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光谱仪的历史

荧光光谱仪的历史 1.原理 在吸收紫外和可见电磁辐射的过程中,分子受激跃迁至激发电子态,大多数分子将通过与其它分子的碰撞以热的方式散发掉这部分能量,部分分子以光的形式放射出这部分能量,放射光的波长不同于所吸收辐射的波长。 后一种过程称作光致发光。分子发光包括荧光、磷光、化学发光、生物发光和散射光谱等。基于化合物的荧光测量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分子荧光光谱法。 由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切光器使其变成断续之光,通过激发光单色器变成单色光,此光即为荧光物质的激发光。被测的荧光物质在激发光照射下所发出的荧光,经过单色器变成单色荧光后照射于光电倍增管上,由其所发生的光电流经过放大器放大输至记录仪。一个激发,一个发射,采用双单色器系统,可分别测量激发光谱和荧光光谱。 2.分类 荧光光谱仪是测定材料发光性能的基本设备。通用荧光光谱仪大致可分为3种: (1)基本型:在200-800 nm的紫外可见波段的......阅读全文

荧光光谱仪的历史

  荧光光谱仪的历史   1.原理   在吸收紫外和可见电磁辐射的过程中,分子受激跃迁至激发电子态,大多数分子将通过与其它分子的碰撞以热的方式散发掉这部分能量,部分分子以光的形式放射出这部分能量,放射光的波长不同于所吸收辐射的波长。   后一种过程称作光致发光。分子发光包括荧光、磷光、化学发光

X荧光光谱仪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很多厂家更加喜欢购买进口的仪器,这不仅仅是因为国民对进口的认同和对国产不信任,还因为X荧光光谱技术的发展历史,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追溯X荧光光谱技术的发展。X荧光光谱技术的发展1959年我国从苏联引入了照相式X荧光光谱仪,这是中国第一次引进X荧光光谱分析仪。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

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发展历史

  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于这一年11月发现并识别出了X射线,因此,X射线在许多国家也被称之为伦琴射线。  随后在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查尔斯·格洛弗·巴克拉发现了从样本中辐射出来的X射线与样品原子量之间的联系;四年之后,也即在1913

叶绿素荧光的研究历史

  叶绿素荧光现象是由传教士Brewster首次发现的。1834年Brewster发现当一束强太阳光穿过月桂叶子的乙醇提取液时,溶液的颜色变成了绿色的互补色——红色,而且颜色随溶液的厚度而变化,这是历史上对叶绿素荧光及其重吸收现象的首次记载。后来,Stokes(1852)认识到这是一种光发射现象,并

叶绿素荧光的研究历史

  叶绿素荧光现象是由传教士Brewster首次发现的。1834年Brewster发现当一束强太阳光穿过月桂叶子的乙醇提取液时,溶液的颜色变成了绿色的互补色——红色,而且颜色随溶液的厚度而变化,这是历史上对叶绿素荧光及其重吸收现象的首次记载。后来,Stokes(1852)认识到这是一种光发射现象,并

微型光纤光谱仪历史

1992年美国科学家Mike Morris博士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微型光纤光谱仪S1000型,它将光谱仪的大小缩小了几十倍,价格降低了十几倍。从此,光谱仪走出了实验室,便携或手持设备出现在需要检测的任何现场,工业在线监控。模块化的微型光谱仪同时带动光源和适合各种应用的采样部件的快速

X射线荧光仪器的历史介绍

  X射线荧光仪器是指波长为0.01~10nm的电磁波,1895年伦琴(W. C. Roentgen)在使用放电管工作时发现了X射线,因为这一个重大发现,伦琴于1901年获得了诺贝尔奖。1913年莫斯莱(H. G. Moseley)建立了X射线波长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奠定了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的基础,第

拉曼光谱仪的历史型号

  全球第一台拉曼分析仪  spector RamanT”是一款功能强大的手提式拉曼光谱仪。此色散型光谱轻巧便携,既可在现场做快速鉴定之用,也可加配Nuscope”数字显微镜及XYZ三维载物台在实验室搭建简易的冠微拉曼。  全球最小的掌上拉曼光谱仪  DeltaNu研制出了全球最小的掌上拉曼光谱仪R

