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骶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全身骨显像病例分析

病例女,59岁,主因右侧骶尾部疼痛2月加重7天就诊。现病史: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骶尾部疼痛,劳累后加重,伴右下肢放射痛,休息后可缓解,无明显夜间痛,患者未引起重视,近7天无明显诱因出现疼痛加重,遂就诊于当地医院,CT检查示骶骨占位,现为求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及二便均正常。既往史:患者患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多年,药物治疗,控制尚可。 入院查体:体温36.9℃,脉搏81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60/90mmHg(1mmHg≈0.133kPa),心、肺、腹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检查示:脊柱各生理弯曲存在,各椎体及棘突未及明显叩、压痛,双上肢诸肌肌力Ⅴ级,痛觉、触觉无明显减退,主动、被动活动未见明显异常;右侧骶髂关节皮肤无红肿,未见静脉怒张,局部有压痛、叩击痛,未触及明显肿物;双髋关节、双膝关节、双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均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肌张力不高,双下肢诸肌肌力Ⅴ级,双足背动脉搏动可及......阅读全文

骶骨孤立性浆细胞瘤全身骨显像病例分析

病例女,59岁,主因右侧骶尾部疼痛2月加重7天就诊。现病史: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骶尾部疼痛,劳累后加重,伴右下肢放射痛,休息后可缓解,无明显夜间痛,患者未引起重视,近7天无明显诱因出现疼痛加重,遂就诊于当地医院,CT检查示骶骨占位,现为求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患者自发病以来,饮食、睡眠及二便

儿童盆腔非典型性孤立性纤维瘤病例分析

1.病例简介 男,11岁,主诉:无明显诱因脐周痛为主腹痛1d。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CA199、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均未升高。CT检查:盆腔见巨大占位,边界尚清,大小约106mm×87mm×115mm,以实性密度为主,肿块内可见散在低密度灶;增强扫描肿块与右侧提肛肌关系密切,肿块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并肺转移病例分析-1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intracrani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ISFT)是颅内少见的局灶性生长的梭形细胞肿瘤。目前多数观点认为孤立性纤维瘤起源于间叶细胞,虽然中枢神经系统的脉管、脑脊髓膜等均起源于间叶组织,但因颅内间叶细胞相对较少,文献提及中枢神经系统的孤立性纤维瘤很少,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并肺转移病例分析-2

胸部CT增强成像示左肺上叶脊柱旁可见巨大软组织密度影,6.6cm×8.5cm×8.6cm,密度不均,增强后病灶不均匀强化,CT值动脉期约70HU,静脉期约65HU,病灶内可见血管影穿行,病变包绕左肺动脉干。肺占位穿刺活检病理(图2D):(左肺上叶占位穿刺活检组织)梭形细胞肿瘤,束状、编织状排列;免疫

颅内孤立性纤维瘤并肺转移病例分析-3

免疫组化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指标,一般CD34、CD99、Vimentin、BCL-2阳性对孤立性纤维瘤有较大的病理诊断意义。Yoshida等报道几乎所有孤立性纤维瘤都带有NAB2-STAT6融合基因,该基因被认为对这种肿瘤类型具有特异性,收集49例发生于机体不同部位的孤立性纤维瘤(其中中枢神经系统3例

骨外型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病例分析

 1.病例报告  患者,女,48岁,发现下前牙牙龈无痛性肿物2年,生长缓慢,既往有刷牙出血症状,近1年出血症状加重,无自发性出血。检查可见33牙远中、34、35 牙近中颊侧见一13mm×20mm大小的肿物,质韧,无蒂,表面鲜红,按压无痛(见图1)。 患者全口口腔卫生差,软垢++,龈上牙石++,色素+

胫骨骨内脂肪瘤病例分析

临床资料患者,男,21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小腿下段间歇性疼痛4年余”入院。患者于4年前长时间站立后出现左小腿下段疼痛,当时未行治疗,后症状逐渐加重,就诊于当地医院,行X线、MRI等检查,当时考虑病变较小,建议定期复查。2018年2月26日患者在剧烈运动后疼痛加重就诊我院。入院查体:左小腿远端前内

腹部结核的少见病例——孤立性胰腺结核病例分析

病例资料患者男性,52岁。主因腹部疼痛不适3天就诊。患者腹痛主要位于上腹部呈进行性加重,无放射性,此外患者还自述恶心,曾呕吐1次,无发热和腹泻,近半年内出现食欲下降和体重减轻。患者4年前曾因急性胰腺炎入院接受保守治疗。本次入院无合并症和任何药物服用史,家族史无特殊。患者入院时血流动力学稳定,体型偏瘦

富于淋巴细胞浆细胞型脑膜瘤病例分析-1

富于淋巴细胞浆细胞型脑膜瘤(lymphoplasma cyte-rich meningioma,LPRM)是一种罕见的脑膜瘤,其特征是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明显浸润,脑膜上皮成分比例的变化,并在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中被列为I级肿瘤,但核磁共振成像(MRI)却经常发现邻近脑组织的浸润。

富于淋巴细胞浆细胞型脑膜瘤病例分析-2

由于LRPM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的意义尚不清楚,并且LRPM具有一定的侵袭性,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和认识这种情况。LPRM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年轻人。天坛医院报告在脑膜瘤中发病率约0.51%,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同。 本例是49岁男性患者。LPRM可发生在不同的位置,包括骨内硬膜外、大脑凸面、镰旁、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