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美社会科学家抗议政府拨款法案

参议院Tom Coburn的修正案对政治学研究进行了限制。图片来源:REX 在美国,保守派政治家质疑社会科学研究的情况并不罕见。共和党人热衷于宣称在其他领域的投资可以收获更多的回报。今年,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受到了强烈的打击,这些政治家将批评变成了有形的限制。 “这次不同的是,他们成功了。”社会科学协会执行董事Howard Silver称。今年3月,国会对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的政治科学研究设置了新的限制。由于共和党人强烈要求推进进一步限制NSF的法案,迫使其只支持服务于“国家利益”的研究,社会科学家因而鼓起勇气准备与其进行对峙。 Silver估计,从3月开始,他已经对国会山进行了25次拜访,试图确保NSF仍能广泛支持一系列的社会、行为和经济(SBE)研究。而总部在加州千橡市的主要社会科学期刊出版商——SAGE出版公司今年已经投入约9万美元为持续的NSF资助进行游说。 研究人员称,3月的法案已......阅读全文

美国高校科研经费用向何方?

  美国高校是美国研发经费的第二大执行者,其承担着全美一半以上的基础研究任务(2013年为51%)。2014年美国高校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发总支出为637亿美元,此外,非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发支出为34.12亿美元。如按通货膨胀调整计算,2014年较2013年支出减少1%。从近40年来看,美国高校研发支

科学家争议诺奖设置缺陷:为何没有数学奖

  北京时间10月7日消息,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瑞典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在100多年前创建了诺贝尔奖,时间是1895年。当时设立的奖项分别是:物理学,化学,生理学与医学,以及和平奖。   今天,在118年后,这些奖项的设置基本上没有出现过什么大的变动,除了在1968年的时候增加了一项“诺贝

李醒民:科学文化的未来发展

   ■李醒民  关于科学文化的未来发展及其趋势和进路,我们不是预言家——恐怕预言家也难以做出准确的预言——不敢率尔操觚、妄自置喙。不过,我们还是想列举一下各家的看法,略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西尔评论道:今天,科学和技术几乎变得使人着迷,它们渗透在当代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于是,科

李醒民:科学文化的未来发展

  关于科学文化的未来发展及其趋势和进路,我们不是预言家——恐怕预言家也难以做出准确的预言——不敢率尔操觚、妄自置喙。不过,我们还是想列举一下各家的看法,略谈自己的一孔之见。  西尔评论道:今天,科学和技术几乎变得使人着迷,它们渗透在当代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于是,科学和技术文化成

韩启德:不同的科学文化只有特色没有优劣

 “科学与你”国际研讨会暨科学文化高峰论坛15日在京开幕,本次论坛以 “理解、分享、参与:多元世界的新思考”为主题,吸引了来自18个国家的科学文化研究领域的国际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35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 开幕式上,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为大会作了特邀

科睿唯安发布高被引论文数量成绩 中国排第几?

  近日,由中国科技网和科睿唯安共同完成的《筑梦七十载,奋进科研路——从全球学术文献数据看中国科研发展》报告在北京发布。报告显示,过去 11 年间,我国共发表 29037 篇高被引论文,仅次于美国,居全球第 2 位。  该报告的定量分析是基于科睿唯安的 Web of Science (WoS)中科学

重磅!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出炉 附官方解读

  据教育部学位中心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改进学科评估,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突出学科特色、质量和贡献,纠正片面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做法,教师成果严格按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为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

牛强谢光锋:全球变暖与温室气体排放的九大逻辑追问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变暖”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时髦话题。一些国外组织、团体和传媒等纷纷将全球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排放甚至我国的能源问题直接联系起来;国内一些“精英”似乎也敏感得很,跟风起舞,呼吁我国二氧化碳排放要如此如此,能源应这般这般,两相呼应,甚嚣尘上。作为非此学科领域的“门外汉”,按照一般的逻辑

《自然》撰文呼吁多学科合作应对能源危机

      研究人员时常痴迷于技术改造而非改变生活方式和社会准则。跨学科研究仍然受制于学术界和政府的制度性障碍。 肯尼亚的马赛族妇女在印度学习太阳能课程。 为了确保安全、可靠和低碳的未来能源,人类必须改变技术和个人行为。美国能源部注意到,个人选择、

新型冠状病毒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在日内瓦开幕

  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传染病防控研究合作组织”11日在瑞士日内瓦共同举办“科研路线图:新型冠状病毒全球研究与创新论坛”。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论坛上发表开幕讲话,强调论坛的目标之一是达成一份“科研路线图”。  谭德塞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对全球在政治、资金以及科学领域的团结都是考验。全球要发挥团结精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在国科大举行

    报告会现场   9月18日下午,“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130场报告会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礼堂举行。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外事委员会主任、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应邀作了题为《开拓公共外交的重要意义》的报告。国科大副校长马石庄主持了报告会。   赵启正围绕什么是公共外交、以

郑国光:中国已站在气候问题的风口浪尖

  从美国拒绝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到哥本哈根的无果而终不欢而散,再到日本在坎昆气候变化大会上上演的闹剧……气候变化这个词,已经从一个单纯的科学问题,演变为环境、科技、经济、政治和外交多学科领域交叉的综合性重大战略问题。   在这些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中间,中国又该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

关于加快高校“双一流”建设,教育部负责人答记者问

  近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一起来看看:  1. 制定出台《指导意见》的背景是什么?  答: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

教育部发布:加快“双一流”高校建设!

