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叶绿素荧光的研究历史

叶绿素荧光现象是由传教士Brewster首次发现的。1834年Brewster发现当一束强太阳光穿过月桂叶子的乙醇提取液时,溶液的颜色变成了绿色的互补色——红色,而且颜色随溶液的厚度而变化,这是历史上对叶绿素荧光及其重吸收现象的首次记载。后来,Stokes(1852)认识到这是一种光发射现象,并使用了“fluorescence”一词。1874年,Müller发现叶绿素溶液稀释后,荧光强度比活体叶子的荧光强得多。尽管Müller提出叶绿素荧光和光合作用之间可能存在相反的关系,但由于他的实验没有对照,实验条件控制不严格,因此人们并没有将叶绿素荧光诱导(瞬变)现象的发现归功于Müller。 Kautsky是公认的叶绿素荧光诱导现象的发现者。1931年,Kautsky和Hirsch用肉眼观察并记录了叶绿素荧光诱导现象(Lichtenthaler,1992;Govindjee,1995)。他们将暗适应的叶子照光后,发现叶绿素荧光强度......阅读全文

叶绿素荧光的研究历史

  叶绿素荧光现象是由传教士Brewster首次发现的。1834年Brewster发现当一束强太阳光穿过月桂叶子的乙醇提取液时,溶液的颜色变成了绿色的互补色——红色,而且颜色随溶液的厚度而变化,这是历史上对叶绿素荧光及其重吸收现象的首次记载。后来,Stokes(1852)认识到这是一种光发射现象,并

叶绿素荧光的研究历史

  叶绿素荧光现象是由传教士Brewster首次发现的。1834年Brewster发现当一束强太阳光穿过月桂叶子的乙醇提取液时,溶液的颜色变成了绿色的互补色——红色,而且颜色随溶液的厚度而变化,这是历史上对叶绿素荧光及其重吸收现象的首次记载。后来,Stokes(1852)认识到这是一种光发射现象,并

叶绿素荧光的简介

  叶绿素荧光,作为光合作用研究的探针,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叶绿素荧光不仅能反映光能吸收、激发能传递和光化学反应等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过程,而且与电子传递、质子梯度的建立及ATP合成和CO2固定等过程有关。几乎所有光合作用过程的变化均可通过叶绿素荧光反映出来,而荧光测定技术不需破碎细胞,不伤害生物

叶绿素荧光的原理

1)调制叶绿素荧光调制叶绿素荧光全称脉冲-振幅-调制(Pulse-Amplitude-Modulation,PAM)叶绿素荧光,我们国内一般简称调制叶绿素荧光,测量调制叶绿素荧光的仪器叫调制荧光仪,或叫PAM。调制叶绿素荧光(PAM)是研究光合作用的强大工具,与光合放氧、气体交换并称为光合作用测量的

叶绿素的荧光现象

叶绿素的荧光现象与磷光现象(1) 荧光现象:是指叶绿素在透射光下为绿色,而在反射光下为红色的现象,这红光就是叶绿素受光激发后发射的荧光。叶绿素溶液的荧光可达吸收光的10%左右。而鲜叶的荧光程度较低,指占其吸收光的0.1~1%左右。(2) 磷光现象:叶绿素除了照光时间能辐射出荧光外,去掉光源后仍能辐射

叶绿素荧光的原理

1)调制叶绿素荧光调制叶绿素荧光全称脉冲-振幅-调制(Pulse-Amplitude-Modulation,PAM)叶绿素荧光,我们国内一般简称调制叶绿素荧光,测量调制叶绿素荧光的仪器叫调制荧光仪,或叫PAM。调制叶绿素荧光(PAM)是研究光合作用的强大工具,与光合放氧、气体交换并称为光合作用测量的

叶绿素荧光仪之叶绿素荧光名词解释

  叶绿素荧光,作为光合作用研究的探针,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叶绿素荧光不仅能反映光能吸收、激发能传递和光化学反应等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过程,而且与电子传递、质子梯度的建立及ATP合成和CO2固定等过程有关。几乎所有光合作用过程的变化均可通过叶绿素荧光反映出来,而荧光测定技术不需破碎细胞,不伤害生物

叶绿素测定仪和叶绿素荧光仪的区别

从某种角度来说,叶绿素含量的多少可以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而这也为商家提供了一条商路,很多企业都生产能够检测叶绿素含量的仪器,如叶绿素测定仪、便携式叶绿素测定仪、spad502叶绿素测定仪等等仪器,除了这些仪器,还有一款叶绿素荧光仪,该仪器也可以对叶绿素含量进行测定,那么叶绿素测定仪与叶绿素荧光仪有何

叶绿素知识与叶绿素荧光测定的原理(一)

1983年,WALZ公司首席科学家,德国乌兹堡大学教授Ulrich Schreiber博士利用调制技术和饱和脉冲技术,设计制造了全世界第一台脉冲振幅(Pulse-Amplitude-Modulation,PAM)荧光仪——PAM-101/102/103。所谓调制技术,就是说用于激发荧光的测量光具有一

叶绿素知识与叶绿素荧光测定的原理(二)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消耗掉。然后把这个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这一实验成功地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18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