荧光光谱仪的荧光分析特点

  (1)荧光分析的主要特点是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荧光分析的灵敏度要比吸收光谱测量高2-3个数量级。分光光度法通常在 10-7 级,而荧光的灵敏度达10-9。  (2)强选择性强,荧光物质具有两种特征光谱:激发光谱和吸收光谱,相对于分光光度法单一的吸收光谱来说,荧光光谱可根据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来鉴定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研究历史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问世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1977年,荧光标记的抗体被应用于识别特异性DNA—RNA杂交I I。1980年,J.G.Baunlan等将应用化学偶联的方法将荧光素结合到RNA探针上用于直接快速的特异性靶序列检测。

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的发展历史

   到目前为止红外光谱仪已发展了三代。第一代是最早使用的棱镜式色散型红外光谱仪, 用棱镜作为分光元件,分辨率较低,对温度、湿度敏感, 对环境要求苛刻。60年代出现了第二代光栅型色散式红外光谱仪, 由于采用先进的光栅刻制和复制技术, 提高了仪器的分辨率, 拓宽了测量波段, 降低了环境要求。70年代发

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与使用历史

1962年,已经有文献报道科学家从多管水母属的发光型水螅水母(luminous hydromedusan Aequorea)中提取到了具有生物发光性质的蛋白质。到了上世纪70年代,对生物发光的现象才有了一些新的进展。有科学家研究了多管水母属生物发光系统的分子内能量转移。到了九十年代初,科学家才克隆到

荧光光谱仪的简介

  荧光光谱仪又称荧光分光光度计,是一种定性、定量分析的仪器。通过荧光光谱仪的检测,可以获得物质的激发光谱、发射光谱、量子产率、荧光强度、荧光寿命、斯托克斯位移、荧光偏振与去偏振特性,以及荧光的淬灭方面的信息。  结构  由光源、激发光源、发射光源、试样池、检测器、显示装置等组成。  分类  荧光光

荧光光谱仪器的校正

灵敏度校正  荧光光度计的灵敏度可以用被检测出的最低信号来表示,通常以硫酸奎宁的检出限或者以纯水的的拉曼峰的信噪比(S/N)表示。 荧光光度计的灵敏度与光源强度,单色器(包括透镜,反射镜)的性能,放大系统的特征,和光电倍增管的灵敏度有关; 与所选用的波长,狭缝宽度有关。 与被测空白溶剂的拉曼散射,激

如何提高荧光光谱仪接收荧光?

如何提高荧光光谱仪接收到的荧光?对于一些物质来说,产生荧光的能力是非常弱,以至一些普通探测器都无法响应。为了使荧光光谱仪能够接收到更多的荧光,往往采用以下几个措施:1、提高激发光的强度:可以用激光器来代替卤素灯源,激光器的功率密度往往比卤素灯高的多。使用该方法,根据激光器功率的不同,荧光有几倍到几个

荧光光谱仪同步荧光分析简介

  同步荧光分析。它与常用荧光测定最大的区别是同时扫描激发和发射两个单色器波长,由测得的荧光强度信号与对应的激发波长(或发射波长)构成光谱图,即同步荧光光谱。步荧光分析具有光谱简单,谱带窄、分辨率高、光谱重叠少等优点,可提高选择性,减少散射光等的影响,非常适合多组分混合物的分析,在环境、药物、临床、

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全反射荧光

  如果n1>n2,则介质1相对于介质2为光密介质,介质2相对于介质1为光疏介质。对于X射线,一般固体与空气相比都是光疏介质。所以,如果介质1是空气,那么α1>α2,即折射线会偏向界面。如果α1足够小,并使α2=0,此时的掠射角α1称为临界角α临界。当α1

荧光光谱仪的低温荧光分析方法介绍

  低温荧光分析。通常荧光分析都在室温下进行,荧光光谱为带光谱,由于自然界有许多有机化合物,其化学结构颇为接近,它们的光谱往往相互重叠,难以鉴别表征以及定量测定。随着温度的降低,介质黏度增大,荧光分子量子产率和荧光强度将增大。因此,在低温以及特殊条件下,荧光物质就能给出更易识别的的尖锐荧光光谱(“准

荧光光谱仪和稳态荧光光谱仪有什么区别

所用光源一般为氙灯,其激发为连续波,对于荧光物质来说其测得发射和激发可称作稳态荧光光谱,如光源为脉冲激光的荧光光谱仪可称作瞬态荧光光谱,在这里荧光光谱仪可能范围更广一些

