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中国“蜱虫病”病毒的“阿喀琉斯之踵”

布尼亚病毒是成员组成最多的古老的RNA病毒群之一,包括至少350个成员。其中有一些布尼亚病毒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威胁。然而,人类对于这类病毒知之甚少,其受体、侵入机制、病毒表面糖蛋白互作方式等问题至今都没有确定的答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团队与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高峰首次解析了两种布尼亚病毒囊膜蛋白Gn的结构以及其中一种重要病原新布尼亚病毒(又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FTSV)的Gn与中和抗体的复合物结构,为疫苗与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根据国际病毒命名委员会(ICTV)的最新报告,原来的布尼亚病毒科升级为布尼亚病毒目,包含9个科。除已有的汉坦病毒属 (Hantavirus)、内罗病毒属 (Nairovirus)和番茄斑萎病毒属 (Tospovirus)直接升级为相应的科之外,原来的正布尼亚病毒属与新定义的草本病毒属一起组成新的病毒科Peribunyaviridae,白蛉属(Phlebov......阅读全文

科学家发现中国“蜱虫病”病毒的“阿喀琉斯之踵”

  布尼亚病毒是成员组成最多的古老的RNA病毒群之一,包括至少350个成员。其中有一些布尼亚病毒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威胁。然而,人类对于这类病毒知之甚少,其受体、侵入机制、病毒表面糖蛋白互作方式等问题至今都没有确定的答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团队与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博士高峰首次解析了两种布尼

流感病毒“阿喀琉斯之踵”找到

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芝加哥大学和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科学家们新发现了流感病毒的一个“阿喀琉斯之踵”,在寻求通用流感疫苗方面取得了进展。近日,他们在《自然》杂志上报告称,即便病毒每年都发生变异,但针对病毒长期被忽视部分的抗体(研究人员称为锚抗体),有可能识别出各种各样的流感毒株。“发现病毒上一个新的‘

科学家抓住布鲁氏菌的“阿喀琉斯之踵”

《科学》:屏蔽蓝色光使这种危害人畜的病菌生长速度大幅下降  美国科学家近日研究发现,对人畜均有巨大危害的布鲁氏菌(Brucella melitensis)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蓝光的照射才能进行大规模复制。这可以说是抓住了这种病菌的“阿喀琉斯之踵”(希腊神话中阿喀琉斯除脚踵外全身刀枪不入),这一发现将为研

阿喀琉斯之踵——关键的免疫记忆细胞

  生物通报道: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 Heel),原指阿喀琉斯的脚跟,因是其唯一一个没有浸泡到神水的地方,是他唯一的弱点。后来在特洛伊战争中被人射中致命,现在一般是指致命的弱点,要害。  记忆的能力并不是大脑独有的。免疫系统及其不同类型细胞扩展出来的免疫网络,能够回忆它们曾遇到过

阿喀琉斯之踵——关键的免疫记忆细胞

  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 Heel),原指阿喀琉斯的脚跟,因是其唯一一个没有浸泡到神水的地方,是他唯一的弱点。后来在特洛伊战争中被人射中致命,现在一般是指致命的弱点,要害。  记忆的能力并不是大脑独有的。免疫系统及其不同类型细胞扩展出来的免疫网络,能够回忆它们曾遇到过的病原体,以

“金标法”——医学检验的阿喀琉斯之踵?

王澎 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检验科记得在免疫室实习的一天,我刚开始是跟着老师做快速传染病四项(乙肝、丙肝、艾滋、梅毒),看着老师给我做了一遍,看似简单的操作,心里想着:这不就是免疫金标法吗?不就是滴几滴试剂然后看结果的事嘛?接着来了一批标本,在签收过后,分好标本拿到老师面前,老师问我:“怎么样?会了吗?”