  今天(8月27日)上午,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指导意见》。这份意见从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深化改革等全方位对高校加快“双一流”建设提供了指导,对引导高校“双一流”建设意义重大。  这也是继2017年9月三部委公布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后,又一份高校“

十不得!教育部出手整治“唯论文”乱象

教育部印发《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教社科〔2020〕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部内有关司局、有关直属单位:  《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

郑南宁:人文社会科学是办一流大学的一种思想力量

 郑南宁 中国工程院院士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人文社会科学是一种思想的力量。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大国成为真正的强国,不仅仅是经济强大,最根本的体现,在于这个国家的主流价值观被世界大多数民族和国家认同,并能改变世界格局和推动世界发展,对人类社会

有关气候变化的两种文化和一种信息

  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必须合作建设公众对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持   解决近期有关气候变化数据的争议需要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成强有力的合作伙伴。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从来没有成为舒适的同盟者。物理学家和化学家长久以来不信任看上去缺乏“坚实事实”的社会科学,他们常常把后者斥为“软科学”。  

2018:美国高等教育回望

  总体上看,美国高等教育界的2018是相对平静的一年,但也是适应社会发展、应对社会挑战、内部在悄然发生变革的一年。相信这些变革会在未来逐渐显示出其现实意义。  仿佛是转瞬之间,2018年已然成为历史。在一年前的《2017:美国高等教育回望》中,我曾说过,“2017年是美国高等教育不平凡的一年。政府

华裔女科学家黄诗厚将正式出任AAAS新会长

  热忱和自由是促进全球科学技术进步的关键   2010年2月22日,当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年会在旧金山闭幕时,华裔病毒学家、加州理工学院生物学联合资深教授黄诗厚女士将出任AAAS新任会长。最近,她在接受《科学》杂志采访时表示,“热忱和自由是促进全球科学技术进步的关键”,并将支持女性和少数民

“两院”院士大会召开 胡锦涛大会上讲话

“两院”院士大会于6月23日召开 分别修改《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工程院章程》 中国两年一度的“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九次院士大会,定于本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两院”6月22日联合举行媒体吹风会称,中科院、中国工程院将分别有536位院士和6位

《自然》:制定气候政策切莫忽视社会科学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正在变得与气候政策不再相关。《自然》杂志日前撰文指出,为了谋求一致性和避免争论,该组织正在遭遇“路灯效应”:更多关注“明亮”的气候科学。但对问题的洞察往往来自暗处,远离那些自然科学能单独阐释清楚的地方。  IPCC最新报告墨迹刚干,科学家和各国政府就开始计划

张道民:应高度重视基础科学的重大作用

张道民■张道民  基础科学对人类文明进步到底有多大的作用?仅从科学是技术之母或技术原创性的角度阐释其意义,尚不能充分认识基础科学之重大作用。要想比较全面地阐明这个问题,应从科学文化的高度去审视。基础科学所追求的 最终目标是世界的统一性  探索世界的本原问题,实质上就是探求世

转基因求是论(一):主粮是否应该转基因化?

  编者按:  一个社会的专家系统,通常由公共知识体系及负责其生产的专业技术队伍组成,其有效运转依赖于专业知识的生产、解决问题时理性思维的运用,以及更为重要的一点,即科学共同体参与公共决策的广度和深度。  一个运行良好的专家系统既可以为政府决策提供高水平的咨询意见,又可以为公众提供专业判断

曹京华:各具特色的拉美国立科研机构

  以巴西、阿根廷为代表的主要拉美国家,受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国家发展状况影响,各自建立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国家科研体制和运行机制,各国主要国立科研机构其功能和机制设计也独具匠心。   巴西:国立科研机构兼具科研和教育功能   位于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奥斯瓦多·克鲁斯基金会(Fiocr

王飞跃:人生没有坏经历

  这位始终引领科研“潮流”,却又与“潮流概念”保持距离的科学家,回国十余年,在中国这棵“大树”上结下的最大果子当属“社会计算”。  “大数据”无疑是眼下最火的科技概念,作为在复杂系统和智能控制领域作出开拓性贡献的国际著名学者,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王飞跃事实上在20多年前就已涉足“大数据”相关领域的

评职称新政策,将影响一大批科研人员!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印发《关于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部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工作。  《意见》强调,把品德放在职称评价的首位,重点考察科研人员的政治立场、学术导向、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和从业操守。实行学术不端行为“一票否决制”。坚持创新

评职称新政策,将影响一大批科研人员!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印发《关于深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部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工作。  《意见》强调,把品德放在职称评价的首位,重点考察科研人员的政治立场、学术导向、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和从业操守。实行学术不端行为“一票否决制”。坚持创新

教育部:高校教材建设将影响“长江学者、双一流”参评

  近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明确,教材使用应严格遵照选用结果,不得以地方课程教材、校本课程教材等替代国家课程教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使用境外教材。普通高中选用境外教材,按照国家有关政策执行。通知全文如下: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和《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

领域顶尖!这所百年学府力邀人才加盟,传大禹之志!

以水利,安家国,是这所大学坚守的庄严承诺。今年入夏以来,322条河流汛情告急,这所大学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投身防汛救灾:运用技术为国家应急管理部门提供实时的汛情预测预警专报,为国家防总调度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撑;为地方提供应急技术支持;出版《防汛与抢险》《防汛抗旱》《防汛抢险100例》《防汛抢险手册》《

“双一流”建设 为什么是“他们”成功入选

  今天,中国高等教育掀开了崭新一页。42所学校进入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行列、95所学校进入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双一流”建设将为中国高等教育由大向强迈进而共同奋斗。随着“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公布,这一牵动全国高校乃至全社会关注的大事,也将真正迈出实质性一步。  这份名单是如何遴选出来的?为什么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