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次成功分离出裂谷热病毒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成功从全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患者样本中分离出裂谷热病毒,与此同时,军事医学科学院也成功分离获得裂谷热病毒,这是我国首次分离得到裂谷热病毒。 我国从未有过裂谷热的病例报道,也没有相应毒株,无法开展传播机制和致病机理研究,亦无相应疫苗、药物和诊断试剂。裂谷热病毒的成功分离,将为病毒的溯源和进化提供重要证据,为国内开展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材料,为临床诊疗方案和出院标准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可进一步用于指导我国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诊断试剂、疫苗、药物等产品研发,为研究确定我国裂谷热病毒的传播媒介提供了关键的物质基础,使我国在口岸裂谷热疫情防控中占得先机,为我国有效防治裂谷热疫情提供了经验参考。 7月22日,质检总局下属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P3实验室获取病人血液样本后,科研人员立刻接种VERO和BHK21细胞进行病原分离工作。7月28日,观察到两种细胞均有明显的细胞病变情况,随即收集部分细胞培......阅读全文

裂谷热的概述

  裂谷热(RVF)是由裂谷热病毒引起的,经蚊类媒介或接触传播的急性病毒性感染病。初始的症状有:发烧、头痛、疲劳、关节、肌肉疼痛,有时会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结膜炎及畏光的现象;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出血、休克、脑炎或肝炎,甚至是死亡。

裂谷热的病因

  裂谷热病毒是布尼病毒科中的白蛉热病毒数,为RNA病毒。中非的Zinga病毒现在被认为是同一种。裂谷热病毒血清学上与其他属内病毒有关,但可用血清中和试验将他们区别开来。目前尚未发现裂谷热病毒的变异株。病毒大小为30-94nm。在PH值为7-8时很稳定,pH低于6.2时即使是在-50℃也会很快失去活

裂谷热诊断技术-PCR方法

RT-PCR已经用于蚊子和临床样品中RVFV的检测。Sall等用RT-PCR对NS(S)蛋白编码区进行序列分析,用于系统发育分析以鉴定病毒的两个不同谱系,发现一个是埃及的,另一个是撒哈拉的,使得RT-PCR成为分子流行病学的有力工具。Ibrahim等从M节段的高度保守的区域设计了两对PCR引物用于R

我国首次分离出裂谷热病毒

  30日,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获悉,该局科研人员已成功从全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患者样本中分离出裂谷热病毒,与此同时,军事医学科学院也成功分离获得裂谷热病毒,这是我国首次分离得到裂谷热病毒。  裂谷热是由裂谷热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人畜共患病,最早于1931年在肯尼亚确定,在过去的15年,已有30多个国家

研究发现裂谷热病毒治疗性抗体

  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RVFV)属于布尼亚病毒目白纤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经蚊虫传播,可感染动物和人。RVFV可引起反刍动物流产,而且患病幼崽死亡率近100%,历史上RVFV曾对畜牧业造成多次重创。人感染后通常出现发热、头痛、出血、休克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死亡。2

我国首次成功分离出裂谷热病毒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成功从全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患者样本中分离出裂谷热病毒,与此同时,军事医学科学院也成功分离获得裂谷热病毒,这是我国首次分离得到裂谷热病毒。  我国从未有过裂谷热的病例报道,也没有相应毒株,无法开展传播机制和致病机理研究,亦无相应疫苗、药物和诊断试剂。裂谷热病毒的成功分离,将为病毒

裂谷热真菌可入侵大脑导致严重后果

  近期,一项还未发表的报道,一种会导致裂谷热(Valley Fever)的真菌,可能会入侵大脑,带来未知的健康风险。  一般来说,裂谷热由名为粗球孢子菌的真菌引起,可通过空气感染。当人体吸入粗孢子球菌的孢子后,人体会逐步发展出严重的肺部损伤,以及多种症状(包括肺炎)。一些情况下,该真菌可能继续存活

中国科学家发现裂谷热候选抗体药

  2016年,我国出现了第一例裂谷热病毒感染病例。  一名中国男子在非洲安哥拉打工时,出现了头痛发热、全身肌肉关节痛等症状。飞回北京紧急治疗后,这名患者康复出院。  令人庆幸的是,在他的血液中,中国科学家分离出了有可能治疗这种疾病的单克隆抗体。  “这项工作证明抗体能在裂谷热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也

