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华中农大张启发院士PNAS发布水稻研究重要成果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通过分析1479个水稻品种绘制出基因组变异图谱,揭示出了水稻改良的育种印迹。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发布在9月10日的《美国国家科学院》(PNAS)杂志上。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启发(Qifa Zhang)院士及练兴明(Xingming Lia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张启发院士是国际著名的植物遗传和分子生物学家,其长期致力于水稻基因组研究,旨在通过植物基因组分析、重要基 因的分离克隆、杂种优势的遗传和分子基础、作物品种资源的分子评估及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水稻改良。被誉为“中国转基因水稻第一人”。谢为博 (Weibo Xie)副教授和王功伟(Gongwei Wang)副教授是这篇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过去的50年里水稻尤其是籼稻(indica )的改良取得了一些里程碑式的成果。其中一项重大的突破是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中国......阅读全文

李家洋:到涉及重大应用生产领域寻找基本科学问题

  5月26日下午,匆匆赶回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实验室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洋,顾不上吃晚饭,即向其团队成员布置了一项新的工作内容——立即安排一次国内有关育种专家参加的研讨会,讨论如何将新发现的水稻理想株型基因尽快应用于水稻农业生产,发挥其在培育我国新型高产水稻新

东北地理所在黑龙江水稻抽穗期基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水稻抽穗期 (heading date,Hd)是指水稻从播种到抽穗(开花)所经历的时间,抽穗期是影响水稻种植和生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它决定着水稻的种植区域和产量等其他农艺性状,黑龙江地处寒区,南北跨度大,属北方高纬度寒地稻作区,根据积温条件,从南到北水稻种植共分4个积温区,越往北部,积温越低,

南京农业大学最新PlantCell文章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首次报道了表观遗传修饰对水稻株高和花器官发育的重要作用,揭示了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之间的关联,为进一步研究表观遗传修饰对水稻生长发育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相关成果公布在植物学权威期刊The Plant Cell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南

自然子刊综览

  《自然—气候变化》  无人驾驶出租车可显著减少美国温室气体排放  据新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接下来的20年里,由电力驱动的无人驾驶智能出租车将显著减少美国国内由轻型汽车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该研究估计,相比目前的传统能源驱动汽车而言,这些出租车可让私人汽车每英里的排放最高减少

科学家克隆出控制高温抗性的数量性状遗传位点

   水稻作为全球半数以上人口的主粮,其产量的稳定也遭受高温的严重威胁。据统计,全球水稻产量受到高温潜在威胁的面积约400万公顷。到2050年,高温会使全球粮食减产20%~40%。  正因为如此,发掘作物抗高温基因资源,进而培育抗高温新品种,一直是科学家待解的难题。  10多年前,中科院院士、中科院

基因新发现让水稻好吃又高产

  我国研究人员近来发现了一个可以同时影响水稻品质和产量的关键功能基因GW8,将它应用到新品种水稻的培育中,有望让水稻变得好吃又高产。相关成果6月24日由英国《自然—遗传学》杂志在线发表。   该成果由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傅向东、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桂权和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钱前组成的

遗传发育所等在水稻高产优质关键基因研究中获得新进展

  6月24日,英国《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傅向东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张桂权教授和中国水稻研究所钱前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在水稻增产关键功能基因合作研究中的最新进展。该研究发现了一个可以同时影响水稻的品质和产量的基因,将它应用

上海生科院SBI基因编码GA2氧化酶调控水稻品种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李来庚研究组与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杨远柱团队合作,发现了一个新的特异调控水稻茎秆基部节长度的基因,该基因在培育水稻半矮秆性状,提高抗倒伏能力,增加大面积水稻产量方面显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SBI基因编码GA2氧化酶调控水稻品种株高及茎秆基部节间长度 