白春礼:直面“阿喀琉斯之踵”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既鼓舞人心,又催人奋进,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再次深切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深切感受到总书记对包括广大院士在内的全国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望,深切感受到新时代国家发展对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深切感受到我们科技工作者肩负的重

分离蜱虫“毒液”,他们发现莱姆病“作恶”方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7132.shtm盗墓笔记中嗜血成性的“草蜱子”,专性吸血,其实就是生活中常见的蜱虫,蜱虫这个古老物种可追溯到远古白垩纪。出土的化石显示,恐龙也曾遭受蜱虫的叮咬。蚊子之下,蜱虫危害堪称最“强”。加拿大摇

分离蜱虫“毒液”,他们发现莱姆病“作恶”方法

  盗墓笔记中嗜血成性的“草蜱子”,专性吸血,其实就是生活中常见的蜱虫,蜱虫这个古老物种可追溯到远古白垩纪。出土的化石显示,恐龙也曾遭受蜱虫的叮咬。蚊子之下,蜱虫危害堪称最“强”。加拿大摇滚乐手艾薇儿在2013年发布了她的第五张专辑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直到2015年,她被诊断出患有莱姆病。2020年

分离蜱虫“毒液”,他们发现莱姆病“作恶”方法

盗墓笔记中嗜血成性的“草蜱子”,专性吸血,其实就是生活中常见的蜱虫,蜱虫这个古老物种可追溯到远古白垩纪。出土的化石显示,恐龙也曾遭受蜱虫的叮咬。蚊子之下,蜱虫危害堪称最“强”。加拿大摇滚乐手艾薇儿在2013年发布了她的第五张专辑后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直到2015年,她被诊断出患有莱姆病。2020年,歌

蜱虫

蜱(音pí)虫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生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型病毒-系蜱虫叮咬致病病毒

  中国疾控中心17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中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型病毒,被命名为新布尼亚病毒,这被认为是SARS病毒发现后又一重大突破。  17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医学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中国疾控中心的这一最新研究成果。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说,新布尼亚病毒的发现,是继SARS冠状病毒发现以来

《科学》刊文关注中国蜱传病毒发现之争

  《科学》杂志近日刊登一篇长篇报道,较为详尽地记述了围绕中国蜱传病毒鉴定所发生的争议性事件。  根据文章所述,“千人计划”学者曾于2009年对蜱传病毒开展研究,获得出了一种布尼亚病毒(Bunya Virus)。而今年夏天,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李德新等人也发现布尼亚病毒,并对该

蜱虫寄生虫检验

蜱虫是寄生虫检验考试复习需要了解的知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了相关内容与考生分享。蜱(音pí)虫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

河南商城蜱虫致人死-详解蜱虫防制原则

  蜱属于寄螨目、蜱总科。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强的盾板,通称为硬蜱,属硬蜱科;无盾板者,通称为软蜱,属软蜱科。全世界已发现的约800余种,计硬蜱科约700多种,软蜱科约150种,纳蜱科1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蜱是许多种脊椎动物体表的暂时性寄

新京报:有准备,就能战胜“蜱虫病”

  昌平区疾控中心14日确认,回龙观龙泽苑西区出现蜱虫,一名居民和多只宠物狗被叮咬。回龙观地区办事处和物业已展开全面排查、监控、宣传和消杀工作。北京市疾控中心也在积极开展蜱传疾病的监测和预警。  由于河南等地去年发生“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俗称“蜱虫病”)并引发个别患者死亡,此病可能会引起人们的

蜱虫“怪病”揭秘-疑似是无形体病

全沟硬蜱  全世界已发现的蜱约800余种,我国已记录的硬蜱科约100种,软蜱科10种,此次河南商城传播疑似无形体病的,是全沟硬蜱。它为褐色,须肢为细长圆筒状,广泛分布于东北和内蒙古、甘肃、新疆、西藏等地,是我国森林脑炎的主要媒介。  5月14日,商城县人民医院进行麻疹和无形体病

我国首次发现新型布尼亚病毒锁定“蜱咬病”元凶

  近两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现一些蜱虫叮咬所致的病例。中国疾控中心经研究,确定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是这类“蜱咬病”的元凶。  17日出版的国际权威医学刊物《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登了中国疾控中心的这一最新研究成果。这是国际上首次发现这一布尼亚科病毒。目前该病毒被命名为发热伴

mBio:发现蜱传脑炎病毒受体

  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TBEV)是一种由蜱虫传播的黄病毒,感染人可导致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死亡。TBEV发现于20世纪30年代,其细胞受体未知,阻碍着对病毒感染致病机制的理解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

武汉病毒所发现蜱传脑炎病毒受体

  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TBEV)是一种由蜱虫传播的黄病毒,感染人可导致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死亡。TBEV发现于20世纪30年代,其细胞受体未知,阻碍着对病毒感染致病机制的理解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近期,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

