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沪生科院发现索拉菲尼治疗肝癌疗效的个体差异原因及机制

索拉菲尼(Sorafenib) 作为一类有效的ATP竞争型RAF激酶抑制剂,是近年来第一个用于治疗晚期肝癌的分子靶向型药物。通过抑制细胞内酪氨酸激酶(如B-Raf和VEGFR等)的活性,索拉菲尼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血管生成。但是,临床研究显示索拉菲尼在肝癌治疗上的响应率比较低,疗效有明显的个体差异。索拉菲尼原发性和获得性耐药的原因与内在机制还不清楚。 8月7日,国际期刊Hepatology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科学研究所谢东研究组关于索拉菲尼在肝癌治疗中耐药问题的最新研究结果:Sorafenib enriches EpCAM positive tumor initiating cells and exacerbates a subtype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rough TSC2-AKT cascade。 利用临床肝癌病人来源和人肝癌细胞系来源的异种肝癌原......阅读全文

生化与细胞所等研究揭示肝癌发生早期阶段的分子机制

     肝癌是世界常见恶性肿瘤,五年存活率仅为7%,高居癌症致死原因的第三位。肝癌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发病率极高,主要由乙肝病毒感染导致。中国有超过1.2亿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有11万人死于肝癌,几乎占全球肝癌死亡率的一半。   由于对肝癌发生早期过程的分子机制并不

透过基金看热点:上百份肿瘤干细胞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项目评审结果,其中面上项目16709项、重点项目624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38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0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16155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2829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136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

中国学者Nature子刊:致癌新网络

  ――这些研究结果为研发预防肝癌的新策略奠定了基础   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西班牙国立癌症研究院CNIO癌症细胞生物学项目组的研究人员破译了胁迫诱导基因调控因子:AP-1,是如何调控肝脏肿瘤起始细胞生存的分子机理,并找到了预防肝癌的潜在靶向分子,提出了新型预防策略,相关研究结

我科学家揭示肝癌发生早期分子机制

  肝癌是世界常见恶性肿瘤,五年存活率仅为7%,高居癌症致死原因的第三位。中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肝癌,几乎占全球肝癌死亡率的一半。然而,由于对肝癌发生早期过程的分子机制并不清楚,肝癌的早期诊断一直受到极大的限制,被确诊的肝癌患者通常已处于肝癌晚期。   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细胞生物学》(Nat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名单之复旦大学(生物类)

  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消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方面的评审结果。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其科研管理人员可登录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名单之复旦大学(生物类)

  301 81201256 牛辰 复旦大学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Stk调控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和毒力的分子机制研究 H1901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3 2013-1-1 2015-12-31   302 81201277 毛日成 复旦大学 干扰素刺激基因MS4A4A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机制

谢东研究组揭示ARID2调控肝癌转移新机制

  2月18日,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谢东研究组题为Chromatin remodeling factor ARID2 suppress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astasis via DNMT1-S

曹雪涛/侯晋揭示非编码RNA调控肝细胞癌的潜在机制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致命的恶性原发性肝癌,在与癌症相关的死亡中排名第四,在全球突发事件中排名第六,其5年生存率低。持续的肝损伤会引起慢性肝炎和反复代偿性肝细胞增生,最终导致肝癌的发生。肝癌发生的潜在调节机制已引起广泛关注,但仍很大程度上未知,需要进一步研究。调节肝细胞凋亡及其在肝癌发生中的作

中科院院士樊嘉:成功要付出比常人更艰辛的努力

  从事肝肿瘤外科20多年,他完成了9000余例肝肿瘤切除手术以及1800余例肝移植手术,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主刀世界首例“废弃肝脏”成人-儿童部分肝移植、亚洲首例成人肝心联合移植、亚洲首例机器人辅助活体供肝移植手术、中国首例经典劈裂式肝移植术,首次提出适应我国国情的肝癌肝移植适应证标准“上海复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不断创新的“医学人生”

  “要想完全攻克肝癌很难,至少还要50~100年。”樊嘉说,他目前正在做的只是很小一部分工作,整个研究体系就像庞大浩瀚的宇宙,他只找到了其中一颗很小的行星,不能解决整个宇宙的问题。  10月21日,201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奖在北京颁奖。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肝肿瘤外科樊嘉教授凭借在肝癌临床诊疗

科学家研究揭示ARID2调控肝癌转移新机制

  2月18日,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谢东研究组题为Chromatin remodeling factor ARID2 suppress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metastasis via DNMT1-S

南京医科大学Hepatology肝癌研究新成果

  近日来自南京医科大学和卫生部活体肝移植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上(最新影响因子11.665)上发表了题为 “Estrogen-sensitive PTPRO expression represses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研究揭示CHML蛋白在肝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与机制

  复发与转移是肝癌预后差的主要原因,但是目前对这一过程的具体机制知之甚少,鉴定在肝癌转移和复发过程中的关键分子将为临床干预或者治疗提供帮助。6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谢东研究组题为CHML promot