成果盘点丨袁隆平团队在Science,PNAS等发表23项研究成果

  从2002年开始,袁隆平团队在Science,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 ,Genome Research ,PLOS Biology 等杂志发表了23项研究成果,iNature系统介绍一下以袁隆平为通讯作者的典型研究成果,由于版面限制,我们只介绍其中典型的文章:  【

南京农大长江特聘教授《植物生理》公布水稻基因新发现

承担课题情况:先后承担日本国家水稻育种攻关项目“21世纪水稻育种计划”和日本水稻基因组项目、国家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专项、科技成果转化等多项科研项目。现承担课题: (1)耐贮藏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国家863计划,2001AA241019,2001-2005 (2)水稻优质、抗逆分子

张启发院士等人PNAS发表水稻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虫害是全球范围内降低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一个主要限制。寄主植物抗性通常是控制害虫的一个关键策略,但是经常被新出现的昆虫种群所克服。在自然界中,植物已经发展出了各种策略用于可持续的防御。近期,来自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分离出了一个抗褐飞虱基因BPH9,并表明该基因位点的等位基

生物科技引领水稻育种创奇迹

  大约7000年前,人类就已经完全掌握了水稻的种植技术,并把稻米作为食粮搬上餐桌。如今,高新技术正在被广泛应用于水稻育种,各类水稻优良品种层出不穷,不断造福人类。据报道,孟加拉国科学家已成功培育出3种能够抵御洪水袭击的水稻新品种,其中一种正在农田试种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部位于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

6月中国学者Nature文章井喷

  六月份,国内学者在Nature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文章井喷,不仅在本刊Nature上发表生物类研究成果多篇,而且在Nature重要子刊,比如Nature Genetics(最新影响因子超Cell)上也发表了几项引入注目的研究成果。   首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发表文章

北大教授用CRISPR技术定点改造水稻基因

  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想按照人类的设计定点改造特定基因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但定点基因改造技术在水稻等植物中一直没有突破。   CRISPR-Cas 系统定点突变水稻基因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瞿礼嘉教授实验室利用最新的CRISPR-Cas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对水稻特定基因的定点突变,效率

国际科技合作泽被农业可持续发展

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年度大会12月3日~7日在京举行 世界最大国际农业研究中心联盟——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年度大会于12月3日~7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向大会致信祝贺,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可持续农业的科技进展”。 近年来各国取得的一批农业研究成果亮相2007国际农业研究磋商

欧盟严查中国输欧非法转基因米制品半年间通报18次

  产地来源标注为中国的大米制品,正在被欧盟食品和饲料委员会列入“重点检查”的范畴。因为尽管中国仍然是禁止主食作物转基因商业化种植的国家,但在中国出口欧盟的大米制成品中,欧盟却频繁检出水稻抗虫转基因,这种转基因按照现行监管框架,在中国和欧盟,均属“非法”。   截至2013年6月,欧盟食品和饲料委

我科学家发现水稻籽粒大小关键调控基因

  谷粒大小不仅是决定水稻产量的要素之一,而且对谷粒的外观品质有着重要影响。近日,中科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课题组在谷粒大小和粒型的调控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研究证实了水稻中GS3基因控制水稻籽粒大小,发现了该基因中控制籽粒大小的关键区域,命名为OSR(Organ Size Regulation

中国科学家成功鉴定水稻氮高效基因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获悉,该所储成才研究团队通过对过去100年间收集于全球不同地理区域52个国家及地区的110份早期水稻农家种在不同氮肥条件下进行全面的农艺性状鉴定,发现水稻分蘖(分枝)氮响应能力与氮肥利用效率变异间存在高度关联。 研究团队利用全基因组关

学者发现增加水稻分蘖数和产量的重要基因

SD1和HTD1等位基因在现代水稻育种中的导入模式图。水稻所供图  上世纪50-60年代,育种学家利用“矮化基因”改良水稻、小麦等作物株型,培育高产品种,被称为“绿色革命”。虽然“绿色革命”带来了高产的株型,但是这种复杂且决定产量的性状究竟由什么因素决定,科学家并不清楚。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

