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关于核小体染色体的基本介绍

染色体是一个独立行动的结构单位,在细胞分裂时传递给子细胞一份染色体拷贝。因此每条染色体必须能复制,所复制的拷贝最后分离并被正确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这些基本功能是由真核生物染色体三种特定的DNA序列所控制,即DNA复制起点、着丝粒和端粒。 从DNA到染色体不论是形态还是长度都相差很大。人类最长的一个染色体全长仅10μm,但其DNA却长达7.2cm;一个细胞核直径仅5μm,在这样一个小小的空间中却要纳下全长近200cm的DNA,人们不禁要问DNA如何形成染色体,纳入小小的核中。解决这个问题同样是由很多科学家差不多经过20年的努力,最终提出了为大多数能接受的模型¾侧环模型。......阅读全文

关于核小体染色体的基本介绍

  染色体是一个独立行动的结构单位,在细胞分裂时传递给子细胞一份染色体拷贝。因此每条染色体必须能复制,所复制的拷贝最后分离并被正确地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这些基本功能是由真核生物染色体三种特定的DNA序列所控制,即DNA复制起点、着丝粒和端粒。  从DNA到染色体不论是形态还是长度都相差很大。人类最长

关于核小体的实验研究介绍

  早在1956年为双螺旋模型提供X衍射证据的Wilkins和另一位科学家Vittorio Luzzati对染色质进行了X衍射研究,发现染色质中具有间隔为10 nm的重复性结构。蛋白质和DNA本身的结构从来不会表现出这种重复性。推测可能是组蛋白和DNA的结合方式迫使DNA折叠或缠绕成具有10 nm周

关于核小体的检测技术的介绍

  许多不同的技术已被用于检测AnuA,除了LE细胞试验以外,还有染色质包被的串珠乳胶凝集试验,以及免疫沉淀(用天然组织蛋白重组酸萃取的组织部分和ELISA法都已被使用。早期的研究用“脱氧核苷蛋白”作抗原研制出一种孵育在1M生理盐水中的染色质中的预备品,但未得到明确鉴定。后期报道已有更好的方法来鉴定

关于核小体的简介

  核小体是由DNA和组蛋白形成的染色质基本结构单位。每个核小体由146bp的DNA缠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形成。核小体核心颗粒之间通过50bp左右的连接DNA相连。H1结合在盘绕在八聚体上的DNA双链开口处,核小体的形状类似一个扁平的碟子或一个圆柱体,此时DNA的长度压缩7倍,称染色质纤维。染色

关于核小体的概述

  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由DNA和H1、H2A、H2B、H3和H4等5种组蛋白(histone,H)构成。两分子的H2A、H2B、H3和H4形成一个组蛋白八聚体,约200 bp的DNA分子盘绕在组蛋白八聚体构成的核心结构外面1.75圈形成了一个核小体的核心颗粒(core particle)

关于核小体的注意事项的介绍

  AnuA被定义为与组织蛋白暴露在染色质的部分发生反应的抗体,在染色质内找到的DNA结构,或者一个由天然组织蛋白?DNA复合物构成的表位,特别要排除的是抗体与非组织蛋白的反应和隐藏在染色质内的组织蛋白表位的反应,以及与DNA结构如A、C以及Z构型的反应。这些在染色质中均不存在,因此,并不是所有组织

核小体的基本单位

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亚基。生物学意义揭示了DNA作为遗传物质稳定性的结构特征;确认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核小体的临床意义介绍

  抗核小体抗体比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更早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并且特异性较高。阳性率为50-90%,特异性>98%。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左右的DNA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个分子H1;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结构;146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

核小体的重要意义介绍

  在80%的MRL/lprDIL小鼠中可产生核小体特异性抗体,该自身抗体产生早,先于其他抗核抗体,与肾小球肾炎有关。SLE患者多克隆核小体特异性自身抗体的抗原反应与鼠类SLE模型表现相似,核小体在SLE中作为主要自身抗原已得到证实。靶器官中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和炎性介质(包括补体)的大量活化是引起SL

核小体的研究进展的介绍

  国内已有少数医院开展了AnuA的检测,也已发表了数篇相关报道。有文献报道,以核小体多肽特异性抗原治疗鼠狼疮模型的研究发现,核小体多肽特异性抗原可以抑制TH细胞和B细胞的激活,从而为研究SLE的发病机制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20]。但需要指出的是:AnuA的检测对SLE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不同的核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