件以及训练有素的人员)及费用高于CT......阅读全文

接受PCI的患者,缺血性卒中多于出血性卒中

  发表于《Eur Heart J》杂志的一项新研究显示,接受PCI的患者中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几率是出血性卒中的3倍。在2007-2012年间,英国接受PCI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事件更多了,而出血性卒中相对较少。[Eur Heart J. 2015]     研究人员从英国心血管介入学会数据库中纳入了4

卒中或TIA病人卒中预防指南

           

关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简介

  急性缺血性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又称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是由于脑动脉的闭塞导致的脑组织的梗死,伴随着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的损伤,是现代社会中导致致死和致残的最重要的中枢神经系统血管事件。尽管系统的溶栓治疗

吲哚布芬治疗中重度缺血性卒中患者

  抗血小板治疗是卒中二级预防的主要手段之一,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作为可逆的血小板环加氧酶抑制剂,吲哚布芬相比于阿司匹林可能具有较低的出血风险,并且如果发生出血可在停药后迅速止血。吲哚布芬是高出血风险患者或其他抗血小板药禁忌时的潜在替代药物,在临床上已用于预防缺血性卒中的复发

一例缺血性卒中病例分析

患者男性,70岁。因意识模糊3d,于2013年1月17日入院。患者3d前清晨因意识模糊、呼之不应,症状持续不缓解至我院就诊。发病过程中无恶心、呕吐,无小便失禁等症状。既往体格健康,饮酒20年(100g/d)、吸烟30年(20支/d);否认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入院后诊断与治疗经过体格检查:血压128/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更新要点

2013年1月31日,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卒中学会(ASA)在线发布了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管理指南。2013年国际卒中大会上,新指南委员会主席、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若什(Edward C. Jauch)教授就此做了专题讲座。此外,新指南作者之一、美国伊利诺伊州OSF卒中中心的王(Dav

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一)

一、病例引发的思考  患者女性,61岁,主因“左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2 h”于2019年12月25日就诊于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急诊。患者平素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等病史,就诊时血压 165/11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初诊时NIHSS评分

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热点讨论问题

  中国卒中论坛暨2013北京大学脑血管病诊断和治疗进展学习班于2013年9月7日-9月8日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学术报告厅隆重召开。论坛主席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小刚教授作题为《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方法和技巧》的报告。报告贴近临床,实用性强,受到与会医生的一致欢迎,大家又针对缺血性卒

缺血性卒中的二级预防(二)

  (二)心源性卒中和TIA的抗栓治疗  对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华法林和新型口服抗凝药(novel oral anticoagulants, NOACs),包括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以及依度沙班等均可作为二级预防的首选药物。NOACs的半衰期较短,不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但对于严 重肾功能不良

低温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研究进展

    脑血管病作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也是第一大致残性疾病。缺血性卒中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类型,约占脑血管病的70%。在现有的诸多治疗手段中,低温是有效的神经保护措施。自20世纪50年代低温的神经保护作用被发现已来。其已被提出用于外伤性脑损伤、卒中、心

世界卒中日,盘点近期卒中临床研究新进展!

  脑卒中是指因大脑供血异常所引起的脑损伤,通常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两类,前者即脑梗死,后者即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缺血性脑卒中占70%以上。2019年10月29日是第14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预防为主,远离卒中”;本文中,小编整理了近期科学家们在脑卒中领域的临床研究成果,分享给大

缺血性卒中/TIA合并房颤的二级预防

  卒中是房颤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这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为了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发生,临床上开始使用一些有效预防房颤相关卒中的药物。在第26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张玉生教授做了题为“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合并心房颤动的二级预防”的精彩报告

缺血性卒中/TIA合并房颤的二级预防

  卒中是房颤最常见和严重的并发症,这已经成为不容置疑的事实。为了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发生,临床上开始使用一些有效预防房颤相关卒中的药物。在第26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来自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张玉生教授做了题为“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合并心房颤动的二级预防”的精彩报告

房颤患者的卒中预防

  美国神经病学学会已经出版了伴有非瓣膜性房颤(NVAF)患者卒中预防的新指南【点击下载指南】。2月25日,该指南发表在《Neurology》杂志上。    该指南的主要作者,纽约州立大学上州医科大学(西拉库斯)的Antonio Culebras博士在Medscape医学新闻中评论道,新指南尤其强调

垂体卒中的诊疗进展

  垂体卒中一般系指垂体瘤的梗死、坏死或出血。绝大多数作者报告的病例是包括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促皮质素(ACTH)、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及无内分泌功能的垂体腺瘤的卒中。但某些作者将非瘤体的梗死和出血称为垂体卒中,包括正常垂体产后梗死、糖尿病性梗死、抗凝治疗所致

卒中患者血压管理的思考

  在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血压的持续增高是一种最重要的原因。研究 显示,收缩压每增加5 mmHg,脑卒中的风险就升高46%。心肌梗死事件的发生几 率则会上升14%。据2002年的营养健康调查发现,高血压已是问过心血管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目前我国已有1.6亿高血压患者,而血压的长期