樊嘉院士团队等在肝癌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樊嘉院士等团队借助大规模的蛋白质基因组平台,以高质量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为基础,充分结合基因组和转录组学研究,首次实现了对乙肝相关肝癌的多组学、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性分析,为更深入地探索肝癌发生发展机制及指导肝癌的个体化精准诊疗带来了新希望。相关研究成果10月3日在线发

中国科学家揭示肝癌分子特征全景和个性化诊治新策略

  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樊嘉院士等团队借助大规模的蛋白质基因组平台,以高质量的蛋白质组学技术为基础,充分结合基因组和转录组学研究,首次实现了对乙肝相关肝癌的多组学、多层次、多维度的系统性分析,为更深入地探索肝癌发生发展机制及指导肝癌的个体化精准诊疗带来了新希望。相关研究成果10月3日在线发

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哪些干细胞项目资助金额最大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12年度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等方面的评审结果。有关评审结果将通知相关依托单位,其科研管理人员可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https:

2019年度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拟立项名单公示

序号项目名称联合单位101首部喷射抑制涡激振动的机理与技术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102融合信道状态信息与惯性传感器信息的高可用室内定位方法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103面向真实应用环境的磁电异质结磁传感器噪声抑制机理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104铋烯的宽带饱和吸收机制及其在中红外超快光纤激光器中的应用研究哈尔滨工程

中山大学吴斌研究团队喜获国家973项目资助

  日前从科技部传来喜信,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消化内科吴斌教授作为课题负责人所申请的项目《重大疾病药物新靶点及治疗机制研究》获得了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基金的资助(2012CB526701)。 吴斌教授作为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引进加盟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3-4

NEJM:找到“遗传密码” 预防肝癌复发

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汤钊猷院士指导、中美科学家合作完成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肝癌研究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10月15日发布已发现人体微小遗传密码miR-26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的肝癌发生中起较为关键的作用,找到了肝癌患者中该遗传密码表达水平低的人最有可能采用干扰素预防肝癌复发的可能机制,从

Cell重磅:中国科学家揭示肝癌3种分型和发病机制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包括两种病理组织学类型,分别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HCC占我国肝癌总数的83.9% ~ 92.3%。慢性乙肝病毒(hepa

第四军医大学Hepatology揭示癌转移新机制

  来自第四军医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叉头框蛋白Q1(forkhead box Q1,FoxQ1)通过反式激活ZEB2和VersicanV1表达促进了肝癌转移。研究论文已被在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最新影响因子11.665)接受并在线发布。   第四军医

第二军医大学Hepatology发表癌症新文章

  来自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鉴别了,在早发和晚发肝癌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基因型和整合模式。该研究成果刊登在国际权威杂志Hepatology(影响因子11.665)。  第二军医大学的孙树汉(Shuhan Sun)教授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孙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遗传学研究,近年来

复旦大学JBC解析p53信号调控子

  来自复旦大学、东南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揭示了Polycomb group(PcG)蛋白PHF1的一个新功能,证实其参与调控了p53介导的细胞生长阻滞和凋亡,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4日的《生物化学杂志》(JBC)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余龙(Long Yu)教授,

基金委与NIH生物医学合作项目初审结果发布

  经公开征集,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C)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生物医学合作研究项目共接收项目申请183项,根据双方项目指南的要求和相关规定,予以受理以下158个项目申请。#科学部编号项目名称申请人单位名称18161101162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在HIV-1感

第三军医大学Cancer Res发表癌症新文章

  来自第三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转录因子MEF2D在肝细胞癌中过表达维持了细胞的恶性特征。这一研究发现在线发表在1月3日的《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   论文的通讯作者是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钱程(Cheng Qian)教授。钱教授从事肿瘤学研究二

先进院在肝癌发生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蛋白与细胞药物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陈亮及其研究团队在肝癌发生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论文TRIM25 promotes the cell survival and growth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rough target

上海交大Hepatology文章解析癌转移新机制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Argonaute2通过上调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的表达,促进了肝癌转移。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4月22日国际著名肝脏疾病杂志Hepatology(最新影响因子11.665)上。

江西省肝癌基础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日前,由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邵江华教授主持的《FAT10调控HOXB9的表达抑制肝癌侵袭转移的研究》取得重大进展,其成果在国际权威肿瘤学期刊《癌症研究》(Cancer research)杂志上发表,其影响因子9.28,是迄今为止江西省医学领域本土研究发表影响因子最高的SCI期刊论文。《Canc

我科学家构建新型人肝癌细胞系 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记者从湖南大学获悉,该校生物学院朱海珍教授研究团队成功构建出一株名为HLCZ02的新型人肝癌细胞系,可应用于细胞或动物模型。它的构建,为材料匮乏的肝癌研究领域高分化类型肿瘤实验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日前,该成果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肝癌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我科学家构建新型人肝癌细胞系 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记者从湖南大学获悉,该校生物学院朱海珍教授研究团队成功构建出一株名为HLCZ02的新型人肝癌细胞系,可应用于细胞或动物模型。它的构建,为材料匮乏的肝癌研究领域高分化类型肿瘤实验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日前,该成果已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肝癌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