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核酶的发现历史

1967年,Carl Woese, Francis Crick和 Leslie Orgel 首次提出RNA可以作为催化剂,理由是RNA可以形成复杂的二级结构。1978年,耶鲁大学教授Sidney Altman正在研究细菌的tRNA分子的加工方式,他分离出一种叫做RNase P的酶,可以将前体tRNA转化为有活性的tRNA。RNase P有蛋白和RNA两部分组成的复合体。当Altman将蛋白和RNA分开时,这个酶便没有活性了,但是如果把蛋白和RNA混合在一起,RNase P又可以进行tRNA的加工了。这是第一次发现RNA在酶的催化中发挥不可或缺的功能。1982年,美国科学家Thomas R.Cech在研究四膜虫(Tetrahymena thermophila)的rRNA前体剪切时,惊奇地发现,当他把未加工的rRNA前体放到一个没有任何蛋白的溶液中时,该RNA分子可以发生自我剪切。也就是说该RNA具有催化功能。为了与蛋白本质的酶(e......阅读全文

核酶的发现历史

1967年,Carl Woese, Francis Crick和 Leslie Orgel 首次提出RNA可以作为催化剂,理由是RNA可以形成复杂的二级结构。1978年,耶鲁大学教授Sidney Altman正在研究细菌的tRNA分子的加工方式,他分离出一种叫做RNase P的酶,可以将前体tRNA

核酶的发现相关介绍

  核酶(ribozyme)指的是具有催化功能的小分子RNA,属于生物催化剂,可降解特异的mRNA序列。  1982年,美国科学家T.Cech和他的同事在对“四膜虫编码rRNA前体的DNA序列含有间隔内含子序列”的研究中发现,自身剪接内含子的RNA具有催化功能,并因此获得了1989年诺贝尔化学奖。

核酶发现的意义及其应用

1、核酶发现的意义“RNA世界”假说支持“RNA世界”假说的证据RNA也可以充当遗传物质,很多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RNA可以充当酶,而且可以催化多种不同的反应现代的细胞里,有各种不同的RNA,它们具有多项不同的功能RNA也能参与转录校对细胞合成核苷酸是先合成RNA的组成单位核糖核苷酸,然后再合成D

核酶实验——其他类型的核酶

实验方法原理除锤头型核酶与发夹型核酶以外,还有肝炎 δ 核酶和 Neurospara VS 核酶等小分子核酶。此外,自然界中还存在着大分子核酶,包括 Ⅰ 型内含子、Ⅱ 型内含子和 RNaseP 的 RNA 亚基。实验材料RNase T1RNase U2试剂、试剂盒上样缓冲液终止缓冲液仪器、耗材聚丙烯

核酸的发现历史

核酸最早于1869年由瑞士医生和生物学家弗雷德里希·米歇尔分离获得,称为Nuclein  。在19世纪80年代早期,德国生物化学学家,1910年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获得者科塞尔进一步纯化获得核酸,发现了它的强酸性。他后来也确定了核碱基。1889年,德国病理学家Richard Altmann创造了核酸这

核酶实验——发夹型核酶实验

实验方法原理作为有催化活性的 RNA,发夹型核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是位点特异的核酸酶以及 RNA 连接酶。发夹型核酶的催化基序最先是在烟草环斑病毒负链的卫星 RNA 中发现的,它表现一种可逆的自切割反应,最终使滚环复制的产物形成成熟的病毒核酸。发夹型核酶与锤头型核酶都能催化产物的连接,但是发夹型核酶的

核酶实验——锤头型核酶实验

核酶(ribozyme ) 是一类具有酶特性的 RNA 分子,通过催化靶位点 RNA 链中磷酸二酯键的断裂,特异性地剪切底物 RNA 分子,从而阻断基因的表达。核酶广泛存在于从低等到高等的多种生物中,参细胞内 RNA 及其前体的加工和成熟过程。本实验来源「RNA 实验指导手册」主编:郑晓飞。实验方法

核酶的分类

核酶是具有催化活性的RNA  ,主要参加RNA的加工与成熟。天然核酶可分为四类:(1)异体催化剪切型,如RNaseP;(2)自体催化的剪切型,如植物类病毒、拟病毒和卫星RNA;(3)第一组内含子自我剪接型,如四膜虫大核26SrRNA;(4)第二组内含子自我剪接型。利用反义技术研制的药物称反义药物。反

遗传密码的发现历史

遗传密码的发现是20世纪50年代的一项奇妙想象和严密论证的伟大结晶。mRNA由四种含有不同碱基腺嘌呤(简称A)、尿嘧啶(简称U)、胞嘧啶(简称C)、鸟嘌呤(简称G)的核苷酸组成。最初科学家猜想,一个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那就只能决定四种氨基酸,显然不够决定生物体内的二十种氨基酸。那么二个碱基结合在一起

核酶实验

锤头型核酶实验 发夹型核酶实验 其他类型的核酶             实验方法原理 锤头型核酶是最简单的一类核酶,而且其靶序列也比较简单。锤头型核酶发现于几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