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pedia LOGO WIKI资讯

类病毒的分类

根据类病毒RNA结构中是否含有保守区模块,将类病毒分为两个科,即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科(Pospiviroidae)和鳄梨日斑类病毒科(Avsunviroidae),后者在其结构中没有保守区,但可实现锤头中间体的自我剪切(hammerhead-mediated self-cleavage),根据保守区能形成的侧翼序列的类型,将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科分为四个属;又根据锤头中间体自我剪切的产物不同,将鳄梨日斑类病毒科分为两个属,已经发现的类病毒共四十余种。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科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属(Pospiviroid):代表种有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啤酒花矮化类病毒属(Hostuviroid):代表种有啤酒花矮化类病毒(Hop stunt viroid)椰子死亡类病毒属(Cocadviroid):代表种有椰子死亡类病毒(Coconut cadang-cadang......阅读全文

类病毒的分类

根据类病毒RNA结构中是否含有保守区模块,将类病毒分为两个科,即马铃薯纺锤形块茎类病毒科(Pospiviroidae)和鳄梨日斑类病毒科(Avsunviroidae),后者在其结构中没有保守区,但可实现锤头中间体的自我剪切(hammerhead-mediated self-cleavage),根据保

类病毒

一、类病毒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美国学者 Diener 及其同事在研究马铃薯纺锤块茎病病原时,观察到病原无病毒颗粒和抗原性、对酚等有机溶剂不敏感、耐热 (70 ℃ ~75 ℃ ) 、对高速离心稳定 ( 说明其低分子量 ) 、对 RNA 酶敏感等特点。所有这些特点表明病原并不是病毒,而是一种

类病毒

一、类病毒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美国学者 Diener 及其同事在研究马铃薯纺锤块茎病病原时,观察到病原无病毒颗粒和抗原性、对酚等有机溶剂不敏感、耐热 (70 ℃ ~75 ℃ ) 、对高速离心稳定 ( 说明其低分子量 ) 、对 RNA 酶敏感等特点。所有这些特点表明病原并不是病毒,而是一种

类病毒结构特征

类病毒为环状闭合单链RNA分子,由一些碱基配对的双链区和不配对的单链环状区相间排列而成。通常在二级结构分子中央处有一段保守区。位于棒状结构中心有一个高度保守的序列,其能决定类病毒的种类。靠近这一保守中心区的左侧有一个多聚嘌呤区,棒状结构左侧序列保守性强,右侧变异性大。危害病理类病毒会引起植物基因序列

什么是类病毒?

类病毒,又称感染性RNA、病原RNA、壳病毒,是一种和病毒(virus)相似的感染性颗粒。类病毒是一类环状闭合的单链RNA分子,分子量约105Da(“真病毒”为106~108Da),含246~401个核苷酸。类病毒仅为裸露的RNA分子,棒状结构,无衣壳蛋白及mRNA活性。为了和病毒加以区分,故命名为

类病毒的发现与研究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美国植物病理学家 Diener及其同事在研究马铃薯纺锤块茎病(potato spindle tuber disease)病原时,观察到病原无病毒颗粒和抗原性、对酚等有机溶剂不敏感、耐热(70 ℃ ~75 ℃ )、对高速离心稳定(说明其低分子量)、对 RNA 酶敏感等特点。

筛选免疫“卫士” 抵抗鱼类病毒

肖武汉正在做实验。受访者供图   鱼类病毒性疾病,是水产养殖最重要的威胁。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对于鱼类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既缺乏有效药物,又缺乏可生产应用的疫苗。培育抗病毒鱼类新品种或将成为确保我国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近日,中

筛选免疫“卫士” 抵抗鱼类病毒

肖武汉正在做实验。受访者供图  鱼类病毒性疾病,是水产养殖最重要的威胁。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严重制约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对于鱼类病毒性疾病的防治,既缺乏有效药物,又缺乏可生产应用的疫苗。培育抗病毒鱼类新品种或将成为确保我国水产养殖持续健康发展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

昆明动物所发表人类病毒组多样性变化模型

  病毒在人体内以病毒群落形式存在,这些病毒群落的集合即为人类病毒组(Human Virome)。与肠道菌群中的细菌相比,病毒数量是细菌数量的10倍以上。人类病毒群落包括内源性逆转录病毒、感染人类细胞的真核病毒、感染细菌的噬菌体和感染古菌的病毒。人体病毒群落与宿主间存在协同进化,因而存在着复杂的相

研究揭示植物聚合酶参与寄主植物防御类病毒侵染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经济作物病毒病害流行与控制创新团队研究发现,植物RNA依赖的RNA聚合酶1参与寄主防御类病毒的侵染,并参与水杨酸介导的植物对类病毒侵染的防御响应,该研究丰富了目前对植物类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认识。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分子植物病理学(Molecular Pla