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青藏高原棕碳气溶胶研究取得进展

碳质气溶胶是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之一,特别是其中的黑碳,由于强烈的吸光作用而得到广泛关注。而对于有机气溶胶,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对太阳辐射只存在散射作用。近期的研究提出,在吸光能力较强的黑碳和无吸光性有机碳之间还存在一类由类腐殖质(Humic-like substances, HULIS)等物质组成的黄色或棕色有机物质,该类吸光性有机物质被定义为棕碳(Brown carbon)。棕碳的吸光能力随波长变短迅速增强,因此在地表辐射平衡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中国科学院纳木错多圈层综合观测研究站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博士生武广明(第一作者)和研究员丛志远(通讯作者)等对大气气溶胶进行了系统采样。与其他实验室合作,发现气溶胶中HULIS的含量和吸光特性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夏季含量明显高于冬季(图1,左上),而冬季的吸光能力是夏季的2-3倍(图1, 右上)。通过与有机示踪物(左旋葡聚糖:指示生物质燃烧。苹果酸和庚二......阅读全文

青藏高原棕碳气溶胶研究取得进展

  碳质气溶胶是气候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之一,特别是其中的黑碳,由于强烈的吸光作用而得到广泛关注。而对于有机气溶胶,以往的研究大多认为对太阳辐射只存在散射作用。近期的研究提出,在吸光能力较强的黑碳和无吸光性有机碳之间还存在一类由类腐殖质(Humic-like substances, HULIS)等物质

棕碳气溶胶增加全球变暖风险和野火发生概率

天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傅平青和合作者,详细描述了北半球燃烧生物质释放的棕色碳是如何加速北极变暖的。在这项近日发表于《地球》的研究中,他们警告称,这可能会导致未来发生更多的野火。2021年的野火季打破了全球纪录,从加利福尼亚到西伯利亚,大片土地被烧焦。火灾的风险也在增加,联合国2月发布的一份报告警告

南亚黑碳气溶胶加速青藏高原冰川物质亏损

  12月12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了解到,科研人员从南亚黑碳气溶胶影响区域降水的角度,分析其对青藏高原冰川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21世纪以来,南亚黑碳气溶胶通过改变南亚季风水汽输送,进而间接影响青藏高原冰川的物质补给。该成果发表在综合性期刊《自然·通讯》上。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

南亚黑碳气溶胶加速青藏高原冰川物质亏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106.shtm 科技日报讯 (记者颉满斌)12月12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了解到,科研人员从南亚黑碳气溶胶影响区域降水的角度,分析其对青藏高原冰川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21

南亚大气吸光性有机气溶胶研究获进展

  亚地区大气污染严重,是全球气溶胶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这些污染物不仅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而且可以随大气环流输送到周边地区。已有研究表明,南亚是青藏高原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区域,影响了高原的大气质量,也给“亚洲水塔”的水资源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深入研究南亚气溶胶的源区排放特征是理

西北研究院等青藏高原黑碳气溶胶来源研究获进展

  黑碳是由化石燃料和生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仅次于CO2的大气升温因子,具有强烈吸光性。当黑碳气溶胶沉降到冰川、积雪、海冰等冰冻圈表面后,将降低雪冰表面的反照率,加大雪冰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进一步加速冰冻圈消融,对区域气候和水循环带来影响。  青藏高原毗邻南亚黑碳高排放区,已有研究发现,南亚黑碳气溶胶

青藏高原背景大气气溶胶研究取得进展

  人为排放的大气颗粒物,即大气气溶胶,已显著改变大气的化学组成及相关联的大气动力与热力属性,成为目前评估气候变化的最不确定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这种不确定性源于人类对背景大气气溶胶源排放、转化过程及其与云-降水相互作用过程缺乏深入的理解。青藏高原被称为“地球的第三极”和“亚洲水塔”,发育有全球最

自然子刊棕览

  《自然—免疫学》   白细胞介素-1信号旁路激活对活体病毒感染至关重要   最新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1信号的旁路激活对于诱导活体病毒感染中的T细胞应答是充分且必要的,本周的《自然—免疫学》刊登了这一研究结论。这项发现意味着白细胞介素-1具有成为疫苗佐剂的潜力。   要实现疫苗诱导的免疫应

黑碳气溶胶加剧空气污染

   以PM2.5为主要特征污染物的大气复合污染问题是当前困扰我国的重大环境挑战。近日,南京大学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大气科学学院符淙斌院士团队丁爱军研究组在地球科学著名期刊《地球物理学研究快报》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大气中黑碳气溶胶的

在线大气气溶胶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

  在线大气气溶胶有机碳元素碳分析仪是一种用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技术及资源科学技术领域的分析仪器,于2016年11月11日启用。  技术指标  1.可测成份:黑碳(光法元素碳);光法有机碳;热法元素碳;热法有机碳;总碳;碳酸盐; 2.分析过程为全自动半连续方式 (全自动“采样-分析-采样-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