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在国科大举行

报告会现场 9月18日下午,“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130场报告会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礼堂举行。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外事委员会主任、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应邀作了题为《开拓公共外交的重要意义》的报告。国科大副校长马石庄主持了报告会。 赵启正围绕什么是公共外交、以公共外交建立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以及自觉的公共外交意识三方面展开论述公共外交的重要意义。 赵启正在诠释公共外交概念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图片把美国、日本、中国对公共外交的定义进行解释。他指出,美国认为公共外交是由政府发起的,可化解外界对美国产生的错误观念,让外界对美国产生好感,从而增加美国的国家利益;日本则是通过公共外交提高日本的存在感,其对象是对方国家的公众而非政府;我国提出,公共外交要提高中国的形象,改善外国公众对中国的态度,进而影响外国政府对中国的政策。他同时还强调,公共外交的基本任务是向世界说明中国,帮助外国公众认识和......阅读全文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126场报告会举行

  4月20日晚,“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126场报告会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礼堂举行,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教授作主题为《当前中国地缘政治环境及其挑战》的报告。研究生院副院长马石庄主持了报告会。   郑永年指出,近几年来,中国的外交环境变化很大,各个方面都面临着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极大压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举办第105场主题报告会

  “改革”、“经济结构”、“发展方式”,随着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召开,这几个关键词成为了经济热词。   11月9日下午,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卓元做客“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在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大礼堂举办了主题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报告会

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在国科大举行

    报告会现场   9月18日下午,“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第130场报告会在国科大玉泉路校区礼堂举行。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外事委员会主任、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应邀作了题为《开拓公共外交的重要意义》的报告。国科大副校长马石庄主持了报告会。   赵启正围绕什么是公共外交、以

专家探讨如何搭建科学与人文桥梁

  “科学与人文的冲突与对话”国际研讨会5月1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来自海内外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顶级专家学者通过“超级大脑”之间的思维碰撞,探讨了全球人文学科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发展与未来。  本次会议由上海交通大学与欧洲科学院共同举办,这是欧洲科学院与上海高校的首次合作。参会外方代表来自8

杨叔子院士:科学人文总相宜

  前不久,杨叔子从武汉赶到北京参加“2012年科学与艺术研讨会”。   会议间隙,记者采访了这位在中国科教界倡导科学人文相融合的旗帜性人物。年近八旬的杨叔子充满活力,言谈中不时有古文诗词脱口而出,儒雅风范让人倾慕。   从“子曰诗云”到机械工程   杨叔子

杜维明:人文教育与大学灵魂

  杜维明:哈佛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教授,曾任哈佛燕京学社社长。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后赴美留学,获哈佛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杜维明先生的研究以中国儒家传统的现代转化为中心,被称为国际汉学界和当代新儒家的代表。  毫无疑问,现在大学是以追求知识为主的。但是,所有的大学,除了追求知

陈乐宗博士:在科学与人文之间

  有部热门战争小说中说道:任何一支部队都有自己的传统,传统是什么,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和性格是由这支部队组建时首任军事首长的性格和气质决定的,他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这个话同样可以引申到一个家族一个企业。1986 年,拥有恒隆集团和恒隆地产两个上市公司的陈启宗、陈乐宗兄弟在美国创立

郭英剑:科学与人文何以互为需要

     在一所以人文学科为主的大学中科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类所面临的问题是无法由科学家单独加以解决的。   我们现今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为主导、人文边缘化的时代。    科学技术的含义可谓众所周知。但对于“人文”,说起来就要复杂一些。“人文”在英文中主要有两个词来表示,第一是human

曹雪涛袁行霈当选美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4月18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正式公布了2018年当选的院士名单,共有177位院士和36位外籍院士当选。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原院长、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和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国学研究院院长袁行霈当选为该院外籍院士。 据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于1780年5月4日由马萨诸塞州立法

6名华人教授入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

  【美国亚裔新闻局(AANB)综合报道】4月18日,美国人文与科学院正式公布了2018年当选的院士名单,共有177位院士和36位外籍院士当选。  名单中的华人学者共有4位。他们分别是麻省理工学院理学院终身教授、基因编辑专家张锋;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主任、纳米技术和能源转换专家陈刚;耶鲁大学尤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