心律低者卒中预后较好

  研究人员报告称,卒中幸存者心律或可预测他们的长期预后。他们对有效避免再次脑卒中预防方案研究(PRoFESS)的分析显示心律增加会降低患者存活率。相反的,对于复发性中风患者,心律低者神经预后更好。  以前的研究表明心律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卒中)患者预后有关系,如高血压、心衰等。“令人兴奋的消息是现

卒中后癫痫管理指南要点

  国内指南    2014年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有关癫痫管理的推荐    ① 不推荐预防性应用抗癫痫药物(IV级推荐,D级证据);    ② 孤立发作一次或急性期癫痫发作控制后,不建议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IV级推荐,D级证据);    ③ 卒中后2——3个月再发的癫痫,建议按癫痫常规治疗

听神经瘤卒中病例报告

 听神经瘤(acoustisc neuroma,AN)是指起源于听神经鞘的肿瘤,又称为前庭神经雪旺细胞瘤。好发于30~49岁。大多肿瘤的首发症状以听神经本身的症状为主,如耳鸣、眩晕、听力下降等。而听神经瘤卒中则多以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为首发症状,部分患者有颅神经缺失、失语、偏瘫等体征,本病临床

创伤和感染是儿童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研究概要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创伤和急性感染是儿童缺血性卒中(AIS)的重要风险因素。该项研究结果发表于《神经病学年鉴》杂志中[Ann Neurol 2012 Dec;72(6):850-8 ]。  既往研究表明,成人在头颈部外伤或轻微的急性感染,如流感后,卒中风险增加。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因素也可影响年

降糖药格列苯脲可能用于缺血性卒中

一项检验一种常见糖尿病药物静脉剂型的小型研究获得了戏剧性结果,其在卒中领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研究表明常用降糖药物格列苯脲可能减少卒中患者的死亡率,这项研究于2013年国际卒中大会(ISC)上公布,其主要研究者康涅狄格州纽黑文市耶鲁大学Kevin N. Sheth教授因此获得本届大会的obert

我国科学家提出急性缺血性卒中精准风险分层方法

  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是一种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多因素疾病,人群异质性大,有证据表明部分AIS患者在接受指南推荐的规范化治疗后仍存在较高的卒中复发风险,所以对不同临床结局的患者进行精准风险分层和治疗反应性评价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我国科学家利

缺血性卒中死亡人数增加-与7个危险因素有关

  5月23日获悉,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脑与类脑智能转化研究所、上海市麻醉与脑功能调节重点实验室熊利泽教授团队,首次针对全球缺血性卒中疾病死亡负担,及其可归因危险因素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回顾性总结和前瞻性预测。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著名国际期刊《神经学》。  据悉,缺血性卒中是导致死亡和

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了防治方案

4月23日,《美国医学会杂志·神经病学》发表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院士团队一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24小时内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抗血小板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且不增加颅内出血和系统性出血风险。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功能恶化与不良临床结局密切相关,一直是该领域的临床难题,

***cy血症患者卒中预防策略

   脑卒中是目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与心血管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息息相关。对于脑卒中来说,高Hcy血症是独立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对Hcy的代谢途径和相关基因影响的分析,并基于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对高Hcy血症患者的卒

卒中患者术后溶栓是否安全?

  2015 年欧洲卒中组织会议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对在过去 90 天内行外科手术的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术后溶栓,其手术区域总体出血率低。    该研究的主要研究者 Voelkel 博士表示:「这是第一次探讨围手术期的溶栓治疗。这些结果表明,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可安全应用于近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

低温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进展

  脑血管病作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也是第一大致残性疾病。缺血性卒中是脑血管病最常见的类型,约占脑血管病的70%。在现有的诸多治疗手段中,低温是有效的神经保护措施。自20世纪50年代低温的神经保护作用被发现已来,其已被提出用于外伤性脑损伤、卒中、心脏停搏性

JAMA:缺血性卒中颈动脉蹼研究的现状及其临床诊治

  颈动脉蹼(CaWs)与缺血性卒中之间的关联已在一系列研究中探讨。影像学和病理学分析将CaW定义为纤维肌肉发育不良的内膜变异,表现为颈动脉球后部的虫卵样病变,更具体地说是在颈内动脉的起源处。  青年复发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颈动脉蹼的发现没有其他明确原因,引起了人们对其机制、自然史和干预需要的疑问。本综

缺血性卒中最新进展

  Blood:FVII活性与缺血性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凝血因子VII (FVII)是凝血级联的重要组成部分。迄今为止,尚未能解析调控FVII活性和/或水平的基因位点。现Paul S. de Vries等人对9个评估血浆FVII水平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7个关于FVII活性和2个针对FVII抗原,

孤立性脑干症状警示后循环卒中

  英国学者的一项前瞻性基于人群的研究发现:在患有明确的椎基底动脉卒中的患者中,卒中发生前常见单独的短暂性脑干症状,但是大多数症状不符合TIA的传统定义。单独的短暂性脑干症状的预后还有待更多研究来证实。该论文于近日在线发表于《柳叶刀·神经学》杂志。  单独的短暂性脑干症状如单独的眩晕,构音困难,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