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刘峰、王宇钢在《自然•通讯》发表超高通量分离膜研究成果

基于纳米孔道的分离膜在海水淡化和污水处理等方面具有节能和高效的巨大潜力,但其实际应用一直受输运和选择性矛盾的制约。 最近,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峰、王宇钢课题组成功制备出高密度孔径均匀的接近亚纳米尺度的核孔膜,实现了超高通量和高选择性离子输运的完美平衡,并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了其纳流体输运机制。该研究工作以“Ultrafast ion sieving using nanoporous polymeric membranes”为题于2018年2月8日正式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纳米孔道的离子输运现象是材料科学和生物物理等领域研究的热点。当纳米孔道的尺度达到纳米即接近分子大小时,会出现许多奇异的输运现象。研究这些输运现象对于了解细胞膜离子通道机制,制备新型高效分离设备淡化海水、处理污水,探索新型DNA测序方法等都有重要意义。基于核径迹高分子膜制备的纳米孔具有结构坚韧、富有柔性并且可以高效大规模制备的优点,......阅读全文

近代物理所在聚合物亚纳米孔道研制方面获进展

  核孔膜因其孔径分布均一、孔道高度平行且贯通、孔道尺寸和密度方便可调等优点,已被应用于水处理、药物筛分、分子检测、纳米材料制备等领域。然而,常规的化学蚀刻方法难以获得具有较小孔径(小于4纳米)的核孔膜,使其在离子分离和精准过滤方面受到严重限制。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采用

近代物理所电场调控纳米孔道离子传输特性研究获进展

  纳米通道中的离子输运特性与机理是研究细胞离子通道、离子整流与纳滤过滤的基础。纳米孔道结构与表面修饰对离子输运调控的研究工作已有诸多报道,但关于电场对于纳米孔道表面与离子输运的影响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HIRFL高能微束装置的单离子辐照技术和径迹蚀刻法制备的PET单纳米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在混沌微腔物理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国际物理学权威期刊《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以编辑推荐(Editors’ Suggestion)形式,发表了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肖云峰教授和龚旗煌院士在光学微腔混沌动力学研究方面的重要进展。他们首次在实验上研究了混沌光学微腔中的光子输运,揭示出初态敏感的

科学家构建高空间分辨新型纳米孔道

  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龙亿涛团队以纳米孔道为单分子研究平台,利用纳米孔“电化学空间限域”效应,构建了可实现高空间分辨的功能化新型纳米孔道单分子界面,在具有孔尖极化增强效应的纳米孔电极上开展了由弱相互作用引起的单分子动态过程机制研究。日前,他们将多年来纳米孔道单分子实验的积累及仪器装置技术创新,以封面文

揭牌!北京大学智能学院成立

  2021年12月18日上午,北京大学智能学院成立仪式在北京顺利举行。北京大学智能学院正式揭牌成立。  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院士为北大智能学院成立题词“走自己的路”。  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萌通过视频对北大智能学院的成立表示祝贺。他

刘峰、王宇钢在《自然•通讯》发表超高通量分离膜研究成果

  基于纳米孔道的分离膜在海水淡化和污水处理等方面具有节能和高效的巨大潜力,但其实际应用一直受输运和选择性矛盾的制约。  最近,北京大学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峰、王宇钢课题组成功制备出高密度孔径均匀的接近亚纳米尺度的核孔膜,实现了超高通量和高选择性离子输运的完美平衡,并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揭示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成立!

  2021年7月15日,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成立仪式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举行。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的成立,是北京大学响应国家号召、服务国家战略,推动我国集成电路学科发展,深化多学科交叉融合,更好地支撑北京大学“新工科“建设,助力国家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加快集成电路人才联合培

官宣!北京大学成立新学院!

  近日,北京大学发布通知,成立北京大学智能学院(School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至此,北京大学三大新学院凑齐!  有消息称,北京大学新成立的智能学院,或将由朱松纯领导的人工智能研究院加上王选计算机研究所,在原北大信科学院的智能科学系基础上共建而来。  据悉,朱

多孔道二维纳米材料的电化学储能应用

二维纳米材料,例如石墨烯、过渡金属硫化物等,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和电学性能。相比体相材料,二维纳米材料具有更多的比表面积和活性位点,开放的离子扩散通道,这使得锂离子(和碱金属离子)的快速传输和高效储存成为可能。尽管如此,二维材料中存在的权限仍然限制了其在电化学储能方面的应用,例如在电极处理和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