荧光光谱仪的偏振荧光分析和时间分辨荧光分析

  1、偏振荧光分析。荧光体的荧光偏振与荧光各向异性值的测定,能够提供与荧光体在激发态寿命期间动力学相关的信息,因此荧光偏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分子间的作用,例如蛋白质与核酸、抗原与抗体、蛋白质与多肽的结合作用等。  2、时间分辨荧光分析。由于不同分子的荧光寿命不同,可在激发与检测之间延缓一段时间,

荧光光谱仪原理

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处于基态的被测物质的分子在吸收适当能量,如光、化学、物理能后,其共价电子从成键分子轨道或非键分子轨道跃迁到反键分子轨道上去,形成分子激发态。分子激发态不稳定,将很快衰变到基态。在分子激发态返回到基态的同时常伴随着光子的辐射。这种现象就是发光现象。荧光则属于分子的光致发光现象。二、

荧光光谱仪原理

  目前荧光分析法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重要且有效的光谱化学分析手段。在我国,50年代初期仅有极少数的分析化学工作者从事荧光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但到了70年代后期,荧光分析法已引起国内分析界的广泛重视,在全国众多的分析化学工作者中,已逐步形成一支从事这一领域工作的队伍。  一、荧光分析特点  (1)荧光分

荧光光谱仪原理

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处于基态的被测物质的分子在吸收适当能量,如光、化学、物理能后,其共价电子从成键分子轨道或非键分子轨道跃迁到反键分子轨道上去,形成分子激发态。分子激发态不稳定,将很快衰变到基态。在分子激发态返回到基态的同时常伴随着光子的辐射。这种现象就是发光现象。荧光则属于分子的光致发光现象。二、

荧光光谱仪原理

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处于基态的被测物质的分子在吸收适当能量,如光、化学、物理能后,其共价电子从成键分子轨道或非键分子轨道跃迁到反键分子轨道上去,形成分子激发态。分子激发态不稳定,将很快衰变到基态。在分子激发态返回到基态的同时常伴随着光子的辐射。这种现象就是发光现象。荧光则属于分子的光致发光现象。二、

荧光光谱仪简介

  结构  由光源、激发光源、发射光源、试样池、检测器、显示装置等组成。  分类  荧光光谱仪可分为 X射线荧光光谱仪和分子荧光光谱仪。  主要用途  1.荧光激发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  2.同步荧光(波长和能量)扫描光谱  3.3D(Ex Em Intensity)  4.Time Base和CWA

荧光光谱仪原理

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处于基态的被测物质的分子在吸收适当能量,如光、化学、物理能后,其共价电子从成键分子轨道或非键分子轨道跃迁到反键分子轨道上去,形成分子激发态。分子激发态不稳定,将很快衰变到基态。在分子激发态返回到基态的同时常伴随着光子的辐射。这种现象就是发光现象。荧光则属于分子的光致发光现象。二、

荧光光谱仪结构

荧光光谱仪(荧光分光光度计)是测量荧光的仪器,主要由光源、激发单色器、样品池、发射单色器和检测器等组成。(1)光源由于荧光样品的荧光强度与激发光的强度成正比,因此,作为一种理想的激发光源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在所需光谱范围内有连续的光谱、强度与波长无关(即光源的输出是连续平滑等强度的辐射)、稳定的光强

荧光光谱仪原理

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处于基态的被测物质的分子在吸收适当能量,如光、化学、物理能后,其共价电子从成键分子轨道或非键分子轨道跃迁到反键分子轨道上去,形成分子激发态。分子激发态不稳定,将很快衰变到基态。在分子激发态返回到基态的同时常伴随着光子的辐射。这种现象就是发光现象。荧光则属于分子的光致发光现象。二、

荧光光谱仪原理

荧光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处于基态的被测物质的分子在吸收适当能量,如光、化学、物理能后,其共价电子从成键分子轨道或非键分子轨道跃迁到反键分子轨道上去,形成分子激发态。分子激发态不稳定,将很快衰变到基态。在分子激发态返回到基态的同时常伴随着光子的辐射。这种现象就是发光现象。荧光则属于分子的光致发光现象。二、

荧光光谱仪分类

  按荧光原理可分:原子荧光光谱仪、分子荧光光谱仪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等。  原子荧光光谱仪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辐射能激发下所产生的荧光发射强度,来测定待测元素含量的仪器。原子荧光激发光源一般为高强度空心阴极灯或无极放电灯一般原子荧光光度计用来对各类样品中痕量的铅、汞、砷、锗、锡、硒、碲、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