薛达元:三个方面的多样性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13日下午,国家环保部生态司副司长 生物多样性办公室副主任朱广庆、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薛达元做客人民网环保论坛,畅谈生物多样性保护。薛达元教授表示,生物多样

许智宏院士:用通俗语言向公众解释转基因

前段时间,有关转基因的话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转基因作物为何会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度?转基因作物到底安不安全?带着疑问,《科学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植物生理学会理事长许智宏。  许智宏认为,人们之所以对转基因作物的质疑如此强烈,其实是因为利用转基因技术来进行作物育种的历史毕竟较短,公

我国克隆出可制约水稻“长生不老”的基因

记者九月五日从华中农业大学获悉,该校科研人员新近采用突变体标签分离克隆基因技术,分离克隆出了一种可以制约水稻“长生不老”的基因:导入这个基因,可以正常地使水稻从营养生长转入到生殖生长阶段;去掉这个基因,水稻将一直处于营养生长阶段,只长茎叶,不开花、不结实。 由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

遗传发育所水稻耐受土壤低氮适应性机制研究获进展

  面对人口增长,育种的首要目标是高产,推动水稻第一次绿色革命的矮秆育种,使之能在大量施用化肥情况下,植株不会过高而造成倒伏,从而在高肥下获得较高产量。然而,长期高肥下的育种导致一些重要基因资源的丢失,以致主栽水稻品种肥料利用效率普遍较低。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储成才研究组对过去100

《自然—遗传学》发表我国科学家水稻研究成果引关注

  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的研究成果《水稻地方品种重要农艺性状相关基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日前在线发表在《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杂志上。  该研究报道了中国水稻地方品种的全基因组的遗传多态性和单倍体型图谱,并对籼稻

我国培育"绿色超级稻"并在目标国家进行示范推广

  让种植了7000年水稻的农民,不用再脸朝黄土背朝天地翻地、插秧,而实行免耕直播的“懒人种植法”——把种子直接撒在地里,不打农药、少施化肥、也不用灌溉,100多天后,即使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干旱地区,最懒的农民也能收获沉甸甸的稻子。这就是科学家黎志康、张启发的梦想。     品种具

PNAS:熊立仲小组发现水稻抗旱性调控基因

  OsSKIPa基因在植物体内表达水平可显著影响水稻抗旱性   华中农业大学科研人员日前成功分离出一个对水稻抗旱改良有显著作用的基因OsSKIPa。科研人员研究表明,提高此基因在植物体内表达水平可以显著提高水稻抗旱性,缺水的戈壁滩今后也将可能种植水稻。   此项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美

华南农业大学最新JVirol文章

  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完成了一种高致病性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的基因组测序,指出了这种病毒株的分子特征,也表明了其基因组在不断进化中,这些结果将有助于国内IBV病毒发展的有效控制,深入了解冠状病毒的进化特征。相关成果公布在病毒学权威期刊J Virol杂志上。   文章的通讯

中科院,上海师范大学Nature Genetics发文:

  来自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an-genome analysis highlights the extent of genomic variation in cultivated and wild rice”的文章,通过泛基因组分析揭示

PNAS:下一代测序助力张启发研究“转基因水稻”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与玉米、小麦、土豆被称为“世界四大主粮”。在过去的50年里水稻尤其是籼稻(indica )的改良取得了一些里程碑式的成果。其中一项重大的突破是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中国及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开发出了一系列半矮杆水稻品种,促成了水稻的“绿色革命”。  此后,半

中英研究:调控一水稻基因可提高氮肥利用率

  英两国研究团队发现,调控水稻的一个关键基因,能提高它对氮肥的利用效率。这一工作有望用于改良水稻品种,在降低施肥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风险的同时提高水稻产量。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显示,NGR5是水稻生长发育响应氮素的关键基因。在当前主栽水稻品种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