中国科学家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除蜱虫

  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主办的探索大挑战(简称GCE)第11轮获奖人名单今天(11月26日)揭晓,81位佼佼者从来自全球2700个申请提案中脱颖而出,各获得10万美元资金实现自己的设想。作为唯一一位来自中国的获奖人,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周金林博士研究的是对抗与人类和动物共同的敌人——蜱虫

中美澳多国科学家联合研究蜱虫致病-已分离一病毒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包括中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在内的多国卫生专家目前正在河南联合开展蜱虫叮咬事件的实验室研究,有关机构希望通过世界各国专家的共同努力,找到这一疾病的真正病因和病原体。  中澳卫生与艾滋病项目自去年起,已投入200多万元,开始对经蜱虫叮咬所导致的无形体病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研

中国疾控中心揭示新布尼亚病毒导致蜱咬病

       在3月17日出版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会导致严重临床疾病的最新研究成果,该论文以详实的科学研究证据揭示是一种新的布尼亚科病毒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原。目前该病毒已被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简称新布尼亚病毒。这是近年来,特别是

成都发现首例蜱虫患者已治愈-虫钻入鼻中寄生

  鼻中鼓个包还以为是血管瘤  今年4月底,市二医院耳鼻喉科收治了一位病人,这位26岁的小伙子因鼻子痛痒前来接受检查。医生通过肉眼观察发现,患者鼻中隔的右侧位置鼓着一个小包,有半颗黄豆大小,怀疑是血管瘤。然而在手术过程中,“黄豆”越来越清晰,异物生长在鼻中隔供血最丰富的

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的蜱传病毒——阿龙山病毒(ALSV)

  蜱在我国分布广泛,在全球是仅次于蚊子的第二大病原传播媒介,其叮咬可使人感染莱姆病、森林脑炎等多种疾病,严重时可致死。监测不明发热病例,鉴定与其相关的未知病毒等蜱传病原体,是控制新发传染病的一个重要环节。  2019年5月30日,在“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

英科学家发现脚踝在人类演化中发挥关键作用

在古希腊神话《伊利亚特》里,海神忒提斯将刚出生的儿子阿喀琉斯倒浸在冥河里,受过神水磨练的全身刀枪不入,但只有一个地方没有碰到神水,那就是他的脚踝。这个地方后来成了阿喀琉斯惟一的致命伤,尽管他后来在特洛伊战争中身经百战,但最后还是死于脚踝中箭。这就是著名的西方谚语“阿喀琉斯之踵”(Achilles’

武汉病毒所关于荆门蜱虫病毒与黄病毒的比较研究获进展

  荆门病毒是近十年来在世界各地陆续被发现的一类分节段的正链RNA病毒,因其代表种荆门蜱虫病毒(JMTV)最早在湖北省荆门地区的一种微小扇头蜱样本中分离得到而得名。2018年至今,陆续在有发热头疼症状或有过被蜱虫叮咬经历的患者血液样本中检测到荆门病毒,其基因组特征亦趋于多样化,对人类健康具有现实和潜

Science新发现:致病菌的“阿基里斯之踵”

  多药耐药菌仍然是全球医院和疗养院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细菌耐药性的传播令人感到震惊,寻找新抗菌剂正变得日益迫切。现在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鉴别了一个对抗细菌的潜在新靶点:EF-P因子。EF-P对生成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或沙门氏菌毒力必需的蛋白质起至关重要的作

科学家首次用“基因剪刀”编辑蜱虫基因

研究人员首次使用“基因剪刀”技术CRISPR-Cas9成功地改变了黑脚蜱的基因组。为了完成这一壮举,他们开发了一种胚胎注射方法,克服了该领域的主要障碍。2月16日,相关论文发表在《交叉科学》上。“尽管蜱类具有获得和传递一系列病原体的能力,但对它们的研究一直落后于蚊子等其他节肢动物,主要原因是现有的遗

蜱虫高发地村民称毁林喷农药致蜱虫带毒带病

  河南商城18人被蜱虫叮咬致死,同样的情况发生在了山东省蓬莱市。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昨日报道,蓬莱一家医院的医生透露,仅截止到7月14号,他们一家医院接收的蜱虫叮咬致死患者就达到11例。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智聪昨日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广东还没有发现相关被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