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珊瑚礁不能承受人类活动干扰之痛

海洋保护区内的珊瑚礁(上)和允许捕鱼的藻类覆盖的珊瑚礁(下)。图片来源:《自然—生态与进化》 全世界的珊瑚礁如今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团灭”,光芒渐失。 珊瑚礁及其形成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同时,也伴随着珊瑚物种多样性的加速减少。但我们却并不了解这将会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 近日,澳大利亚联邦环境部部长梅利莎·普赖斯宣布,澳大利亚特有物种珊瑚裸尾鼠已经灭绝。相关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是该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气候变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使得珊瑚裸尾鼠栖息地布兰布尔礁多次被海水淹没,生存“家园”遭到严重破坏。 事实上,这并不是第一个因珊瑚礁被毁而灭绝的物种。布兰布尔礁位于大堡礁的最北端,有“自然遗产”之称的大堡礁是世界上珊瑚礁最为集中的地区,近几十年来,由于其屡遭破坏而持续退化,不断有物种被宣告进入“濒危”“极危”状态,甚至永久灭绝。 除了大堡礁,世界各地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也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科......阅读全文

珊瑚礁不能承受人类活动干扰之痛

海洋保护区内的珊瑚礁(上)和允许捕鱼的藻类覆盖的珊瑚礁(下)。图片来源:《自然—生态与进化》  全世界的珊瑚礁如今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团灭”,光芒渐失。  珊瑚礁及其形成的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的同时,也伴随着珊瑚物种多样性的加速减少。但我们却并不了解这将会带来怎样严重的后果。  近日,澳大利亚

人类干扰素的分类有那几种

  人类干扰素有α、β和γ三种,其中HuIFN-γ由T细胞产生,三种HuIFN都有抗病毒作用,因此可利用病毒的各种生物学特性建立相应的检测方法,如血凝素生成抑制试验,是以人肺癌细胞株A549作为小鼠脑脊髓心肌炎病毒的敏感细胞,将此病毒接种于A549的单层细胞培养中,可产生使人“O”型红细胞凝集的血凝

研究揭示人类活动改变南海北部珊瑚礁数千年发育模式

  近日,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天然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研究人员等合作,在南海北部珊瑚礁发育模式研究上取得进展。  珊瑚礁以其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和极高的初级生产力,被誉为“蓝色沙漠中的绿洲”和“海洋中的热带雨林”。然而,全球珊瑚礁已进入了一个以“人类活动显著改变地球系统”为特征的

珊瑚礁鱼类生物量分布确认加强渔业管理有助珊瑚礁保护

  英国《自然》杂志16日发表的一篇生态学论文,确认了世界范围内鱼类生物量显著高于或者低于预期值的珊瑚礁。这些发现得益于一种综合考虑环境和社会经济学因素的新的跨学科方法,其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解决全球珊瑚礁退化问题。  珊瑚礁可为许多动植物提供生活区域,同时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周围环境的物理和生态条件。此

南海北部珊瑚礁数千年发育模式获揭示

中国科学院边缘海与大洋地质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陈天然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赵建新等合作,在珊瑚礁发育模式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近日发表于《总体环境科学杂志》。 相对于远离大陆的大洋珊瑚礁,近岸珊瑚礁除受到气候变化的胁迫外,还叠加了强烈的人类活动干扰,大多呈现急剧退化的趋势。西北太平洋(包

岛屿鼠患威胁珊瑚礁

图片来源:Nicholas Graham 鸟粪虽然可以作为岛屿和附近珊瑚礁的肥料,但老鼠肆虐会严重破坏这种营养素的来源。近日发表于《自然》的这一发现着重指出了珊瑚礁和周围生态系统之间的密切联系。 在开阔大洋上捕食的海鸟通过鸟粪向附近岛屿输送大量营养素,这有助于增加动植物的生产力。不过,科学家

时间错误的睡眠干扰人类基因表达的节律

  一项研究发现,睡眠时机的破坏可能影响人类的许多基因的具有昼夜节律的转录。昼夜钟调控着人体从白天到夜晚、从觉醒到睡眠的每日转变。但是换班或飞行时差等因素破坏了这种睡眠时机和其他周期,可能导致影响深远的生理和健康效应。为了评估改变这种睡眠-觉醒周期的时机如何可能影响基因转录的节律,Derk- J

珊瑚礁护海岸又护“钱袋”

  根据英国《自然·通讯》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环境科学研究,美国科学家团队调查显示,若无珊瑚礁,全球每年因水灾造成的损失预计将增加一倍。这一发现表明,珊瑚礁不仅可以保护海岸人员和财产,还可以节省抗洪开支。图片来源于网络   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研究人员迈克尔·贝克及其同事,此次使用洪水模型来估算珊瑚礁每

珊瑚礁热白化竟靠它?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近日证明了海洋内波(海里的波浪)的冷却功能可为珊瑚礁营造一个抗热环境,或有助防止和更准确地预测珊瑚白化。相关论文刊登于《自然-地球科学》。  世界各地的珊瑚礁正遭受由气候变化和厄尔尼诺等极端气候引起的泛热带白化现象威胁,但白化模式很难预测,在较深的水域尤甚。目前,大部分白化预测

“种珊瑚”,非做不可

  在海里“种珊瑚”,第一步需要用铁钉将珊瑚树底的锚锤入海底。把80厘米长、1.8厘米粗的铁钉打入海底,在陆地上算不上复杂的操作,但到了海底,在压力和浮力的干扰下绝不轻松,不仅需要技术娴熟,更需要超强的体力。  这件事,黄晖和她的团队已经做了十几年。作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太平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