中国科学家发现裂谷热候选抗体药

   2016年,我国出现了第一例裂谷热病毒感染病例。一名中国男子在非洲安哥拉打工时,出现了头痛发热、全身肌肉关节痛等症状。飞回北京紧急治疗后,这名患者康复出院。  令人庆幸的是,在他的血液中,中国科学家分离出了有可能治疗这种疾病的单克隆抗体。  “这项工作证明抗体能在裂谷热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也为

我国科学家发现裂谷热病毒治疗性抗体

   裂谷热病毒(Rift Valley fever virus,RVFV)属于布尼亚病毒目白纤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经蚊虫传播,可感染动物和人。RVFV可引起反刍动物流产,而且患病幼崽死亡率近100%,历史上RVFV曾对畜牧业造成多次重创。人感染后通常出现发热、头痛、出血、休克等症状,严重者甚至死亡。

检验检疫部门提醒:前往非洲应提防裂谷热病

  7月23日晚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通报称,该部门近日组织专家确诊了一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这是中国首次发现裂谷热疫情病例。近日,质检总局和军事医学科学院科研人员成功从该病例患者样本中分离出裂谷热病毒。患者汤某,男,45岁,曾在安哥拉务工,现病情危重正积极治疗。疑似吃了未煮熟肉所感染,调查结果

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完成

  记者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获悉:7月24日凌晨,该局和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联合攻关,获得了我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  “测序结果确认了该输入性病例为非洲流行的裂谷热病毒感染所致。”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研究员童贻刚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经测定,该病毒基因

揭示靶向裂谷热病毒的人源单克隆抗体的中和作用机制

  裂谷热是经蚊类媒介或接触传播的急性病毒性人畜共患病,该病最早于1931年被发现【1】。WTO报道,从2000年至2018年6月,裂谷热病毒共引起4830例新发病情,并造成967例死亡,死亡率高达20%【2】。裂谷热主要在非洲流行,但2000年时在沙特阿拉伯与也门等国家开始流行【3】。2016年,

这4种病毒,或成下一个“寨卡”

  一些不易察觉的病毒通过旅行人群传播,很容易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科学美国人》杂志近日载文称,有四种病毒特别值得关注。虽然病毒学家和流行病学家尚不知哪种病毒可能成为下一个“寨卡”,但他们给出了对这些病毒不得不警惕的理由。  马亚罗  位于加尔维斯顿的德克萨斯大学医学分校病毒学家斯科特·韦弗说:“十

开发更好的模型来研究攻击大脑的病毒

作为第一个忠实地模拟由严重裂谷热病毒感染引起的脑损伤的小鼠模型,它将使详细研究疾病机制成为可能,并为进行下一代药物的高通量临床前测试提供机会,使开发一种存在于整个非洲的病毒的治疗方法成为可能。“裂谷热可以席卷整个村庄,造成毁灭性的后果,但我们没有药物或疫苗可以提供给人们,”皮特医学院和匹兹堡UPMC

科学家发现中国“蜱虫病”病毒的“阿喀琉斯之踵”

  布尼亚病毒是成员组成最多的古老的RNA病毒群之一,包括至少350个成员。其中有一些布尼亚病毒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威胁。然而,人类对于这类病毒知之甚少,其受体、侵入机制、病毒表面糖蛋白互作方式等问题至今都没有确定的答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团队与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高峰首次解析了两种布尼

2017疾病爆发领域前瞻:5种鲜为人知的疾病

  新兴疾病(emerging disease)对人类而言是一种新型的感染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在地理范围和发病数量上回突然间增加,新兴疾病的发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但到20世纪70年代晚期和80年代早期人们才开始完成对一些此前未被鉴别疾病的认识,比如生殖器疱疹和AIDS,此后这些和疾病有关的

关于病毒性出血热的基本介绍

  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组由虫媒病毒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和休克为主要临床特征。此类疾病在世界上分布很广,临床表现多较严重,病死率很高,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十多种。它们的病原、寄生宿主和传播途径各不相同,临床表现也有一些差异,并常在一定地区流行。  常见病毒性出血热包括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埃

病毒性出血热的介绍

  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组虫媒病毒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和休克为主要临床特征,此类疾病在世界上分布很广,临床表现多较严重,病死率很高,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十多种。它们的病原、寄生宿主和传播途径各不相同,临床表现也有一些差异,并常在一定地区流行。

病毒性出血热的症状

  各种病毒性出血热,临床表现虽有差异,但都有以下几种基本表现。  1.发热 这是本组疾病最基本的症状,不同的出血热,发热持续的时间和热型不完全相同,以蚊为媒介的出血热多为双峰热,各种症状随第二次发热而加剧,流行性出血热和新疆出血热,则多为持续热。  2.出血及发疹 各种出血热均有出血,发疹现象,但

病毒性出血热的检查

  1.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周围血中可以出现幼稚细胞。[1]  2.部分患者出,凝血时间稍有延长。  3.早期患者即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个别可见管型,血尿素氮和肌酸酐升高。  4.发病早期即可出现轻度的肝功能异常,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部分患者血清胆红素升高。

病毒性出血热的治疗

  1. 支持疗法: 早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搬动,给充足的热量及维生素。  2. 对症治疗:  中毒症状重者:可应用地塞米松5~10mg,以减轻全身中毒症状,改善机体的应激能力和补充因肾上腺及垂体出血造成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减少,但晚期患者不宜应用。  高热患者: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身、冰敷等可减

《自然》新冠病毒论文引起热议

  昨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详细介绍了新冠病毒在一批住院患者中的病毒学特征。论文一经上线,便在海外社交媒体引起了热议。一些评论指出,这项工作极为出色,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数据。它从病毒学的角度,不仅揭示了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的多处不同,还有力支持了“无症状者具有感染性”的观点,再次强调

病毒性感染的分类

   根据传播途径和病变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以下类型。  呼吸道病毒性疾病  ①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包括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等的感染。②流行性感冒。③流行性腮腺炎等。  胃肠道病毒性疾病  ①脊髓灰质炎。②库克萨基病毒感染。③ECHO病毒感染。④病毒性胃肠炎。包括轮状病毒性

关于病毒性出血热的抗病毒治疗

  早期可应用利巴韦林,静脉滴注3~5天或应用高价免疫血清(羊)肌内注射,注射前需做过敏试验。必要时12~24小时后再注射1次。鉴于皮试阴性者少数亦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因此可先小量皮下注射,观察30分钟无反应后再全量注射。亦可用脱敏注射法。有过敏史或过敏试验阳性者,即应将第1次注射量和以后的递增量适当

新法有望用于预测传染病疫情目前已用来评估拉沙热疫情

  一个国际团队13日在期刊《生态学与进化方法》上报告说,他们开发出的新方法能基于气候变化、人口增长以及土地使用等因素预测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暴发,目前已经利用它来评估西非地区的拉沙热疫情。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介绍说,许多传染病都属于人畜共患类型,其中包括埃博拉病毒和寨卡病毒引起的疾病,还

传染病疫情预测拥有新方法

   一个国际团队13日在期刊《生态学与进化方法》上报告说,他们开发出的新方法能基于气候变化、人口增长以及土地使用等因素预测人畜共患传染病的暴发,目前已经利用它来评估西非地区的拉沙热疫情。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等机构研究人员介绍说,许多传染病都属于人畜共患类型,其中包括埃博拉病毒和寨卡病毒引起的疾病

病毒性出血热的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可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而确诊必须有血清学或病毒学的证据。  发热期应与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急性胃肠炎和菌痢等鉴别,休克期应与其他感染性休克鉴别,少尿期则与急性肾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急性肾衰竭相鉴别,出血明显者需与消化性溃疡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其他原

病毒性出血热的病因分析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发现了十几种由病毒引起的出血热,病原分属于4科,即披膜病毒科、布尼亚病毒科、沙粒病毒科和Filo(线状)病毒科。传播方式有4种,即蚊媒、蜱媒、动物源性和传播途径未明。其中在中国广泛发生的是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和在新疆发生的新疆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病毒性出血热的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病毒的直接损害作用是主要的,病毒进入人体后,经复制增生产生病毒血症,引起全身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使血管通透性和脆性增加,引起出血,水肿和休克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病毒血症亦可引起各个脏器实质细胞的变性与坏死,并导致功能障碍,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各重要脏器的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出血,管腔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